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法門在漢地弘法的傳承主要是能海上師,我看了《能海上師傳》,對能海上師非常敬仰。 能海上師主要有兩點是不同尋常的,第一點,親近上師做得非常好!大家知道,在佛教裡,上師是代佛傳法的人,過去有些人不瞭解,說藏傳佛教重視師道,尊重上師,漢傳佛教不尊重上師,沒有這樣的傳承。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後來,我寫了一篇《師道經證》,從佛教的經典:《華嚴經》、《般若經》、《大涅槃經》、《法華經》,很多經典裡關於親近上師、尊師重道的佛語,全部摘錄在一起,大家可以看一看。
並不是說只有藏傳佛教重視上師,而是整個佛教都是尊重上師的,在《瑜伽師地論》裡特別強調了尊重上師的重要性,親近上師法。沒有上師,就沒有法脈,沒有法脈,你所修的法,就像沒有水的泉一樣,乾涸的河一樣,所以,上師是最主要的。 我想大家也在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等等,這裡面的第一條,就是親近上師法。因為佛圓寂以後,佛法的繼承人,是一代一代的四眾弟子,把佛陀的傳承、法脈繼承下來,我們自己得到法脈必須是通過活著的、有法脈傳承的人,並不是眼睛看到菩薩啊,或者顯靈啊,這一類都是不算數的。僧人的戒與法脈必須是具有人身的傳承者,這個方面,如果大家學過戒的話,都會知道。所以,師道是非常重要的,親近上師是入法之門,你想進佛道,如果沒有上師、老師、法師,那你就入不了這個門。 所以,第一道門,是親近上師法,在這一點上,能海上師做得非常好,他作為一個原來的高級軍官,出家以後能放下架子,在西藏哲蚌寺,他的上師住在山上,他從山下每天背水來供養上師、照顧上師的生活,這一點我看了以後非常感動。作為一個高級將領,出家以後能如此放下架子,親近上師、侍候上師,願作三寶奴,很了不起! 願意作三寶奴,這種精神是非常可貴的。作為真正的修行人,必須要有這種精神。就從這點,就可以看出能海上師對於佛法的誠心程度,對上師的尊重程度。他在漢地的法脈,至今非常旺盛,成都、五台山、浙江三門、北京、上海,以及龍翔寺等等,漢地的法脈,主要都是能海上師傳下來的。這樣旺盛,說明他的願力,他的心意識,是不同凡常的。 大家知道,與能海上師同時代的,有法尊法師,法尊法師是個知識分子,他在藏地學藏語、學藏傳佛教,後來翻譯了很多書——《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還有《了義不了義》等非常重要的宗喀巴的著作,但是他沒有建寺、傳法,所以,很難找到法尊法師的繼承人是誰,幾乎沒有。他作為一個學者,作了很多翻譯,弘揚佛法,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不像能海上師這樣,把法脈弘傳到漢地,而且法脈這樣旺盛,遍地開花。這與能海上師親近上師,對上師的尊敬,從上師處得到的加持,以及弘揚宗喀巴善教的願力是分不開的。 第二點,能海上師繼承了格魯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重視戒律。僧人、佛教弟子是以戒為本,戒、定、慧,叫三學,定慧的基礎是戒律,所以,出家僧人要受戒,沙彌戒、比丘戒,在家的也要受居士戒,這是入門的戒律。以三寶皈依戒為基礎,受這麼多的戒。 戒是佛教的基礎,所以,我們佛教有一句話,“戒律在,佛教在;戒律不在,佛教不存在。”就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有了學習佛法的人和傳授佛法的人,佛教就存在了,並不是如此。有那麼多佛書,有那麼多信仰的人,難道佛教就不存在嗎?佛陀親自說過,“戒律在,佛教就存在;戒律不在,佛教就不存在。”雖然有那麼多四眾弟子,在家的居士和出家的弟子,如果不守戒律,那就是一個表面上的佛教弟子,不是真正的佛教弟子。 在佛教裡,如果僧人不持戒,就叫做“像僧”,像是指表面上像個僧人,穿的衣服像個僧人,實際上不守僧戒。居士起碼也要持五戒,這是佛教的基礎,戒定慧的基礎是戒。沒有戒律的話,那麼你的禪定智慧是沒有基礎的,正禪正定是產生不了的,因此,戒律是佛門的基礎,也是佛教存在不存在的標誌。 大家知道,與唐武宗滅法同一時期,當時有一個吐蕃王朗達瑪滅佛,強迫僧人還俗,在現在的大昭寺大開殺戒,把那裡當成屠宰場,把牛羊趕到裡面去殺,並追殺不願意還俗的人,經過這個以後,整個藏傳佛教破壞很大。之後進入後弘期,阿底峽尊者振興佛教,經過三百多年以後,戒律方面又開始鬆馳,法脈不純正,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出現了。在這種情形下,宗喀巴大師在祈願大法會時,給彌勒大佛塗金,併發願重振僧人的戒律。宗喀巴之後六百多年來,到今年大概是宗喀巴大師誕生已六百五十二年,這六百多年來,格魯派的法脈整個傳遍了大地,從喜瑪拉雅山到東海沿,再到蒙古、到俄羅斯,南至四川、雲南,到處都是格魯派的法脈。雖然當時我們藏傳佛教有幾個教派,寧瑪派(舊密,在滅教之前存在的密法傳承,現在叫做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噶當派等等很多教派,但是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格魯派,最大的教派是格魯派,國內外都如此,格魯派佔了很大的比重。原因是甚麼呢?格魯派有一個好的僧風,能夠堅守戒律,得到各族信眾的尊重和信仰,這是宗喀巴大師對佛教的貢獻。 能海上師繼承了格魯派這個優良傳統,非常重視戒律。我看到《能海上師傳》上寫了這麼一件事:能海上師在家時,有夫人和女兒,後來他出家了,到了成都,他就規定,他的夫人和女兒到寺院來時,下午就必須回去,不能留在寺廟裡。後來有一次,他的女兒被一個僧人留下了,說是看主持的面子,這個是能海上師以前的女兒,可以留在寺裡,就讓她住下了。結果第二天能海上師知道了以後,非常生氣,痛斥了那個自作主張的僧人,告訴他絕對不能在寺廟裡晚上留宿女人。就是這麼一個小問題,說明能海上師對戒律重視的程度。 在漢地,格魯派的法脈大概也有七、八十年了,當初能夠保存並弘傳,這同能海上師的願力,他的戒行的修持,以及親近上師是有關係的,佛教裡很講究這個。龍翔寺是能海上師的法脈,在這裡居住的僧人或居士都是皈依宗喀巴善教的,都是宗喀巴法脈的,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龍翔寺的主殿是宗師殿,在那裡面,僧人們都在念經、誦課。旁邊的護法殿,有格魯派護法,這做得很好。我想這些大概應該認識清楚。 佛教,當然從個人的信仰上來說,是不分門派的,無論修甚麼都可以。但是做為寺廟,有一個主修方向,主要的法脈是不能混雜的,所以藏地有很多寺院,哪個教派的寺院就住哪個教派的僧人,其他教派的不會到格魯派的寺院裡來住,因為這是主要法脈的傳承地,必須要保持法脈的純正,這一點大家要認清楚。 當然,在漢地,從個人信仰來說,有修禪宗的,有修淨土宗的,都是佛教,沒有甚麼區別。但從法脈傳承的寺院來說,應該是弘揚宗喀巴的法脈,以此為主,旗幟鮮明。 2009年11月29日講於宗喀巴法脈傳承龍翔寺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佛學日誌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文章分類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