格魯法門在漢地弘法的傳承主要是能海上師,我看了《能海上師傳》,對能海上師非常敬仰。 能海上師主要有兩點是不同尋常的,第一點,親近上師做得非常好!大家知道,在佛教裡,上師是代佛傳法的人,過去有些人不瞭解,說藏傳佛教重視師道,尊重上師,漢傳佛教不尊重上師,沒有這樣的傳承。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後來,我寫了一篇《師道經證》,從佛教的經典:《華嚴經》、《般若經》、《大涅槃經》、《法華經》,很多經典裡關於親近上師、尊師重道的佛語,全部摘錄在一起,大家可以看一看。
並不是說只有藏傳佛教重視上師,而是整個佛教都是尊重上師的,在《瑜伽師地論》裡特別強調了尊重上師的重要性,親近上師法。沒有上師,就沒有法脈,沒有法脈,你所修的法,就像沒有水的泉一樣,乾涸的河一樣,所以,上師是最主要的。 我想大家也在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等等,這裡面的第一條,就是親近上師法。因為佛圓寂以後,佛法的繼承人,是一代一代的四眾弟子,把佛陀的傳承、法脈繼承下來,我們自己得到法脈必須是通過活著的、有法脈傳承的人,並不是眼睛看到菩薩啊,或者顯靈啊,這一類都是不算數的。僧人的戒與法脈必須是具有人身的傳承者,這個方面,如果大家學過戒的話,都會知道。所以,師道是非常重要的,親近上師是入法之門,你想進佛道,如果沒有上師、老師、法師,那你就入不了這個門。 所以,第一道門,是親近上師法,在這一點上,能海上師做得非常好,他作為一個原來的高級軍官,出家以後能放下架子,在西藏哲蚌寺,他的上師住在山上,他從山下每天背水來供養上師、照顧上師的生活,這一點我看了以後非常感動。作為一個高級將領,出家以後能如此放下架子,親近上師、侍候上師,願作三寶奴,很了不起! 願意作三寶奴,這種精神是非常可貴的。作為真正的修行人,必須要有這種精神。就從這點,就可以看出能海上師對於佛法的誠心程度,對上師的尊重程度。他在漢地的法脈,至今非常旺盛,成都、五台山、浙江三門、北京、上海,以及龍翔寺等等,漢地的法脈,主要都是能海上師傳下來的。這樣旺盛,說明他的願力,他的心意識,是不同凡常的。 大家知道,與能海上師同時代的,有法尊法師,法尊法師是個知識分子,他在藏地學藏語、學藏傳佛教,後來翻譯了很多書——《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還有《了義不了義》等非常重要的宗喀巴的著作,但是他沒有建寺、傳法,所以,很難找到法尊法師的繼承人是誰,幾乎沒有。他作為一個學者,作了很多翻譯,弘揚佛法,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不像能海上師這樣,把法脈弘傳到漢地,而且法脈這樣旺盛,遍地開花。這與能海上師親近上師,對上師的尊敬,從上師處得到的加持,以及弘揚宗喀巴善教的願力是分不開的。 第二點,能海上師繼承了格魯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重視戒律。僧人、佛教弟子是以戒為本,戒、定、慧,叫三學,定慧的基礎是戒律,所以,出家僧人要受戒,沙彌戒、比丘戒,在家的也要受居士戒,這是入門的戒律。以三寶皈依戒為基礎,受這麼多的戒。 戒是佛教的基礎,所以,我們佛教有一句話,“戒律在,佛教在;戒律不在,佛教不存在。”就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有了學習佛法的人和傳授佛法的人,佛教就存在了,並不是如此。有那麼多佛書,有那麼多信仰的人,難道佛教就不存在嗎?佛陀親自說過,“戒律在,佛教就存在;戒律不在,佛教就不存在。”雖然有那麼多四眾弟子,在家的居士和出家的弟子,如果不守戒律,那就是一個表面上的佛教弟子,不是真正的佛教弟子。 在佛教裡,如果僧人不持戒,就叫做“像僧”,像是指表面上像個僧人,穿的衣服像個僧人,實際上不守僧戒。居士起碼也要持五戒,這是佛教的基礎,戒定慧的基礎是戒。沒有戒律的話,那麼你的禪定智慧是沒有基礎的,正禪正定是產生不了的,因此,戒律是佛門的基礎,也是佛教存在不存在的標誌。 大家知道,與唐武宗滅法同一時期,當時有一個吐蕃王朗達瑪滅佛,強迫僧人還俗,在現在的大昭寺大開殺戒,把那裡當成屠宰場,把牛羊趕到裡面去殺,並追殺不願意還俗的人,經過這個以後,整個藏傳佛教破壞很大。之後進入後弘期,阿底峽尊者振興佛教,經過三百多年以後,戒律方面又開始鬆馳,法脈不純正,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出現了。在這種情形下,宗喀巴大師在祈願大法會時,給彌勒大佛塗金,併發願重振僧人的戒律。宗喀巴之後六百多年來,到今年大概是宗喀巴大師誕生已六百五十二年,這六百多年來,格魯派的法脈整個傳遍了大地,從喜瑪拉雅山到東海沿,再到蒙古、到俄羅斯,南至四川、雲南,到處都是格魯派的法脈。雖然當時我們藏傳佛教有幾個教派,寧瑪派(舊密,在滅教之前存在的密法傳承,現在叫做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噶當派等等很多教派,但是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格魯派,最大的教派是格魯派,國內外都如此,格魯派佔了很大的比重。原因是甚麼呢?格魯派有一個好的僧風,能夠堅守戒律,得到各族信眾的尊重和信仰,這是宗喀巴大師對佛教的貢獻。 能海上師繼承了格魯派這個優良傳統,非常重視戒律。我看到《能海上師傳》上寫了這麼一件事:能海上師在家時,有夫人和女兒,後來他出家了,到了成都,他就規定,他的夫人和女兒到寺院來時,下午就必須回去,不能留在寺廟裡。後來有一次,他的女兒被一個僧人留下了,說是看主持的面子,這個是能海上師以前的女兒,可以留在寺裡,就讓她住下了。結果第二天能海上師知道了以後,非常生氣,痛斥了那個自作主張的僧人,告訴他絕對不能在寺廟裡晚上留宿女人。就是這麼一個小問題,說明能海上師對戒律重視的程度。 在漢地,格魯派的法脈大概也有七、八十年了,當初能夠保存並弘傳,這同能海上師的願力,他的戒行的修持,以及親近上師是有關係的,佛教裡很講究這個。龍翔寺是能海上師的法脈,在這裡居住的僧人或居士都是皈依宗喀巴善教的,都是宗喀巴法脈的,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龍翔寺的主殿是宗師殿,在那裡面,僧人們都在念經、誦課。旁邊的護法殿,有格魯派護法,這做得很好。我想這些大概應該認識清楚。 佛教,當然從個人的信仰上來說,是不分門派的,無論修甚麼都可以。但是做為寺廟,有一個主修方向,主要的法脈是不能混雜的,所以藏地有很多寺院,哪個教派的寺院就住哪個教派的僧人,其他教派的不會到格魯派的寺院裡來住,因為這是主要法脈的傳承地,必須要保持法脈的純正,這一點大家要認清楚。 當然,在漢地,從個人信仰來說,有修禪宗的,有修淨土宗的,都是佛教,沒有甚麼區別。但從法脈傳承的寺院來說,應該是弘揚宗喀巴的法脈,以此為主,旗幟鮮明。 2009年11月29日講於宗喀巴法脈傳承龍翔寺
0 Comments
阿底峽尊者住在葉瓦崖時,教導奧·郭巴益西巴瓦說: “ 頂禮薄伽梵聖救度母! 頂禮諸位大德上師! 善男子,你應當好好地思維我所說的話語:濁世之時,人的壽命很短,而種種的知識太多,況且自己能活幾年更是沒有一定,所以應當趕緊努力取最需要的。 如果只是每天忙著錢財和生計,則與俗人沒甚麼差別,不要自稱是比丘。
雖然身住在靜處,若只是以今生的不如意而痛苦,甚至每天為此患得患失,不要說自己是住靜比丘。 追求的不外今生的慾望,未能拋棄種種損惱他人之心的,不要自稱是住靜比丘。 雖然身住在靜處,而未能斷絕世俗的混雜,與他們同出同入,說笑話、拉家常,每天荒度時日,不要自稱是住靜比丘。 他人的惱害分毫不能忍受,他人的利益分毫不能成辦,不要自稱是比丘菩薩。 如果這樣說了,就是誑騙世間,成了大妄語的罪過。 但是這些也只能欺騙世間的凡夫,卻騙不了具有無礙慧眼的智者,這是其一;因果業報真實不虛,如影隨形,這是其二;也騙不了具有法眼的眾生,這是第三。 此外,你在發菩提心時,對本尊上師所作承諾必須牢記。如果遇到特別困難的忍辱境遇,不要說我不堪忍受。不要總是考慮如何如何困難,只應當想起自己當初的承諾。難與不難在沒有承諾立誓前可以考慮,既然已經承諾立誓,如果有違犯,就成了欺騙本尊和上師。所以不要考慮如何困難,只應當想起自己的承諾。 還有,住在靜處的目的,在於遠離世俗,遠離塵囂。離開了世俗的喧囂雜亂,就沒有了世俗的慾望、希求等分別散亂的因緣,可以專心地觀修自己的妙寶菩提心,不隨世間人事的盛衰而動心發語。 起初未能如法修行,是因為修心的力量太弱,而世間的分別一再生起,它的力量很強。如果不依靠一個特別有力的對治,那麼雖然住在靜處,也失去了意義,僅僅是過著鳥獸般的生活而已。 這件事眼前雖然很難,但是要考慮到將來,就好像盲人偶爾摸到一顆摩尼寶珠,一旦丟失,以後再也難以找到。 修行的時候不要計較時間的長短,而應觀察證悟了多少、自心修行力量的大小、煩惱是否有所減少。應當時時觀察自心,不要造罪,不要自欺,不要欺騙上師本尊。自己的身體他人替不了。 今生衰敗或即將衰敗,隨它敗去就可以了。如果自己的面前,有一堆骯臟的大糞,必然會盡快地把它淨除;能得到他人的幫助,有甚麼不高興的呢?同樣,對於今世的一切分別,必須竭盡所能修對治法去斷除它,如果有殊勝的師長和朋友幫助,你有甚麼不高興的呢? 境雖然有差別,自己菩提心的修習則無差別。別人損害自己不要惱怒,如果惱怒又怎麼修習忍辱?煩惱起來的時候,應當思考怎樣對治,如果被煩惱打敗修法又有甚麼用呢? 所以你應當觀修最珍貴的菩提心,不要有剎那失念間隔。如果有失念間隔,煩惱魔就會伺機侵入,魔侵入就會菩提心中斷。那樣,雖然在大力地利他,自己卻只能去惡趣,心中還覺得在修法,也只會毫無意義地空赴後世了。 善男子,在臨終死的時候,諸位師長朋友們不要苦悶。如果跟前有嚮往正法的世俗人,也要勸他們不要悲傷和疑惑。 若沒能時時對照經教修正自心,雖然想著要修習正法,實際上已是人法相背,死的時候沒有修菩提心的徵象,反而會有墮入惡趣的兆頭。如果是這樣,那麼別人悲傷苦悶也正就正合適了。所以應當發起競壽修法的驕傲,精勤猛進地修習,不要死的時候兩手空空。 總之,住在靜處的修行人,若沒能背棄對今生的希求,則修法也不能得益。 不要作世俗的事業,應當作能令今生和後世都不衰敗的事業。 若懷著世俗的心念,則修法就成了“副業”。既然成了“副業”,則不外乎“口法”“食法”“矯法”而已了。 所以應當依止勝友,不要交結惡友,要居無定處,不要積聚財物,任何作為應當與法相符,任何作為應當對治煩惱,這樣才是清淨正法,應當勤加努力。 如果自心生起功德,不要驕慢,會被魔趁隙侵入。 應當住在靜處,使自心寂靜調柔,少欲知足,不觀自己的功德,不察他人的過失,應當知道畏懼(業因果),不要放逸,不要攀緣,要起善心,不顛倒不散亂,恆常思維法義。要謙虛,能吃虧,不矜驕,不貪求,心懷悲憫,舉動合宜,易滿易養,就象野鹿遠離塵俗。 未斷除人事往還,不是修法的人;未斷除務農、經商、畜牧、放貸,不是出家的人;未斷除欲求,不是比丘;心裡沒有慈悲,不是菩薩;未捨棄世俗的事務,不是修行人。 不要被慾望牽著走。 總之,住在靜處的修行人,不要過多雜務,惟應一心修法,一定要作到在將來死的時候,心中沒有懊悔。” 尊者又說: “如今是濁惡的時代,不是裝模作樣的時候,而是應當努力修行的時候。 不是自高自大的時候,而是應當謙虛的時候。 不是依靠親朋好友的時候,而是應當依止靜處的時候。 不是勸勉弟子們的時候,而是應當自勵的時候。 不是摳文摘句的時候,而是應當思考義理的時候。 不是相互走竄的時候,而是應當安心堅守的時候。” 慧律法師:女居士有兩關最難突破 做到三點可以克服 問:在家修行的女眾在哪方面最難突破?該如何下功夫? 慧律法師答:女眾最難突破的就是感情,男女的感情,再來就是慾望。我們從出生以來就一直在忙,忙到最後,我們的身體成熟了,她有繁衍後代的本能,她內心並不是想要做甚麼事情,但是無量劫來所帶來的就是慾望,因為有慾望才有生死輪回。 這輩子來投胎轉世,就知道你的欲並沒有斷,你不是願力來的菩薩,你是慾望來輪回的凡夫。所以在家女眾最難斷的就是感情和慾望,還有一點就是懷疑的心。女眾平常不相信別人,比如,她跟這個朋友相處得很好,也講得很坦誠,可是回過頭來她有自己的看法,女眾不相信女眾,她寧可相信男眾,這個是很嚴重的問題。
再來,女眾她有更年期,月事停止後荷爾蒙失調,她會莫名其妙地起恐慌,晚上睡不著覺,一件小事情她會大發雷霆,沒有事她就一定會搞成有事。女眾在四十五歲到五十五歲之間,有的人跡象不是很明顯,可是有的很嚴重,像神經質一樣的:老公並沒講甚麼,她內心裡面就開始不滿;兒女沒有跟她頂嘴,她內心裡面開始起恐慌,她所想的東西都是負面的。所以,女眾想要度過這個難關,就必須要把身體照顧好,盡量不要用西藥,像消炎片、止痛劑、安眠藥等,否則到最後就會發瘋,你不要小看師父這樣的理論,這是很貼切的。 台灣有一個女眾,五十幾歲,她突然告訴我說:“師父,我這幾年一直想去死,我莫名其妙地恐慌,莫名其妙地痛苦,莫名其妙地憂鬱,晚上怎麼也睡不著。”這個就是更年期,有的突得破,有的突不破的會去自殺。我所謂的四十五歲到五十五歲,只是講一個大概,並不是說一定,有的年齡層會更高,達到六十歲。因此,女眾最主要的還是要把身體照顧好,盡量不要用西藥,同時要聽經聞法,對於你的無量劫來的習氣,知道男女的感情太難突破,男女的慾望太難突破,你也知道不淨觀,你也知道人死後會發臭、會爛,也知道要送進火葬場,可是慾望來了,你拿它沒辦法,為甚麼?因為你現在還是凡夫。 所以,經典裡面講:“萬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要到證阿羅漢果,才可以相信自己。在家居士,你今天講得頭頭是道,都不是你的東西,因為你沒有三昧的功夫,你可以講遠離貪、嗔、痴,遠離殺、盜、淫,可是你就是會偷偷地去做這些事情,為甚麼?那是無量劫來的習氣。男的也是一樣,好色;女的也是一樣,難以突破母女的感情、兒女的感情等種種的情感和慾望。所以,一個女眾,該如何下功夫? 第一,平常就要聽經聞法,要做筆記,把生命投注在正法的正確觀念里,聽法的時候做筆記,她的心就會集中在這個地方; 第二,每天要定功課,要念佛,要誦經; 第三,要遠離惡緣,女眾這輩子要走得沒有障礙,就一定要遠離惡緣,壞的朋友不能交,懈怠懶惰的朋友不能交,作奸犯科的朋友不能交,惡知見、邪見的朋友不能交,否則的話,你這輩子要順利地走完會很困難,這中間的過程還會發生許多的問題。 所以,女眾需要聽經聞法,有正確的智慧,身體要運動,要調節好,把你的心寄託在正法,推廣正法,那麼,這些男女的執著沒了,慾望也沒了,同時你又把身體搞得非常好,那你一輩子就會走得很充實、很通暢。 【佛與上帝的區別】 多識仁波切著 佛不同於上帝。耶酥教、基督教,天主教、還有伊斯蘭教、印度教等,都崇尚有個上帝或說造物主,這和佛教有著根本上的區別。 簡單地,可以從以下四點來認識:
首先,上帝是非人格的,而佛是具人格的。上帝是一種抽象的、精神的東西,佛是具體的、非抽象的。 其次,上帝創造人類、創造萬物,佛教則反對這種觀點,認為是業創造世界。眾生的共業創造共同的世界,個體的別業則創造個業環境與各人的身世。佛不是創造萬物的,佛只是指明、解釋萬物,指示人們認識萬物的本性。 第三,上帝是唯一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上帝,而佛是無數的,佛與眾生都是無量的。 第四,上帝是神,是造物的最大的神,它和眾生的關係是主僕的關係。上帝是眾生的主人,眾生僕人要聽從他的命令,受他的支配、指揮。佛不是這樣的,佛和眾生是平等的,佛與眾生的不同是:佛是覺悟了的眾生,眾生是沒有覺悟的佛。 上帝掌握著眾生生殺欲奪之權,最後的審判權掌握在上帝手中。基督教說,每一個人死了之後都要接受最後的審判,今生做了甚麼壞事,最後都要算總帳。誰來審判呢?是上帝,上帝是審判長。 佛不是這樣的角色,他不是審判官,不掌握生死大權,也沒有審判眾生的權力。佛只是一個教師、一個引路人,只能起到教化人的作用。這是佛教和其他外道、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點。 有一本書叫《僧侶和哲學家的對話》,馬修李卡德寫的,他是一個出家的法國佛教徒,和他的哲學家父親,兩個人共同探討佛教和科學哲學的問題。書中說到,佛教不是宗教,宗教家不承認佛教是宗教。因為佛教沒有神,不承認造物主,所以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都說佛教不是宗教,把佛教排斥到宗教外面去。佛教沒有上帝、造物主之說,而是業力創世說。 宗喀巴大師祈禱文: 無緣慈悲大海觀世音,無障智慧總主文殊師, 破除一切邪魔密藏主,雪域聖哲之首宗喀巴, 洛桑扎華我向您祈禱,加持心事如願得成就! 宗喀巴大師祈禱文的來歷: 傑尊仁達瓦是宗喀巴大師所有上師中,對大師影響最大、最深遠的無比恩師,因此大師奉他為“根本上師”。有一次,當傑尊仁達瓦抵達前藏時,大師前往迎接,見面獻上“哈達”後,立刻再呈上偈頌,讚嘆傑尊仁達瓦。云: “無緣慈悲大海觀世音,無障智慧總主文殊師, 破除一切邪魔密藏主,雪域聖哲之首仁達瓦, 宣奴羅追我向您祈禱。” 傑尊仁達瓦看,謙讓未遑地說:“我無此德,不敢當,這一偈頌你倒可當之而無愧。”於是傑尊仁達瓦將原頌末後二句更易人名,改成讚嘆宗喀巴大師。頌云: “無緣慈悲大海觀世音,無障智慧總主文殊師, 破除一切邪魔密藏主,雪域聖哲之首宗喀巴, 洛桑扎華我向您祈禱。” 後來大師的弟子,又請示大師是否能以此頌讚嘆他,經大師許可後,乃根據此頌造祈禱文之儀軌(根據不同儀軌,此祈禱文有四句、五句、六句以及九句等等版本)。 宗喀巴大師祈禱文的含義: 這偈頌的意義,可分顯意和密意兩方面來講。 顯意方面:第一句是讚嘆大悲藏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第二句是讚嘆空慧聚文殊師利菩薩的功德,第三句是讚嘆密主金剛手菩薩的功德,第四句是說聖宗喀巴大師具足三尊菩薩之所有功德,第五句是說持誦的人在大師的足下祈禱。 密意方面: (1)外喻相。是說觀世音菩薩(蓮華部)、文殊師利菩薩(佛部)、金剛手菩薩(金剛部)等三位部主,在一切佛會上,以及一切菩薩中,一位代表最特殊之悲心,一位代表最特殊之智慧,一位代表最特殊之神力。而宗喀巴大師在末法時代,於南瞻部洲建樹佛法,所依靠的就是這三種特殊的功德。如今請求聖宗喀巴大師加持,令我也能同樣具足這三種功德。 (2)內證功德。十方諸佛所具有的悲心,觀世音菩薩全部具足;十方諸佛所具有的智慧,文殊師利菩薩全部具足,十方諸佛所具有的神力,金剛手菩薩全部具足。而宗喀巴大師又具足這三位菩薩所有的悲、智、力等功德。如今請求聖宗喀巴大師加持,令我也能同樣具足這三種功德。 (3)秘密本尊。由十方諸佛之大悲心所示現的色相,就是觀世音菩薩,並非離諸佛之外而別有觀世音菩薩;由十方諸佛之大智所示現的色相,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並非離諸佛之外而別有文殊師利菩薩;由十方諸佛之大神力所示現的色相,就是金剛手菩薩,並非離諸佛之外而別有金剛手菩薩。而宗喀巴大師又是三位菩薩所共同示現,所以十方諸佛及觀世音、文殊師利、金剛手等菩薩,就是我宗喀巴大師;宗喀巴大師與十方諸佛及觀世音、文殊師利、金剛手等菩薩,是一非二。如今請求宗喀巴大師加持,令我也能同樣成就如是功德。 此五句頌系三部主合一之陀羅尼,又是宗喀巴大師自己所造。修持這祈禱頌,即總括智、仁、勇三位本尊的一切功德,所以感應特別快速,不但能廣開智慧,而且尚能降諸魔障。 過去西藏有一位大喇嘛,在雪山中修行時,山前有一戶人家,正遭受貝哈爾魔的作祟。這戶人家因不堪其擾,遂延請許多高人前來驅治,但都沒有效果。有一天,村中有一位牧童無意中來到大喇嘛修行的地方,於是將村中所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大喇嘛。大喇嘛聽了,送給牧童一雙加持過的鞋子,和一串加持過的念珠;並吩咐他,當魔進入屋子時,將鞋子放在大門的兩旁,念珠則散置在四面牆壁空隙的地方。當天晚上,牧童見魔進入被害者的屋子後,立即遵照大喇嘛所指示的方法去做。剎那間,貝哈爾魔看到自己的四周,布滿了無量金剛護法神,大門口又有金剛手菩薩守護著,因此感到非常惶恐。這時,大喇嘛已隨之而至,貝哈爾魔遂跪求大喇嘛,請喇嘛放他一條生路。大喇嘛回答說:“放你可以,不過你必須遵守我的約定。”大喇嘛要貝哈爾魔以後遵守不再擾人的戒律,但魔以祟人為生,如果今後不再擾人,必定斷其生路,因此不肯。大喇嘛要貝哈爾魔今後不擾亂誦“宗喀巴大師祈禱文”的人,他也不肯。因為康藏地方,幾乎沒有人不誦此頌,如果遵守此戒律,就和遵守今後不再擾人的戒律一樣。最後大喇嘛要他遵守不擾亂誦“宗喀巴大師祈禱文”108遍的人的戒律,貝哈爾魔這才欣然答應。 貝哈爾魔非常凶猛,威力無比,此魔不敢為祟,其他的魔就更不用說了。西藏地方,修行人若稍有上進,或將成就,貝哈爾魔必乘隙為祟,因此“宗喀巴大師祈禱文”遍行於康藏中。凡修持“宗喀巴大師祈禱文”的人,都能得到宗喀巴大師的特別加持,消除一切魔障,圓滿福慧資糧,快速成就佛道。 今天是2015年8月20日、星期四、藏曆木羊年7月6日,日子中,忌:破土動工 འབྱུང་འཕྲོད་རླུང་གཉིས། ཚེས་ཆ་འབྲིང་། བུམ་སྟོང་བྱང་། མཁར་ལས་མི་བྱ།
念誦宗喀巴大師祈禱文(穆則瑪)的功德利益: 有關念誦穆則瑪的功德利益,下面引用至尊多識仁波切的開示: 上師頌的成就,非常不可思議。有兩部經典是專門講宗喀巴大師《無緣大悲頌》的成就的。我們藏族有很多人念了上師頌後得到很多成就。比如消除蝗蟲災,還有祈雨等等,有很多神奇的現象出現。用上師頌來求雨,上師頌來防冰雹,上師頌來滅蝗,上師頌來消除傳染病,這都是念上師頌的成就。 這裡我給你們講兩個故事,一個是我們天堂寺的一個格西,他在五八年前去世了,叫華里·馬格林(音譯)。他臉上的皮膚比較黑,大家管他叫華里的黑格西。他從小學經取得了格西學位以後,寺院讓他講經、帶徒弟,他一概拒絕。他不帶徒弟,他要修法,修的甚麼呢?就是修的宗喀巴上師頌。後來他畫了宗喀巴師徒三尊的像,一個小小的唐卡,畫好以後拿去給六世貢唐大師開光,然後拿回來供奉在自己的房間,在畫像面前供曼扎、磕長頭,觀想宗喀巴大師,修這個上師瑜伽。修了多年以後,他可以直接同宗喀巴畫像談話,達到這個程度。別人到他家裡去,若是隨便去見他,他有時候就不理睬。別人坐在那裡,他卻看著唐卡,在那裡說話。有時其他人也好像看到唐卡中宗喀巴大師的嘴在動,就修到了這個程度。
後來有一次,他回去他的家鄉。當地有一戶漢族人家的老太婆,耳朵聾了二十多年,聽到這個格西來了,就去拜訪。當地人只是聽說拉卜楞寺的一個格西來了,也不知道他有甚麼成就,請他加持一下。他開始說,“我沒有甚麼法,我不知道怎麼加持。”最後大家就求,求了以後,他說,“那好吧,就試一試。”取了一碗清水,他含到嘴裡以後,就吹到老太婆的耳朵裡,然後說:“再也沒有別的加持法。”當天晚上,老太婆的耳朵就好了,能聽見聲音了。第二天就拉了一匹馬給他送去,說你的加持很靈啊,耳朵好了,能聽見聲音了。他念了上師頌之後把水含在嘴裡然後吹到老太婆的耳朵裡,就這樣把耳朵治好了,這是一個奇跡。 他的那個唐卡也很神奇。他的老家是天堂寺的,五八年時他到天堂寺來,就把這個唐卡放到他的拉章裡面。五八年時,整個寺院被破壞了,經典也燒掉了,佛像也被砸掉了,天堂寺整個被夷為平地了。一個三百多僧人的古老寺院,甚麼也沒有剩下。破壞得光光的,甚麼也沒有了。 但是非常奇怪,九五年貢唐大師在桑科草原上灌頂的時候,得到了這個唐卡。怎麼得到的呢?在灌頂間隙休息時,他的侍者送來了一幅唐卡,說有兩個穿著皮襖的藏民,要把這個唐卡送給佛爺。貢唐大師把唐卡打開一看,非常驚訝的說:“這個唐卡不是天堂寺原來那個格西的嗎?你從哪裡得來的?”侍者說,“是兩個藏民送來的。”貢唐大師立即吩咐:“你趕快去找那兩個人。”結果沒有找到那兩個人。這個唐卡現在一直保存在貢唐大師的拉章裡頭。 第二個故事,是在青海海南州這個地方,九十年代發生了非常嚴重的蝗災,把草原上的草都吃光了。好幾年都如此,沒有一點辦法,軍區派直升機灑滅煌的藥,年年打,打了之後,上面那層死掉了,下面又出來了,年年如此。打完以後翻開來看,一直深到最下部,都還有蝗蟲,結果就沒有辦法。後來來了一個僧人,他是五八年寺院被破壞了以後還俗回了家的,在這個大隊裡。他回來以後也不去別處,秘密地在修上師頌。此時這個僧人出來說話了:“你們如果聽我的話,我可以治這個蝗蟲。”“那好啊,你有甚麼辦法?”“你們大家每家都拿一些糌巴和面出來。”“這個好辦。”然後用糌巴和面把整個大隊的周邊都圍上,每個家庭的每個人都提一桶水到田邊,然後這個還俗的僧人就朝每桶水里都吹一口氣,說:“現在你們去把這個水灑到草原上。”幾天之後,蝗蟲一個也沒有了,翻開下面來看,底下也沒有。那個地方本來五八年以後,很多年輕人都不相信佛法,都說佛教是迷信根本不信佛。經過這件事情之後,大家又恢復了信仰。從此以後,大家都開始念上師頌。 這僅僅是兩件事情,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修上師頌(宗喀巴大師祈禱文)是非常殊勝的。 佛陀堅決反對把神通看做生命中的頭等大事。 但在能利益眾生的時候,他也從不吝於施展神通。而且,佛陀還每每透過施展神通而讓見聞者得到比神通本身寶貴得多的利益,種下解脫輪回之因。 釋尊的名望與日俱增,引起了一位名叫千伯的外道教師的妒忌。因為他從前的許多學生和弟子都改道而投於佛教門下。他妒忌得發狂,決定要報仇。
千伯有位學生叫帕貝,帕貝的妻子已經成為佛陀喬達摩的虔誠信徒,而帕貝好像也岌岌可危地快改信佛教了。帕貝的妻子想邀請佛陀和他的出家弟子們到家裡接受供養,千伯拼命反對,但這位心地清淨的婦女堅持一定要這麼做。 狡詐的千伯無可奈何,就對帕貝的妻子說:“如果你一意孤行要做這傻事,帕貝就遂你的願好了。”可是私下裡,他卻對帕貝說:“如果這位新的老師,釋迦牟尼佛,真的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具備遍知、智慧和慈悲的偉大力量,他就應該能夠預知任何可能發生的不幸;如果他名不副實,那麼你的妻子盲目地跟隨眾人接受新的教義不就是一件傻事嗎?這樣吧,在你家剛跨過門檻的地上挖一個大坑,裡面填滿燒紅的木炭,上面用薄木板蓋好。如果佛陀真的全知全能,他自然就不會跨過門檻來,但是如果這位新上師只是個冒牌貨,他就會踩在假地板上,跌入火坑被燒死。你看怎麼樣?” 更狠毒的是,那卑鄙的千伯還交待帕貝在供養的食物中下毒。萬一佛陀內能僥倖走進屋子,過了第一關,那麼第二關,就不見得有那麼好的運氣了。如果佛陀真是全知全能,他就會謝絕享用下了毒的食物,並且讓他的弟子們也不吃。 愚蠢的帕貝很高興。他甚麼也不懂,只覺得方案很周詳。這也難怪,他又怎麼會懂得這些教派之間的是非,更不可能去懷疑自己老師的人格。 他們的密謀被帕貝的妻子偷聽到了,她嚇得說不出話來。雖然她對佛陀的全知全能大有信心,但萬一佛陀的弟子或比丘,修行不夠深厚,看不出這個陰謀,不也會成為這卑鄙毒計的犧牲品嗎?帕貝的妻子現在才看清了千伯的狡詐,她極力規勸她的丈夫。 雖然她竭力勸說,但是身為一個女人,在那個時代、那個地方,她的意見是微不足道的。她的丈夫一點也聽不進去,還把她鎖進一間儲藏室以免妨礙計劃的進行。帕貝的妻子只好虔誠地祈禱不要出事。 在供養前的一天,帕貝挖好了陷阱,並送帖子邀請佛陀和他的出家弟子們前來接受午餐供養。千伯住到帕貝家的一個房間里,好在幕後觀看。 佛陀接受了邀請,當然,他預知一切將會發生的事情。佛陀對所有的弟子們吩咐:“我們都去帕貝家接受午供,但是記住,所有人都要跟在我的身後走,絕不可以在我跨過門檻之前進入屋內。”然後,他們就全體出發了。 當他們來到帕貝家時,笑容溫和的佛陀徑直走入,帕貝和千伯的眼睛死死地盯著那塊木板。可他們卻看到—--當佛陀赤裸的雙足踏上木板的時候,連同周圍寬闊的整片地板都奇跡般地化作一個美麗的湖泊,湖里盛開著純淨的蓮花。天鵝、飛鳥和鴨子在水間嬉戲,佛陀每走一步,一朵光輝的白蓮花立刻從他腳下升起。 目睹這奇妙的景象,全部在場的人都驚呆了,特別是驚慌失色的帕貝。當佛陀仁慈地對他微笑時,他只是手足無措地站在那兒。這位主人第一次瞭解到自己的愚蠢,他只好老老實實地說出了千伯整個的卑鄙計謀。 佛陀耐心聽完帕貝傷心的懺悔後說: 證悟的人無分別, 何來利益與傷害? 證悟者超越三毒的劇火—--貪、嗔、痴, 凡火何能傷? 愚昧可憐的帕貝現在終於完全相信了,佛陀確實悲智圓滿並且全知全能,而不像許多流浪的聖士和瑜伽士那樣只懂一點神通。他坦承食物也下了毒,請求當場另煮新食來供養佛陀和僧眾。但佛陀又以偈頌告訴他不必另換: 證悟者得自在,超越善與惡, 故無利益與傷害; 證悟者已能轉化三毒有害的影響力,貪、嗔和痴, 凡毒與我何所傷? 僧眾們坐下來接受供養時,毒食都變成了甘露。 此時此刻,還有一位目瞪口呆並且羞愧難當的人,那就是躲在屋後的千伯。他從後門驚惶失措地逃走了,從此那片地區的人再也沒有看到他。 帕貝把他的妻子從儲藏室里放了出來,她虔誠的信心被證明瞭。真理獲勝,邪惡降服,不信者改信。後來,帕貝和他的鄰人們都成為佛陀忠實的追隨者。 —--《喜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最勝子 今天是2015年8月19日、星期三、藏曆木羊年7月5日,日子中,忌:喜筵 འབྱུང་འཕྲོད་ཆུ་རླུང་། ཚེས་ཆ་འབྲིང་། བུམ་སྟོང་བྱང་། གཉེན་སྟོན་མི་བྱ།
今天是2015年8月18日、星期二、藏曆木羊年7月4日,日子佳,忌:戰事、掛經幡 འབྱུང་འཕྲོད་མེ་རླུང་། ཚེས་ཆ་ལེགས། བུམ་སྟོང་བྱང་། གཡུལ་ལས་སྤང་། བ་དན།
|
佛學日誌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文章分類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