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是希望一切有情具足快樂及樂因,悲是希望眾生離開苦及苦因。
慈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義。有時我們會把慈和貪混淆起,這是因為我們有慈和貪時,都是把有情看作是悅意的。但是在我們這一方面產生慈心和貪心是非常不同的。貪是有許多條件的,我們有貪時,希望別人快樂是因為他們對我們好、是自己的親戚、他們長得漂亮、使我們高興、給我們禮物或贊成自己的意見等等,一旦他們不同意我們的意見、不幫助我們或給我們禮物,我們就不再喜愛他們,並且不會希望他們得到快樂。 然而,慈心就不依賴於這些條件,我們有慈心時,希望別人快樂只是因為他們是有情,僅此而已。我們產生貪著時,覺得某人非常好,但是這種感受是非常不穩固的,它很容易消失,因此,我們看到一些人第一年相愛,第二年就離婚。在美國離婚是一個大問題,它造成了很多苦,而其根源是在於貪欲。慈心是以平等看待一切有情的平等捨為基礎的,所以我們在修習慈悲時不能跳過平等捨。 我們在產生希望他人得到快樂及樂因的想法時,應當瞭解快樂有不同的層次。我們自然願眾生得到衣、食、住、行以及家庭方面的快樂,希望他們所住的地方沒有戰爭和污染,但是,我們還希望他們得到超出生活舒適之外的快樂,我們希望他們遇到佛法和師長、具備修法的順緣,心中產生證悟並且獲得解脫和成佛,因為修學佛法所帶來的快樂是穩固的,它是不會消失的。 我們在修慈無量時(與其它三個無量心一樣依循四個步驟)憶念各種各樣的有情,想他們都擁有各種快樂以及快樂之因該有多好!然後,我們想但願他們具有快樂,這樣使願望更為強烈。接著,我們想:我要使有情具足快樂,自己也參與到此事之中,自己發起了承諾。然後我們祈請師長三寶加被自己克服局限,而使此事能夠發生。 同樣,修習這一點的關鍵是要思惟不同的個人,使之更為具體化。我們這樣反復地修持後,內心就會發生改變。大家在修持時,不是每次都能產生強烈感受的,有時候內心就象一塊岩石,幾乎沒有甚麼反應。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我們下一次仍然重復地修習,並且懺悔業障、積聚福德,這樣以後修時就會產生體驗。 悲在佛教中也有特殊的含義,它是希望有情離開苦及苦因。所以在這裡,我們思惟眾生的各種苦:身苦、心苦、家庭、健康、工作以及感情上的苦,想象眾生能離開這些苦該有多好!但是最大的問題是眾生受苦因的控制:身心為煩惱和業所主宰,所以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擺脫煩惱、業、習氣和我愛執。我們在修的時候,可以慢慢地思惟一切六道種種的苦以及這些苦的因,並且希望眾生能夠擺脫這些。修悲無量同樣可以依照四個步驟,想:“一切有情能離開苦及苦因該有多好!願他們離開苦及苦因!我要使他離苦及苦因!祈請師長三寶加被我能這樣做!” 我們在幫助別人時容易產生我慢,覺得自己了不起、有學問,是一個有悲憫的大菩薩,而別的有情則很愚蠢、煩惱很多,自己要使他們的生活走上正常的軌道,並且,我們也會貪著別人的回報,希望他們記得自己的恩惠、感謝稱贊自己、幫助自己、給自己禮物,這些是需要避免的。 經書里講到腳踩到刺上、手幫助把刺拔出的例子,手不會對腳說:“我很有悲心、很了不起,你真愚蠢,居然又踩到了刺上!這次我幫你把刺拔出來,以後你要當心,並且不要忘記你欠了我的情。”手不會這樣做,它只是拔出刺把腳治好,而就此了事。手能夠這樣做,是因為手足是一體,所以兩者互相幫助時不會自以為是。同樣,如果我們把自己和其它有情看作是同屬於一個生命體,我們幫助他們時就不會有期望。痛苦會損傷有情,所以不管是誰的苦都應該去除;快樂是美好的,所以不管是誰都應該給予。 摘自《大乘精髓與日常實踐》
0 Comments
佛教經典雖古老,但都是用當時最通俗的語言寫成的。
漢文經典的艱深難懂,不是佛教教義的問題,而是語言文字的問題。古人翻譯佛經也是用當時通行的語文翻譯的,經過一千多年到兩千年,社會上使用的語言文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佛經仍然保持古文的形式,逐步與社會脫節,變成了艱深難懂的歷史古董。三藏經典變成了塵封在寺廟藏經閣內接受信徒朝拜的聖物,失去了思想行為教科書的作用。佛教的智慧也在文人們的一片空泛的讚揚聲中消失在故紙堆裡了。這是佛教的不幸和悲哀。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持教佛門善知識,用通俗的現代語文翻譯佛經、講解佛經,用現代人的習慣和思維方式解說佛教教義,使廣大群眾掌握佛教的思想武器,提高人類的思想道德和知識素質,是社會發展對佛教界提出的歷史使命。那些有頭腦的佛教界人士都對這一與時俱進的文化戰略歡欣鼓舞。 對佛教的社會化和通俗化只有兩種人反對: 一種是佛教內部的守舊勢力,他們不願意看到佛教與時俱進的發展,只想把佛教當做歷史博物館的展品,不想叫群眾掌握佛理,他們自己想充當一名歷史文物知識的擁有者、特殊的知識階層,與佛教一同進入歷史博物館; 另一種人就是看到佛經的“艱深難懂”,才有機可趁。對這類人來說,懂得佛理的人越少越好,這樣,他們才好開闢外道邪說、故弄玄虛、裝神弄鬼、欺騙群眾的假冒佛法市場。很顯然,這類人是魔波旬的子孫,想用假佛教代替真佛教。因為人民大眾不懂佛教,無法分辨是非和真假。一切打著佛教旗號的歪門邪道鑽大眾不懂佛法的空子,信口開河地宣傳假法,充當“法師”、“教主”、“轉世活佛”,野心勃勃地建立邪教組織,預謀以魔法代替佛法,以邪教代替佛教。 對邪教來說,面前最大的威脅莫過於科學和佛教。他們在不敢反對科學的情況下,就把佛教看成頭號敵人,咬牙切齒地反對佛教,赤裸地攻擊正法,不擇手段地誣衊佛教善知識,不一而足。 說什麼:“佛法成為世間科學,必使佛教法義淺化,與外道法便無大異。” 佛法分真俗二諦,其中“俗諦”就是世俗諦,“諦”是真實義,世俗諦就是世俗認可的真實性,如山河大地、房屋、人獸、飲食、衣服,都是世俗認定的存在,甚至,佛、法、僧、受苦、享樂、煩惱、慈悲等等,都是世俗知識中的真實存在。佛教解釋的世界和佛教所以存在的前提是世俗世界,佛教所教化的主要對像也是世俗之人,若全是聖賢佛菩薩,何必教化?因此,佛教的基礎就是世間。故龍樹在《中觀頌·觀四諦品》中說: 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 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 若不知俗諦,不得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這裡非常清楚地說明:佛法分二諦義,若不懂世俗、勝義二諦,就不知佛法的真實義。在二諦中,世俗諦表事相,勝義諦表法性,二諦既非一、也非異。而勝義諦是依靠世俗諦建立起來的,沒有世俗諦,就沒有勝義諦,二諦是辯證的統一。 “二諦”是佛法最基本的知識,從反對世間科學這一點上就足以證明,那些假冒活佛的騙子連佛法的最基本的知識都不具備。 禪宗《壇經》敦煌本無相頌說: 佛法在世間,於世出世間, 勿離世間上,外求出世間。 這也說明了佛法不能離開世間法。世間法就是世間知識、世人認同的真理。因此,佛法不是“成為”世間科學,佛法的根本就是世間科學。 說什麼“佛法成為世間科學,必使佛法法義淺化,與外道法無大異。”使深刻的道理,變成淺顯易懂的道理,這是佛法度眾的方便手段,“淺化”怎麼會變成外道呢?難道解說的深淺就是內外道的劃分標準嗎?難道深奧的科學道理,經過通俗地解說就會變成迷信不成?還有這樣的荒誕邏輯? 彌勒在《經莊嚴論》中說,佛教與外道的區別是承認不承認“有為皆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等四法印,難道深海是海,淺海就不是海了?真是可笑。 千方百計想把佛法與世間法進行隔離,變成空談無用的東西,使之自然消亡,這是反佛勢力的一慣主張。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分析多少我們真正所知道的主體,又有多少我們只是接受了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但我們只是接受。
了解和接受是兩回事。知道是指我個人做了實驗或實證分析,我找到結果之後我才知道。 但是,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事物我們僅僅依賴於老師、書上,被其他人或是某人曾做過實驗,發現一個結論,把它寫入書中。之後老師就在課堂上教授,而你,就只是“是,是,我明白。” 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去年我去了一個“人的博物館”。人的博物館館長為我導覽與解說。就在大門入口處,有一張照片是猴子的照片慢慢地站起來,慢慢地演變成人體。而館長他也給我講解。然後我開玩笑,不完全是開玩笑,有一些的嚴肅,我問他他是怎麼知道這一點。 他說:這是達爾文所寫的理論,這所有的大家都知道的。 接著我說:你做完這所有一切的研究? 他說:哦,不,它已經被某某人做了,現在它被大家所接受,這些事是普遍的每個人都知道的。 然後,我就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那為什麼現在的猴子沒有進化到人類?他們有什麼樣的缺點或是他們犯了罪?這些古代猴子的後代和第一代的猴子變成了人類,那還有剩下一些仍然存在沒有辦法進化的猴子呢? 那你如何說明是哪一種潛在的因素或基因或感官可以演變成人類而哪些不行。 然後,他很困惑的說:我從來沒有想到這一點。 我說:如果你從來沒有想到這一點,這意味著你只是接受了達爾文曾教授的。 他說:是的。 所以,我們無法親自去知道許多科學的真實和真理。 我不是說科學的發現是假的,科學的研究結果有可能是真實的,但還是仍然有為進一步尋找而留下更廣闊的空間。大多數這些的科學發現是以大致估計、模擬,那麼更多的科學被發現時,這所有的原則是可以被修正,這才是現代科學方法的現實。 但這也意味著,靠自己知道的人,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非常小的比例,接受他人的研究結果的人比較多。這也就進一步說明了,當一個信徒,一些傳統或宗教的信徒,在這一部分能真正去了解的變的更少,而接受的變得更多了。 例如,佛教的人,他們大多數都不知道的佛教原則,他們接受是因為佛陀是這麼說的,因為一個和尚說的,因為大師這麼說的。 儘管,佛陀曾多次告訴他的弟子:不要因為我所說,你要自己去找答案,不要因為尊敬我而接受去做任何的事。佛陀還說除非直到你自己找到答案,再去決定它是否有用。 佛陀講了很多事情,但如果按我自己的實驗,我自己分析的搜索還是不能理解時,那就去了解認識佛陀,他能帶領我,他只能告訴我,怎麼做實驗,如何分析,如何搜索,如何提問,如何研究進入實相。但是,我們必須靠我們自己。 In our learning process, we have to analyse how much [of] the subjects we really know, and how much [of] the things we just accept, we do not know, but we just accept. Knowing and accepting are two different things. Knowing means I personally do the experiment, or the analyzation, and I find the result, then I know. But in our education process, 80% of things [we know] we just rely on the teacher, on the book, by other people [who] have done the experiment and find a conclusion, and is written in the book, and the teacher teaches in the classroom, and you, just, ‘yes, yes, I understand’. I can give an example, last year I was taken to a museum of man, and the museum of man, the curator was guiding me to explain things.And just in the entrance door, there was a picture of the monkey slowly getting up and slowly evolving into the human body, and he was [explaining it to me]. Then I jokingly, not completely jokingly, with some seriousness, I asked him how [he] knows it. He said it is written in Darwin’s theory, everybody knows it, and everything, and I said you have done all of this research, and he said oh no, it is already done by so and so and now it is accepted by all, universally, and everybody knows that this had happened. Then I just put a simple question, why [are] present monkeys not evolved to human beings, what is their disadvantage or their crime, these are the descendants of the ancient monkeys and one version of monkeys becomes human beings like us 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monkeys [that] remain unevolved? So how can you tell which kind of potential or gene or sense can be evolved into human and which [does not]. Then he was confused and said I have never thought of it. If you have never thought of it that means that you just accepted what Darwin had taught to you, and he [said] yes. So, we personally do not know many scientific realities and truths. I do not say that scientific findings are false, the scientific findings might be true, or still [there is] more room for further search, most of these scientific findings are approximate, then more scientific findings come, and all the principles can be revised. This is the reality of the modern scientific way. So that means knowing by oneself in our learning process is a very small percentage, and acceptance of the findings of others are much more.And it is further [expressed] when someone is a believer, believer of some tradition or religion, then the portion of knowing becomes much less, and acceptance becomes much more. For example, Buddhist people, they do not know most of the Buddhist principles, and they except it because Buddha had told [it], because a monk had said it, because a guru had said it.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Buddha had repeatedly told his disciples don’t rely on me, you find it for yourself, and you do not accept anything do to the reverence to Buddha, and Buddha had said it.Unless and until you find it for yourself, it is no use [to] you. Buddha had told many things,but if I do not understand it by my own experiment, by my own analytical search, then knowing by Buddha, he can only lead me, he can only tell me how to experiment, how to analyse, how to search, how to inquire, how to research into these realities. But we have to search [on] our own. https://www.facebook.com/Samdhongrinpoche/posts/991455714241191 世間成就(四悉地):息、增、攝、誅。
四悉地成就也叫世間成就:如息病、滅災這方面的成就叫息滅成就法。增益法:增益就是增長智慧、增長壽命、增長財富等。收攝法、勾攝法:想得到的東西可以很容易得到,叫攝法。誅殺法:是對待邪惡的,是憤怒金剛所表現出來的善行,即抑惡揚善。 從目的上來說,佛法是慈悲的,但從手段上說,有時有惡法—--誅殺法,沒有這些法,對待邪惡就沒有辦法鎮壓下去,眾生也得不到幸福。所以,用誅殺法對待邪惡。對待邪惡也是以慈悲為懷,從慈悲出發,但是在手段上採取強硬的手段,就是誅殺鎮壓法。這是四成就的世間成就。 十二成就:收、招、離、殺、逐、迷、僵、呆、橛、封(口、耳、目)、變性、換體(勝樂部)。 收:收攝。招:可以把靈魂招回來。 離:用一種法使人肉體和心靈分離開,離實際上是一種誅殺法。 殺:即咒殺法。 逐:就是驅逐法。 迷:就是迷惘迷路,對於土匪、強盜用迷路法,使其找不到路叫迷法。 僵法:就是定法,定住身體不能動,使身體僵硬。 呆法:破壞大腦,讓人痴呆。 橛法:就是金剛橛,屬定、誅法。 封法:封口、封眼、封耳。可以把口封住,說不出話;可以把眼封住,看不見東西;可以把耳封住,聽不見別人說話的聲音。 變性法:變性就是把男人變成女人、女人變成男人。 換體法:就是可以把身體互相掉換,這是奪捨法裡面的。比如年紀老了,身體本身的機器壞了,怎麼辦?你可以借用別人的身體,把自己的身體甩掉,把別人的靈魂驅除掉,佔用別人的身體。 這都是世間法。 還有大成就、小成就。八種小成就:明目、速行、隱身、飛行、透視、長壽回春、點金、差遣神鬼。 “明目法”就是透視功能,透視地下礦藏,可以隔牆、隔山看東西。 “速行法”就是輕功類的速行法。 “隱身法”可以用咒語把身體隱蔽掉,使別人看不見。 還有“飛行法”、“透視法”。 “長壽回春法”就是返老還童法。 “點金法”即點土成金。拿一塊石頭,拿一根草,就可以變為黃金。 “差遣神鬼法”就是用咒語調遣鬼神辦事情,差遣神靈。 以上是世間八種小成就。 八大成就:化物、分身攝物、隨意化現生物和器世界、隨意行處、變化如意、取用如意、生殺如意、主宰萬物。 化物:即隨隨便便變化,就像《西遊記》中隨便可以變人、變房子、變物; 分身攝物:一個人可以變化成千千萬萬,到處可以看到這個人; 隨意化現生物和器世界:生物就是變成動物或一個人或另一個人,器世界就是把山、水、城市、村莊變成廟宇等; 隨意行處:意到身到,一個意念,你想到甚麼地方,馬上就可以到甚麼地方;變化如意、取用如意、生殺如意、主宰萬物……改變天地氣候。 這是大成就。但這些都是世間成就,不是最高成就,最高超世成就是“幻身”和“光明心”成佛。這就是密法的最高成就。元神、元氣化為一個佛身,意識光明心化為佛智。在顯教中沒有這些成就。密法修行到一定層次就可以得到這些成就。 那一低頭的溫柔那頸間的纏綿都是最深情的告白
親愛的,你我即將永別, 在人類的歡歌燕舞中,你將入他們的口腹, 這是怎樣的一場酷刑, 我心如刀割。 對於他們,你只是一道並不必須的美味佳餚。 對於我,你卻是我的全部…… 他們的歡聚我們的死別! 這是不是生而為鵝的我們, 唯一的歸途...... 花開一季,人活一世,樂天隨緣一些,就會輕鬆自在一些。衝動來自激情、平靜來自修煉,別讓外界浮躁了自己。外境好壞並不是苦樂的根源,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們 的心。
修煉,就是借完善自己抵達幸福;借寬容別人淡化痛苦。想開了自然微笑、看透了肯定放下。放下了貪念、看淡了得失,才有閒心品嘗幸福。 出門在外,不論別人給你熱臉還是冷臉,都沒關係。
外面的世界,尊重的是背景、而非人本身。朋友之間,不論熱臉還是冷臉,也都沒關係。 真正的交情,交得是內心、而非臉色。不必過於在意人與人之間一些表面的情緒。摯交之人不需要、泛交之人用不著。"情緒"這東西,你不在乎,它就傷不到你。 一輩子堅持去做,不是因為有了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了希望!
不是因為有了機會才爭取,而是因為爭取了才有機會! 不是因為成長了才去承擔,而是因為承擔了才會成長! 不是因為擁有了才會付出,而是因為付出了才會擁有! 恩人,給你幫助;敵人,幫你清醒;友人,與你攜手;親人,伴你左右;貴人,使你添福;能人,治你毛病;小人,使你謹慎;愛人,給你力量;賢人,解你迷津;眾人,助你成功。
有時間,多去看看平時無暇顧及的親朋好友,善待身邊每一個人;是他們成就了你的人生! |
佛學日誌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文章分類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