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
雪域聖者 文殊怙主第二佛陀 |
宗喀巴.羅桑察巴(ཙོང་ཁ་པ་བློ་བཟང་གྲགས་པ་, 1357–1419),青海湟中縣人,西藏佛教格魯派創人。
1409年(明永樂七年)在西藏帕竹地方政權闡化王察巴簡參的支持下,於拉薩大昭寺舉辦規模宏大的祈願法會。同年於拉薩以東的達孜縣境內興建格魯派第一座寺院——甘丹寺,從此形成格魯派。於蒙藏地區廣泛流傳,成為西藏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宗喀巴大師的著作共十九函(175部著作),收錄於「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其藏文木刻本主要有五個版本:塔爾強巴林寺本、拉卜楞本、札什倫布寺舊本、拉薩雪本及德格大寺本等。而塔爾寺本的「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有十九函(Nos. 1–175, 共8476葉)。 關於宗喀巴大師的共通傳記及密傳,請參「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的No. 001/KA001《至尊上師宗喀巴大師稀有殊勝傳記:正信入門》(臺北:藏典,2024)及No. 003/KA003《傑仁波切如海密傳中完整敘述少分之言論:寶穗》(臺北:藏典,2024)。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宗喀巴大師傳記《正信入門》地圖
傑宗喀巴.羅桑察巴 1357~1419年。藏傳佛教一代宗師的修行之路。本地圖以克主傑大師所撰No. 001/KA001《正信入門》中所記載的地點,依章節匯入Google Map,以地圖的方式呈現出宗喀巴大師在世時學習、弘法、利生的佛行事業版圖。讓更多的人了解一代宗師的修行之路。
傑宗喀巴.羅桑察巴 1357~1419年。藏傳佛教一代宗師的修行之路。本地圖以克主傑大師所撰No. 001/KA001《正信入門》中所記載的地點,依章節匯入Google Map,以地圖的方式呈現出宗喀巴大師在世時學習、弘法、利生的佛行事業版圖。讓更多的人了解一代宗師的修行之路。
第一函 譯者序
關於藏本「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རྗེ་ཙོང་ཁ་པ་ཆེན་པོའི་གསུང་འབུམ་)的英譯,從David Reigle及Nancy Reigle合作編輯及注釋的The Work of Tsongkhapa: English Translations, Bibliographic Guides, Colorado: Eastern Tradition Research Institute, 2008一書中可以得知:截至2008年為止,英文學界關於宗喀巴大師十九函文集(Nos. 1–175, 共8476葉)的翻譯,仍舊相當有限,大部頭論著更是屈指可數,僅No. 123《菩提道次第廣論》(བྱང་ཆུབ་ལམ་རིམ་ཆེན་མོ་)、No. 48《密集五次第善顯炬論》(གསང་འདུས་རིམ་ལྔའི་རབ་ཏུ་གསལ་བའི་སྒྲོན་མེ་)有英文全譯本;而No. 124《菩提道次第略論》(བྱང་ཆུབ་ལམ་རིམ་ཆུང་ངུ་)、No. 22《密宗道次第廣論》(སྔགས་རིམ་ཆེན་མོ་)、No. 132《入中論善顯密意疏》(དབུ་མ་ལ་འཇུག་པའི་རྣམ་བཤད་དགོངས་པ་རབ་གསལ་)等尚無全譯本。
由於這是2008年以前的統計,2008年以後的更新資料仍有待進一步蒐羅及考察。而達賴喇嘛的英語口譯員格西圖登晉巴教授(Prof. Thupten Jinpa)則於2022年號召世界各地的西藏佛學學者準備進行宗喀巴大師十九函文集的完整英譯,由於使用英文的西藏佛學學者為數可觀,因此要完成此創舉,應該是指日可待。
反觀法尊法師早在上個世紀前半葉已經憑他個人一己之力將「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共19函、175部著作、8476葉)當中的四分之一(共2130葉)譯出,這部分從現在來看,雖然仍有許多需要依據學術標準進一步處理的空間,但是要如何將其餘的四分之三(共6346葉)新譯出來,則是更為迫切的事。
法尊法師已譯的宗喀巴大師的四分之一著作,但由於工程浩大,暫不考慮將其文言文重譯為現代書面語,而是委託二位研究助理進行校注:陳怡靜(專長西藏口語及三摩地資糧方面的研究)負責校注第一函的No. 012法尊法師譯《菩薩戒品釋》,如遊法師(專長道次第教法及卓隆巴《教法次第論》方面的研究)負責校注第一函的最後二部No. 013法尊法師譯《苾芻學處》及No. 014法尊法師譯《沙彌學處略釋》。截至2023/12/31為止,已初步完成前述第一函後三部著作(No. 012–No. 014,共213葉)的校注。
大師其餘四分之三的著作則由我進行新譯,以及四位研究助理各司其職的通力合作:釋如遊、黃康喆、黃裕隆(擅長《阿毘達磨俱舍論》及相關印藏注疏)及陳怡靜負責下隨文注(腳注)及章末注。最後,再由主編楊子慧負責統整譯注稿、編輯、排版。截至2023/12/31為止,已初步完成第一函前十一部著作(No. 001–No. 011,共281葉)的新譯及校注。
六百年前,宗喀巴大師所撰著作中的引經據典,事實上已有現代學術方法的雛型,但是鑒於當時除了〈後記〉(跋)之外,沒有撰寫導論的風氣,也還沒有版本學及文獻學的概念、引用的經論沒有明確的出處、偈頌沒有設定編號、重要術語沒有下注說明等,對於一般讀者而言,要切實掌握大師著作的要旨,其實會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本系列譯注將依據現代學術方法,採用藏漢對照,並附上置於字級10點的圓括弧( )內的木刻本葉碼(folio/plate no.)及置於字級10點的角括弧〔 〕內的對勘本頁碼(page no.);標題及根本偈採「魏碑體」、正文及注釋採「新細明體」、引用的經論採「標楷體」、譯者所加科判採「仿宋體」;每部譯著均附上「導論」(內含三部分:內容概述、作者簡介及參考書目)、根據文義重新分段並適時加上科判等、針對年代及字面難解術語(附上藏文)直接下於隨文注(腳注)、針對需要較多篇幅進一步衍伸說明的術語(附上藏文)置於章末注,避免腳注內容多過正文篇幅而影響閱讀。
本系列譯注雖然定位在學術著作,但是一般讀者可以只讀右頁的中譯部分,而懂藏文的讀者或想學習藏文的讀者,則可以配合左頁的藏文閱讀。若對於藏文術語有疑慮,也可以透過所附的木刻本葉碼(folio/plate no.)及對勘本頁碼(page no.)進一步確認。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一函扣除法尊法師已譯的部分(即Nos. 012‒014),新譯及校注(即Nos. 001‒011)已完成階段性的成果。感謝邵師姐及陳師姐二位功德主在文集第一函的翻譯及校注方面的經費資助(2022/08/01–2023/12/31),譯者及校注者將授權文集第一函(Nos. 001‒014)予藏典出版社有限公司繼續修訂、出版,免費流通電子版及紙本。
文集第二函至第十九函(Nos. 015–175),預計將由藏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委託經銷商貿騰發賣流通各大書局,並於聖地文化出版社的網頁不定期公告最新的翻譯及修訂成果。
其次,感謝譯者的藏文啟蒙恩師曾德明教授、台灣達賴喇嘛西藏基金會佛學導師丹增南卓仁波切、法友鄔金智美堪布、蔣揚仁欽博士、李勝海教授、劉啟霖教授針對文集第一函的Nos. 001–009提供的寶貴意見。感謝法友拉加寺羅桑旺秋法師、甘丹寺東頂洛桑南傑格西、摯友周懷平、關則富教授、劉宇光教授、周俊東大德、于定佑顧問、博士候選人講鐘法師、博士候選人洪琬雯等諸位師兄、師姐在精神及實質上的鼓勵與資助。
感謝脩化法師提供塔爾寺本文集的藏漢對照總目錄,感謝如遊法師、黃康喆、黃裕隆及陳怡靜四位研究助理不眠不休地校對譯文並撰寫隨文注(腳注)及章末注。最後,感謝主編楊子慧負責統整譯注稿、編輯、排版。希望修訂後的版本是錯誤率最低、最精確、更接近信達雅的版本,而翻譯成果的優劣則留待讀者大眾評斷。
由於要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完成將近一函共281葉(562面)的龐大份量,除了仍有一些問題懸而未決外,錯誤及疏漏也在所難免,而其中譯者要負起最大的責任。
期待此系列譯注成果的出版能讓更多人認識宗喀巴大師的悲願、智慧、佛行事業及思想,也希望能報答根本上師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甘丹寺北頂札倉果沃康村洛桑尼瑪仁波切、朵什寺多識仁波切、甘丹寺東頂札倉拉諦仁波切及柯槃寺梭巴仁波切的恩德!
由於這是2008年以前的統計,2008年以後的更新資料仍有待進一步蒐羅及考察。而達賴喇嘛的英語口譯員格西圖登晉巴教授(Prof. Thupten Jinpa)則於2022年號召世界各地的西藏佛學學者準備進行宗喀巴大師十九函文集的完整英譯,由於使用英文的西藏佛學學者為數可觀,因此要完成此創舉,應該是指日可待。
反觀法尊法師早在上個世紀前半葉已經憑他個人一己之力將「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共19函、175部著作、8476葉)當中的四分之一(共2130葉)譯出,這部分從現在來看,雖然仍有許多需要依據學術標準進一步處理的空間,但是要如何將其餘的四分之三(共6346葉)新譯出來,則是更為迫切的事。
法尊法師已譯的宗喀巴大師的四分之一著作,但由於工程浩大,暫不考慮將其文言文重譯為現代書面語,而是委託二位研究助理進行校注:陳怡靜(專長西藏口語及三摩地資糧方面的研究)負責校注第一函的No. 012法尊法師譯《菩薩戒品釋》,如遊法師(專長道次第教法及卓隆巴《教法次第論》方面的研究)負責校注第一函的最後二部No. 013法尊法師譯《苾芻學處》及No. 014法尊法師譯《沙彌學處略釋》。截至2023/12/31為止,已初步完成前述第一函後三部著作(No. 012–No. 014,共213葉)的校注。
大師其餘四分之三的著作則由我進行新譯,以及四位研究助理各司其職的通力合作:釋如遊、黃康喆、黃裕隆(擅長《阿毘達磨俱舍論》及相關印藏注疏)及陳怡靜負責下隨文注(腳注)及章末注。最後,再由主編楊子慧負責統整譯注稿、編輯、排版。截至2023/12/31為止,已初步完成第一函前十一部著作(No. 001–No. 011,共281葉)的新譯及校注。
六百年前,宗喀巴大師所撰著作中的引經據典,事實上已有現代學術方法的雛型,但是鑒於當時除了〈後記〉(跋)之外,沒有撰寫導論的風氣,也還沒有版本學及文獻學的概念、引用的經論沒有明確的出處、偈頌沒有設定編號、重要術語沒有下注說明等,對於一般讀者而言,要切實掌握大師著作的要旨,其實會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本系列譯注將依據現代學術方法,採用藏漢對照,並附上置於字級10點的圓括弧( )內的木刻本葉碼(folio/plate no.)及置於字級10點的角括弧〔 〕內的對勘本頁碼(page no.);標題及根本偈採「魏碑體」、正文及注釋採「新細明體」、引用的經論採「標楷體」、譯者所加科判採「仿宋體」;每部譯著均附上「導論」(內含三部分:內容概述、作者簡介及參考書目)、根據文義重新分段並適時加上科判等、針對年代及字面難解術語(附上藏文)直接下於隨文注(腳注)、針對需要較多篇幅進一步衍伸說明的術語(附上藏文)置於章末注,避免腳注內容多過正文篇幅而影響閱讀。
本系列譯注雖然定位在學術著作,但是一般讀者可以只讀右頁的中譯部分,而懂藏文的讀者或想學習藏文的讀者,則可以配合左頁的藏文閱讀。若對於藏文術語有疑慮,也可以透過所附的木刻本葉碼(folio/plate no.)及對勘本頁碼(page no.)進一步確認。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一函扣除法尊法師已譯的部分(即Nos. 012‒014),新譯及校注(即Nos. 001‒011)已完成階段性的成果。感謝邵師姐及陳師姐二位功德主在文集第一函的翻譯及校注方面的經費資助(2022/08/01–2023/12/31),譯者及校注者將授權文集第一函(Nos. 001‒014)予藏典出版社有限公司繼續修訂、出版,免費流通電子版及紙本。
文集第二函至第十九函(Nos. 015–175),預計將由藏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委託經銷商貿騰發賣流通各大書局,並於聖地文化出版社的網頁不定期公告最新的翻譯及修訂成果。
其次,感謝譯者的藏文啟蒙恩師曾德明教授、台灣達賴喇嘛西藏基金會佛學導師丹增南卓仁波切、法友鄔金智美堪布、蔣揚仁欽博士、李勝海教授、劉啟霖教授針對文集第一函的Nos. 001–009提供的寶貴意見。感謝法友拉加寺羅桑旺秋法師、甘丹寺東頂洛桑南傑格西、摯友周懷平、關則富教授、劉宇光教授、周俊東大德、于定佑顧問、博士候選人講鐘法師、博士候選人洪琬雯等諸位師兄、師姐在精神及實質上的鼓勵與資助。
感謝脩化法師提供塔爾寺本文集的藏漢對照總目錄,感謝如遊法師、黃康喆、黃裕隆及陳怡靜四位研究助理不眠不休地校對譯文並撰寫隨文注(腳注)及章末注。最後,感謝主編楊子慧負責統整譯注稿、編輯、排版。希望修訂後的版本是錯誤率最低、最精確、更接近信達雅的版本,而翻譯成果的優劣則留待讀者大眾評斷。
由於要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完成將近一函共281葉(562面)的龐大份量,除了仍有一些問題懸而未決外,錯誤及疏漏也在所難免,而其中譯者要負起最大的責任。
期待此系列譯注成果的出版能讓更多人認識宗喀巴大師的悲願、智慧、佛行事業及思想,也希望能報答根本上師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甘丹寺北頂札倉果沃康村洛桑尼瑪仁波切、朵什寺多識仁波切、甘丹寺東頂札倉拉諦仁波切及柯槃寺梭巴仁波切的恩德!
祈願此系列譯注成果的出版能利益佛陀聖教與一切有情!
譯者暨主校 廖 本 聖
སྐད་གཉིས་སྨྲ་བ་དང་ཞུ་དག་གཏོང་མཁན། བསྟན་འཛིན་དགའ་ལྡན་
2024年02月24日初版
藏曆01月15日釋迦牟尼佛神變節
藏曆04月01日薩嘎達瓦神變月修訂
སྐད་གཉིས་སྨྲ་བ་དང་ཞུ་དག་གཏོང་མཁན། བསྟན་འཛིན་དགའ་ལྡན་
2024年02月24日初版
藏曆01月15日釋迦牟尼佛神變節
藏曆04月01日薩嘎達瓦神變月修訂
致謝
列城哲蚌洛色林貝圖康村教育協會
「宗大師父子三尊文集」校勘計畫團隊 「明鏡電子佛典」(ADARSHAH) 「桑泊詞典搜尋」(Sambhota Dictionary Search) 「莫蘭大辭典」(Monlam Grand Tibetan Dictionary) 《藏漢大辭典》 |
BDRC Library
The Treasury of Lives 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Tibetan Buddhism in the West Wikimedia Foundation Rubin Museum of Art |
感謝以上單位所提供的線上工具書及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