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在談這個環境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食品污染等等,因為污染有害於健康。從佛教哲學的角度來說,這些都不是甚麼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精神世界的污染和內心的不健康,而佛教就是精神世界的清潔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瑟曼教授(Robert Thurman)寫了一本書,名字叫《內在革命》,它把佛教定位為精神科學,這非常好,抓住了佛教的根本。 “我”是自私的根源,是滋生愛恨及其他煩惱情緒的源泉,是不安康的根本。煩惱情緒是製造個人痛苦、傷害他人、禍害社會和眾生的根源。因此,抓源頭治理,刨根問底地反觀自己,尋找確認自我,認識到實體的“我”是子虛烏有,破除我執是修行的第一要務。認識到實執的我是一個虛構的概念,實際上實體的“我”並不存在,由此而產生的自私、愛恨等煩惱情緒就像斬斷根須的樹木一樣,自會乾枯。 “我”衍生的煩惱或惑主要有貪婪(貪)、仇恨、憤怒(嗔)、心胸狹窄(妒)、嬌縱自滿(慢)、不理智(持偏邪見)等。這些心靈污染來自生存環境、社會制度、歷史文化、教育環境、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等多種因素。這種精神污染佛法稱作熏習或習染。在生命流轉過程之中形成的積習,使人們的思想形成固定模式,看待事物的框架、角度、陳式、習慣等,使人們的原始意識流,完全失去了純淨靈敏的初始狀態,變得僵化固執、渾濁不清。世俗眾生的這種精神變態或渾濁狀態,佛教稱作“無明”。這種無明之毒害,對內害己,對外害眾,人類的苦難、人為的各種災害、戰爭、各種不道德和犯罪行為,無不源於此無明污染。佛教教化的最終目的,就是徹底清除這種為害無窮的精神污染——無明毒害。 佛教為此目的,設計了很多方法,即所謂八萬四千法。如認識生命本質困苦、無常、無主性等等,最高明的方法是認識諸法性空,從而達到滅苦的滅諦境界。因此,佛教的滅諦是最徹底的安康,滅諦就是涅槃。 小乘有小乘的涅槃,大乘講大乘的涅槃。大乘的涅槃是悲不離世、智不墮世。因為有大悲心,不忍拋棄受苦的眾生,所以不願意脫離眾生自己生到極樂世界去。智不墮世的意思是,菩薩有智慧就不會墮落到世俗當中去。他非常清醒,不會沾染貪嗔痴的煩惱。大乘佛教的涅槃是不二涅槃,既不離世又沒有世間這些毛病和缺點。 道諦是達致安康的智慧。佛教的定義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自淨其意才是她的核心,因此心的安康才是最究竟的安康。意就是自己的精神世界。淨化精神世界是佛教的本質。現在很多人研究佛教,從枝枝節節,很細小的生活細節上談佛教的多,從哲學高度、哲理的角度來談佛教的少。如果不借助哲學、用哲理來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光靠信仰是不解決問題的。理信和迷信的最終區別就在於理性,而佛教是理性的。 迷信並不是只有宗教才有,在認識任何事物的過程中,在沒有充分認識到事物的本質之前,都會有迷信。物理學的發展過程,從經典物理發展到相對論,相對論發展到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發展到弦理論,就是一個從迷信逐步走向理性的過程。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吉祥安康! 文:多識仁波切
圖:多識仁波切 攝:Yeshelhamo
0 Comments
事物是依自己的因而起的緣起、觀待而假立的緣起、唯分別假立的緣起,這三者有粗細之分,也因此有對這三者顛倒的粗細無明,而粗的無明是依著細的無明而生,瞭解粗的無我的認知無法傷害細的無明,而瞭解細的無我的認知能傷害細的無明,也能間接地傷害粗的無明,因此依著觀察唯分別假立的緣起,在心中顯現空性極為重要。 文:尊者 達賴法王
地點:Kalachakra 2017 at Bodhgaya 攝影: Sonam Zoksang 種敦巴大師曾說:「稀有三藏諸教法,具量士夫三士道,願此法鬘如意寶,利諸有情滿大義。」如偈頌所言,導師釋迦牟尼佛因為憐憫被煩惱操控的有情,想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生起了無上菩提心。由大悲心及菩提心的力量,導師釋迦牟尼佛於三大阿僧祇劫當中,行無量的菩薩行,最後圓滿了佛陀四身的果位,能在法身無有動搖中,化現出千百億個化身。 以這個世界而言,釋迦牟尼佛以勝應身示現了十二種法相,首先示現太子相,然後是苦行相,最後圓滿正覺,然後就傳授給我們三藏十二部經典的內涵。這是為甚麼?是為了幫助我們真正斷除痛苦及痛苦的因緣。不僅如此,為了滿足弟子們各自的根器、弟子們暫時的所需和究竟的利益,還說出三士道的道次第。願此融攝了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的道次第教授,能夠圓滿利益有情。道次第的教授就如同如意寶、如同國王般地能夠滿足一切眾生的所需。 從過去到現在,道次第的傳承在印藏二地確實幫助了許多的修行者。有很多修行者因由道次第的修持及傳承的加持而獲證正覺果位;有些已成就大地菩薩的果位;有些則入道,正在行菩薩道。這個傳承有無間斷的加持力,非常殊勝。 以我們現況而言,我們明明知道煩惱的過患,但因為往昔串習煩惱的力量太過強烈,所以會明知故犯。就像一個眼睛沒有瞎的人,明明看到了懸崖,卻不畏懼,還愚蠢地想要跳下去。像我們這麼劣根的人,聽到道次第教授都能感動,可見道次第傳承的加持力是多麼不可思議!我們今天好不容易有這樣一個機緣,能夠聽聞到道次第的教授,能夠得到道次第教授的傳承,要好好地珍惜,好好地策勵自己學習才是。 文:尊者 達賴法王
地點:Kalachakra 2017 at Bodhgaya 攝影: Sonam Zoksang 一般習慣上,“佛法”是指佛的教言和佛典佛書,語言、文字形式的,這類佛法只是一種理解真佛法的輔助手段。真正的佛法是指人的智慧覺悟和思想行為。當佛的教導變成了你的智慧、你的精神,變成你的思想行為時,佛法才對你起了作用,否則始終是兩張皮。
“法性”是指人和事物的本質規律。因此這類權宜之法、文字般若起到它應有的作用後,就可以拋棄,就像過江到彼岸後拋棄船筏一樣。但有些人片面地理解“不應取法”和“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之語,以為佛法無用,輕視經教,在沒有過河之前就想拋棄船筏,豈不可笑。破對佛法的執著,並不否定佛法。 理法和事法應分清,事法講的是善惡、報應、品德修養應一一按佛法來執行。從理諦上來講是放棄對以上的執著。從事諦來講要立,從理諦來講要破,這也是佛法最難理解的地方,也是常發生歧義的問題。有人只知道破,不知道立;有人只知道立,不知道破,就是犯了片面性的錯誤。思想上應該是有破有立。不執著立,也不執著破,這才是“中觀”。 文:多識仁波切 圖:多識仁波切 攝:Yeshelhamo 2016 at Nanjing 釋迦三藏法脈全繼承,顯密教義學修融一體, 知識理論三乘學貫通,道屬大乘藏傳佛教義。 顯教戒律不分新與舊,傳承舊密稱作寧瑪巴, 世間出世染淨一切法,一心包攬無餘大圓滿; 遵承三藏所示總教義,學修菩提道稱噶當巴; 心物無二明空無執見,主修道果名為薩迦巴; 心與妄念法身為一體,息思止想名為大手印; 俗諦諸法為他皆空虛,真諦佛心不空他空見; 般若空慧滅苦斷我執,主修施身名為息覺派; 學通五論建立道次第,深見廣行均依二大車, 樂空大印建造色法身,後起之秀稱作格魯巴。 公元2015年元月作於成都 文:多識仁波切
圖:多識仁波切 攝:Yeshelhamo 2016 at Shanghai |
佛學日誌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文章分類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