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正見是佛教的心臟和大腦,是佛教的生命所現,人可以缺少任何東西,但心臟和大腦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心臟形同土木;沒有大腦形同蛆蟲。即使是具備思維器官——大腦,若缺乏正確的思想理念,也形同行屍走肉。 人們所說的聰明,從佛教哲學的高度來看,都是世俗的見解,非究竟見。大腦就像是裝東西的一個碗一樣,倒上什麼東西它就吃什麼東西。把毒藥倒在碗裡的時候不會知道,倒進去就吃了,就像食品一樣的。大腦本身沒有分辨能力,它是一個思想器官,輸入正見才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很多人說什麼空氣污染、水污染等等,污染的東西很多,但是大家都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大腦污染才是最主要的。佛教就是清除大腦中的垃圾的東西,清除大腦中的不正見、邪見、顛倒見這些東西的。認為這個人有神通呀,這個了不起呀,那個是高人呀……但是高不高是看他有沒有正見,不是說他能表演像魔術就是神通了,這魔術的功夫是不行,這是捨本求末,很多人是這樣的,用那些小玩藝很吸引人,特別是素質差的人就圍著這些神通呀,懸呼的那種說法呀,用很迷惑的方式來迷惑人,這些都是邪教一類的,連自己的腦子沒有一個分辨能力,不學無術,談神通、談成就,這在佛教學界來說是不給予承認的,連知識都沒有,怎麼能成就呢? 真正的成就是在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實踐行的結果,是實踐修出成果。佛法都不懂的人胡說八道,他能修出成就嗎?等你懂得佛法以後會覺得非常可笑。 學佛之人若沒有掌握佛教的智慧正見,就像沒有頭腦和眼睛的,其修煉成就可想而知。 文:多識仁波切
圖:多識仁波切 攝:Yeshelhamo 2016 at Beijing 益西措嘉佛母請求蓮師接受她以自我犧牲的苦行作為對上師的供養時,蓮師授與八大苦行教授。 蓮師說道:那只是一個象徵性的示現而已,你現在沒有必要作血肉供養,有一個更好的苦行修法:專注的聽我講... 女神益西措嘉 :人的肉身如金子般寶貴,修行無疑無悔的人,不需為生命所需擔憂,不修行則只會空度一生,最後走向死亡。發願修行下面的八大苦行吧,那於你有利。 修行節食的苦行:以礦物草藥精華為生,然後以氣為食。 修行衣物的苦行:著棉衣,然後只配戴骨飾,最後完全赤裸,用拙火獲取生命的暖力。 修行語的苦行:持誦、觀想、唱祈禱文,持咒,修習呼吸法門,禁語,離棄無益的言辭。 修習身的苦行:大禮拜(拜佛),行香,修持身瑜珈,修習蓮花坐禪定的功夫。 修習意的苦行:修持生起及圓滿次第,修習空樂雙運的三摩地。 修習宏法的苦行:舉起佛陀的火炬,延續佛陀教旨的傳承,完美救度眾生的種種方便技巧。 修習慈悲的苦行:珍愛他人勝過自己,視敵若子,視金若糞土。 修習仁愛的苦行:不執著於自己身體和生命,培養大乘無我,服務眾生的願心。 如果你修習這些苦行,你將與佛、法合一,你將得無上成就,妙喜與上樂將與你同在。 如果你偏離這法門,無益的自殘肌體,你將與狂熱的極端分子無別。卡遷之女,把我的教法銘記於心。 文:節選自《空行教授》蓮師向益西措嘉佛母傳授的八大苦行
圖:西藏康區 攝:達杰丁增 真般若是佛地智慧即是佛的遍知智慧;道般若是見道以上的菩薩智慧;假名智慧是見道以下的思維性智慧,即分別心智慧以及般若經典,即文字般若。“般若波羅密多”是梵語brajia bara mida的譯音。 brajia(波然佳或抓佳),意為“智慧”。Bara mida(巴熱密達),意為“到達彼岸”。合起來:般若波羅密多,意為:到達彼岸的智慧。到達彼岸是形容詞,智慧是名詞。此岸指世間,彼岸指佛地。就是說,此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佛陀的智慧,超越世間的智慧。因此,般若有真般若、道般若、假名般若之分。 佛陀說法分三期。初期法輪,以四諦法輪為代表,對聲聞弟子說內心識、外境物質世界,因果均實有;中期法輪重點是般若法,對菩薩弟子說一切法自性空;後期法輪以《解深密經》、《佛心經》為代表,前者說:遍計性皆空,依他性、圓成性皆有。後者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來藏心)。 般若在佛教思想中佔據中心地位,《般若經》在佛經中所佔比例很高。佛說:般若在,佛教就在;般若不在,佛法就不在。可見般若的重要性。經中還說,佛降世唯一目的就是開發般若之光,驅逐眾生心暗。 佛經般若部,分大、中、小三部。大部又分大中小三部:大大部600卷,大中部400卷,大小部300卷,即藏譯十萬頌;中大部二萬五千頌,中中部一萬八千頌,中小部一萬頌;小大部八千頌,小中部佛母經十八卷,小小部般若集頌。 藏文般若十萬頌、二萬五千頌、一萬八千頌、一萬頌,八千頌、般若集頌等六部內容完整,故稱母經。般若七百頌、五百頌、三百頌(金剛經)、百五十頌、五十頌、般若二十五門、藝無敵所問經、帝釋天所問經、般若一字經、般若句少經、般若心經—--以上十一部,內容不夠全面,故稱子經。另外還有:日心經、月心經、普賢經、金剛手經、金剛幢經,共計22種般若經。注釋般若經的有兩派,一派是深見門,一派是廣行門。 龍樹是深見門開祖。佛示寂400年之際,龍樹菩薩降世,從龍地取來大般若經(龍藏),闡發般若經空性見妙理,建立了中觀宗。其闡發中觀妙理經典著作頗多。其中《中觀本論》、《說理六十頌》、《空性七十頌》、《粉碎論》、《回駁論》、《中觀寶珠》等稱中觀六論。 佛示寂900年之際,無著菩薩降世,師承彌勒菩薩,學到彌勒五論:《般若現觀莊嚴論》、《佛心論》、《大乘經莊嚴論》、《中邊論》、《法與法性論》,自著五地論《地論》(瑜伽師地論)和《大乘攝論》、《阿毗達摩論》。無著其弟世親,作《唯識三十頌》和《唯識二十頌》,根據彌勒五論中的後三論,建立了唯識宗。彌勒、無著是般若廣行門的開祖。 彌勒《般若現觀莊嚴論》是唯一的般若學概論。此論將大、中、小般若經義理總結為八品、七十義。印度般若學疏論有21種,世稱:莊嚴疏21論。其中最主要是聖解脫軍和獅子賢論師的著作。其學說直接影響了藏傳般若學。 藏地般若學分前期和後期。前期般若學大師有俄譯師、雅代班慶等。後期般若學開祖是宗喀巴大師,著名經典著述有:宗喀巴的《般若現觀莊嚴論大疏金珠蔓》、嘉曹傑的《現觀莊嚴論解說心莊嚴》、克珠傑的《現觀莊嚴釋難論》,以及索南扎巴、吉尊曲吉堅贊、楷竹丹德瓦、嘉木樣協巴等四學者編的辯經院四大般若教材。以上是般若經典理論研究方面的著述。 般若修行實踐方面的教材有孟加拉高僧阿底峽尊者的《道燈論》,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菩提道略義頌》,達賴索南嘉措《菩提道次第煉金論》、達賴洛桑嘉措《道次第文殊口授》、四世班禪《菩提捷道》、五世班禪《菩提速道》、達保貢謙《菩提道善說精華》等著名菩提道九論。藏傳佛教中關於般若經論理論研究性著述,菩提道修法著作多得不計其數。 《般若現觀莊嚴論》八品是:一切相智品、道智品、基礎智品、圓滿行品、頂級行品、完成行品、剎那行品、法性身品,即三智、四行、一果。三智是知識,四行是實踐行,一果是終極結果。
七十義分說:屬於一切相智的十法:大乘發心、教言、必悟前行、大乘行所依自性種、大乘行緣境、大乘行特殊作業、披甲行、進入行、積資行、出離行。 屬於道智十一法:道智前行、知聲聞道道智、知緣覺道道智、大功德大乘見道、修道作用、修道信心、收益贊頌敬、回向修道、隨喜修道、踐行修道、澄淨修道。 屬於基礎智的九法:智不墮世基礎智、悲不離世基礎智、遠果位基礎智、近果位基礎智、有表象基礎智、對治表象基礎智、基礎智前行、前行平等知見、見道。 屬於圓滿行十一法:境相、修為、功德、產生過患、性相、解脫相似行、開悟相似行、不退轉僧、世與出世平等行、國土淨行、方便行。 屬於頂級行八法:暖頂級行、頂頂級行、忍頂級行、勝法頂級行、見道頂級行、修道頂級行、無間道頂級行、應破惡行。 屬於完成行十三法:施捨、善戒、能忍、勤奮、禪定、智慧、念想佛、念想法、念想僧、念想守戒、念想施捨、念想師尊、覺悟空性。 屬於剎那行四法:非異熟剎那行、異熟剎那行、無性相剎那行、無二剎那行。 屬於法性身四法:自性身、智性身、報身、化身。 八品、七十義是般若學的總綱,是般若學入門知識。掌握了八品、七十義的般若基礎知識,就可以進一擴展視野,增加對佛教深廣無涯的精神世界的見識。 文:多識仁波切
圖:多識仁波切 攝:Yeshelhamo 2016 Oct 於南京 |
佛學日誌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文章分類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