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文化出版社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

朝覲心靈的聖地

真活佛是這樣坐床的

11/30/2015

0 Comments

 
活佛坐床的程序

經過系列尋訪程序,最終確定轉世活佛身份並剃度後,接下來就是坐床儀式了。坐床後,方正式繼承前世活佛的名號,成為具有轉世身份的祖古——活佛。通常情況下,在確定轉世靈童後、坐床之前,要正式通知靈童的父母等親人。在全民信仰藏傳佛教的藏族人中,大都會在接到通知後非常高興,為自己家中出現轉世活佛而倍感榮耀,認為是自己修善積福的果報,很樂意讓孩子出家。只有極少數人家略感不捨,但最終亦會同意。

坐床的地點一般都在自己的寺院,如噶瑪巴活佛在楚布寺坐床,嘉木樣活佛在拉卜楞寺坐床等。

正式坐床那天,寺院的僧眾們從清晨就開始忙碌起來。首先將寺院、大殿、法座等打掃潔淨,用白灰在活佛必經的過道畫上祥雲等吉祥的圖案。此時在寺院內外已經擠滿了來自各地參加坐床典禮的信眾,人們手持潔白的哈達,駐足凝目,虔誠地期待活佛的到來。一切準備妥當後,轉世活佛在僧人們的簇擁下,在各種法器齊奏的宗教音樂聲中,緩步進入措欽大殿。先是禮佛三拜,然後登上大殿法座。接著僧俗大眾頂禮活佛,誦念吉祥經文。僧眾代表向活佛敬獻代表佛陀身口意的佛像、經書及佛塔,如果是格魯派活佛坐床,有的寺院還會進行一些辯經表演。當這一系列儀式結束後,最後的儀式就是活佛為僧俗大眾摸頂祝福,由於人數眾多,這道程序往往會用幾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幾乎所有的活佛坐床儀式大都如此,但如果是達賴、班禪、噶瑪巴等大活佛坐床,中央政府會派人主持,並講話、頒發中央政府認命的活佛證書。

活佛坐床:前世活佛名位的繼承儀式

轉世活佛剃度出家後,雖然標誌著他成為一名僧侶,但尚不能確認為真正的轉世祖古。正如深奧的藏傳佛教中觀哲學所認為,一切事物在依賴各自條件下,尚需人們賦予它特有的概念,比如對於一個瓶子來說,雖然質地、形狀都已完具,但若無人們給它起名為“瓶子”,那麼並不存在“瓶子”。轉世活佛也是如此,雖然經過各種程序確認是前世活佛轉世再來,但若不經過坐床儀式,他仍然無法繼承前世活佛的名位。因此,坐床儀式,是活佛轉世後確認轉世名位的關鍵。

活佛,特別是大活佛的坐床儀式是極為隆重的。1992年9月27日,十七世噶瑪巴活佛在楚布寺舉行了盛大隆重的坐床典禮。有來自世界數十個國家及港台地區的嘎舉派寺院、禪修中心及各教派代表前來參加慶典,國內外僧俗群眾人數多達數萬人。

首先國務院宗教局局長向第十六世噶瑪巴的轉世活佛鄔金欽列多傑頒發了國務院的《活佛認定批准書》,正式批准為第十七世噶瑪巴大寶法王活佛。噶瑪巴接受證書後雙方互獻哈達。

相關連結
http://zt.tibet.cn/t/2005focus2/index051201.asp
0 Comments

活佛就是活佛 騙子就是騙子 _希阿榮博堪布

11/30/2015

1 Comment

 
聽到有人稱呼我活佛、仁波切、甚至法王時,我很痛心。


以前在藏地,只有真正能夠利益無量眾生的才有資格被稱為法王、活佛,絕不是一個普通生命的轉世就能被稱為活佛、法王。聽到有人隨隨便便就使用法王、活佛的稱號,我感到藏地以前非常非常好的傳統被破壞了。

剛接觸漢族居士的時候,很多人說我是黃財神的化身。我聽了很驚訝,從來沒有哪位大成就者認證我是黃財神化身,再說我從小到大都窮得很,七八歲之前沒穿過像樣的衣服,後來離家求學也經常要靠上師、道友接濟,像我這樣怎麼會是財神的化身?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想到,也許因為我在喇榮五明佛學院協助法王如意寶管理財務,居士們便「封」我做了黃財神。


傳統上,西藏認證活佛、化身等有嚴格的程序,對認定人的資格要求也很苛刻,不是隨便什麼人簡簡單單就能認定的。


活佛轉世是為了更好地利益、引導眾生趨向解脫。西藏認證活佛的傳統是為了保證已經證悟的修行者的智慧心能夠生生世世地傳遞下去,並且可以在繼承前世的聲名和事業的基礎上,更加順利地開展這一世的弘法利生事業。


一些人聽說我是「活佛」,就對我很熱情,還問我會不會飛。我想就算我會飛,你們也不要因為這個而向我頂禮、跪拜,會飛的不止我一個,扎西持林上空很多鳥也都在飛。


你們願意親近「活佛」我不反對,然而與其抬頭仰望「會飛的活佛」,不如低頭謙遜、誠實地修行。學佛是學習佛陀的智慧,不要迷信神通而不信智慧。


法王如意寶起初只被稱為「色達堪布」,後來藏地公認的高僧大德和第十世班禪大師在給法王如意寶寫信時稱法王為「聖者法王」,法王如意寶認為這些高僧大德這樣稱呼他可能有甚深的密意,才接受了這樣的稱號。


我不是仁波切,不是法王,不是活佛,除了法王如意寶授予我堪布學位外,其他頭銜我都沒有。我只是喇榮五明佛學院一個授課堪布,一個普通的出家人,比較「真」的出家人,沒有大家所說的那些功德,我的心願就是讓你們得到很多利益。
——希阿榮博堪布
Picture
希阿榮博堪布
1 Comment

佛學科普 _ 甚麼人才能稱為“法王”

11/29/2015

0 Comments

 
“法王”這個稱呼詞彙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本意是對佛陀智慧和功德的讚譽稱呼。如佛陀在《妙法蓮華經·譬喻品》中說:“我是法王,因為對於一切法都獲得了自在;為了讓一切眾生得到最安穩的利益,所以我出現在世界。”在《無量壽經》中也說:“佛陀就是法王,因為所證功德屏蔽了其他菩薩、羅漢等眾聖,是一切天人之師,能令眾生獲得適合自己時機的利益。”

還有的經典中,論述了十地菩薩被稱為法王子,意思是即將成佛。就像如果國王是法王,那麼即將繼位的太子,就是法王子一樣。

在藏傳佛教中,掌管業果冥界的文殊菩薩化身閻羅王也被稱為法王,閻羅法王是懲惡揚善的使者,是斷惡修善的激勵者,也是眾生生命的裁決者。

除此之外,藏傳佛教中被尊稱為“法王”的人也只有那麼少數幾個,譬如格魯派的甘丹赤巴金座法王,寧瑪派的敏珠林法王,薩迦派的薩迦法王以及噶舉派的大寶法王。這些都是各教派的掌教者,所以被尊稱為“法王”。另外還有一些歷史上皇帝的封敕,如格魯派色拉寺的大慈法王就是明皇帝冊封,達賴、班禪法王等等。

佛陀之外的法王稱呼,都有其佛教以及歷史淵源,並非隨便一個人就可以稱為法王。在當今群魔亂舞的亂世,各路小妖、牛鬼蛇神都自稱為法王,在佛教眼中,都是濁世更濁的亂象。藏傳佛教各派中學問、道德、修證以及口碑極好者,也都沒有法王稱號。

無論是默認別人對自己的尊稱還是騙子們的自吹自擂,除了讓內行人恥笑以及外行人看熱鬧外,等來的,可能就是真正的法王——閻羅法王的催命召喚!

Picture
0 Comments

晉美彭措:我不是“活佛”

11/28/2015

0 Comments

 
如今許多世間人經常喜歡拜活佛,此舉雖然有功德,但希望大家在依止之前,最好先多方面詳細觀察,不要輕信一些過分的宣傳。

眾人說我是活佛列繞朗巴的化身,但我不要說白天,就連晚上做夢也從沒想過自己是這位大成就者。像我一般低劣的人還有很多,甚至有人比我更可憐。其實,得了“活佛”的虛名之後,對自身有甚麼樣的意義?希望有些人仔細想一想。

以前有很多大德,雖被人們尊稱為“活佛”,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只是默默守護著自己的功德。還有些大德不願得到“活佛”稱號,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弘法利生事業的如日中天。可現在有些人,自以為是“活佛”,成天活在別人的讚譽聲中洋洋自得,甚至還整天喝酒吸煙,經常對女人生貪心,所得的錢財也用來享欲……目睹濁世的這種惡劣形象,真是讓人心生悲憫。

有些品行低劣的人,為了獲取別人的恭敬供養,大言不慚自詡為“活佛”,對別人也講:“活佛是最尊貴的!活佛的地位在藏傳佛教中最高!”結果不少人竟也信以為真,認為只要是“活佛”,哪怕他沒有任何功德都可以去依止。而對於沒有“活佛”稱號的人,不管他有多麼殊勝的功德、廣博的學識,甚至善知識的法相全部具足,他們也不會有點滴恭敬心。

這種現象在漢地比較普遍,而且,如今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有些假活佛給藏傳佛教的確帶來了深遠的危害。(文:晉美彭措法王)


Picture
寧瑪派:晉美彭措法王
0 Comments

真活佛需要學習的佛教內容

11/28/2015

0 Comments

 
活佛的學習內容:藏傳佛教五部大論哲學

藏傳佛教五部大論是三乘佛教綜合知識和哲學理論高度概括性的教科書。所謂“五部大論”是指:闡釋認識論及邏輯的《量論》、闡釋般若經隱含密意的《現觀莊嚴論》、闡釋般若經直接含義的《中觀論》、佛教知識寶庫的《俱捨論》及闡釋戒律的《律論》等五部佛教顯宗經典理論。

《量論》是闡明人類認識方法、思維邏輯、推理規則、語義哲學等為對象的,屬於正確認識一切具體和抽象事物的知識與方法理論體系。佛教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思想源出於佛經《阿毗達摩論藏》,經過印度佛教大師世親、陳那、法稱等人的研究著述,形成了完整的《量論》體系。研究解釋《量論》的著作,從梵文翻譯為藏文的有六十多部,歷代藏傳佛教各教派學者用藏文撰寫的論著有數百種,至今各大寺院仍有許多學習研究、著述《因明量論》的學人,保持了量學傳承的經久不衰。藏傳佛教理論研究被納入思辨論證的邏輯軌道,使其理論走向高度理性化、精密化,其功首推因明方法論的廣泛應用。

藏傳佛教認為,能貫穿一切佛法的總核心經典是般若經典,俗稱“佛母經”,其數量在佛經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其地位更居眾經之首。般若經包含佛教的深廣二義,大、中、小般若洋洋數百萬言經文,其宗旨是明宣諸法性空之理(深理),暗示證悟大道的次第法門(廣法)。由此般若法門的深廣二義,在般若學的研究闡釋方面,形成了以龍樹菩薩為首的,重點闡釋般若深理法門的中觀學統和以彌勒、無著菩薩為首的,重點闡釋般若廣行法門的般若學學統。藏傳佛教五部大論中的《中觀論》和《現觀莊嚴論》,分別介紹了上述學統的思想理論。《現觀莊嚴論》高度概括了數百萬言般若經的內容,三乘佛教的基礎、修道、證果知識理論框架和內容於此論中概括無遺。

“中觀論”也稱“緣起論”,當今國外學者也稱“相對論哲學”。一切存在事物其本質為性空之理是佛教思想的核心教理,這一哲學思想的進一步開掘和闡釋,並組成系統的辯證理論,功在龍樹大師。龍樹是佛教史上闡發佛教高深哲理的第一位偉大思想家,他一生著作頗豐,在闡發中觀哲理的主要經典方面,藏文翻譯的有《中觀論》、《六十正理論》、《七十空性論》、《精研論》、《回諍論》、《中觀寶鬘論》等,共稱“六部中觀理論”。不過藏地中觀思想分新舊兩派。宗喀巴在中觀見上排除了否定過寬的虛無主義和否定過狹的不徹底見解,開創了藏傳佛教中觀新學。

佛經分經藏、論藏、律藏三部。論藏是佛教知識理論部分,稱“阿毗達摩”,佛陀涅槃後九百年之際(西元356前後),無著、世親兄弟二人開創了大乘唯識學,他們兄弟二人對繼承弘揚阿毗達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著以大乘唯識論觀點撰寫了《阿毗達摩攝論》,稱作“上對法”,世親以小乘經部觀點撰寫了《阿毗達摩俱舍論》,稱作“下對法”。在五部大論中的阿毗達摩經典教材採用的是世親的《阿毗達摩俱舍論》。“阿毗達摩”是“智慧”之意,故在漢傳佛教中《俱舍論》也譯作“聰明論”。而“俱捨”是“寶藏”的意思,它是一部包羅萬象的佛教知識“寶庫”,是研究佛教必讀之書。

功德光論師的《律論本頌》是佛教戒律經典內容的梳理和概括。其內容大致上概括起來就是如何受戒,如何習律護戒,犯戒後如何復戒,以及與此有關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種種禮儀規定。戒律是約束自己行為、止惡防非佛門道德行為準則。

一般來說,活佛經過十幾或者二十年的學習,才能完全掌握五部大論,顯宗的學習才算暫時告一段落。一般的活佛在學完上述五部大論後,或回鄉弘法,或進入密院學習密宗,但大活佛一定會進入密院繼續深造。



根據活佛所屬教派,所學密續內容也各異,如格魯派活佛主要學習以密集金剛、勝樂金剛、大威德金剛為主的密續及二次第修法;寧瑪派活佛主要學習隆欽七寶藏、四心滴等大圓滿教法;噶舉派活佛主要學習大手印、勝樂金剛等密法;薩迦派活佛則主要學習喜金剛、道果及十三金法等,這裡就不具體介紹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研讀相關典籍。 

Picture
0 Comments

假法王的畫鬼伎倆  多識仁波切

11/28/2015

1 Comment

 
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特有的一種制度。轉世始於第三世噶瑪巴讓俊多吉。他在三歲時說:“我是噶瑪拔希。”成就師伍見巴讓他說出前世事跡,所說一一吻合。故認定他為二世噶瑪拔希的轉世。達賴喇嘛轉世始於二世根敦嘉措,班禪轉世始於四世洛桑確吉堅贊。一世達賴喇嘛和一、二、三世班禪都是後來追認的。因此,有的史書中稱四世班禪為一世班禪。

藏傳佛教中高僧大德轉世化身的認定是一種對建寺弘法有較大貢獻的歷代上師業績的特殊繼承方式。其理論依據是生命轉世和佛菩薩億萬化身轉世度眾的佛經。轉世者未必個個都是佛菩薩,也有前世戒惡行善而繼續轉生人道的普通人。有真轉世,也有真假難辨和身份可疑的許多“轉世”。因此,對轉世身份的真假難以一概而論。上師轉世制度對佛教的繼承弘揚起到過非常積極的作用,但也有許多弊病,故藏傳佛教內部也對上師轉世制度褒貶不一。

但近年來國內外出現了打著佛教旗號,傳邪法、假法,進行詐騙活動的很多假活佛假坐床,對此佛教界人士非常氣憤。最近各地佛教徒向我反映並請我鑒別真假,在此我對此類問題作一概括的解答。

佛教歷史上被稱為佛菩薩化身者,都是別的更高層次的高僧以其智慧、道德、悟性為依據而認定,或者是身後被追認的,沒有一個是自稱、自封為佛菩薩或佛菩薩轉世化身的,因為佛菩薩是已破除貪欲、我慢、世俗名利地位觀念的聖人境界之稱,並非五毒未除、爭名奪利、世俗德性低下者之稱。

藏傳佛教中的轉世活佛,是經過佛教中的領袖人物和高僧按轉世活佛認定程序認定,皇帝、政府加封、批准,經過嚴格的寺院教育培養形成的,具有公認的、合法的地位。從來沒有一個自稱自封為活佛的。就連五世達賴喇嘛在自傳中也說:“我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孩子,智商也並不高,只是轉世制度將我推上了達賴喇嘛的寶座”。

而後世各教派共認文殊化身的宗喀巴大師,在他寫的《佛理精華緣起理贊》中,也自稱是“一個比丘”。並說“我自恨受無知之害,對這無上功德寶藏,雖然皈依時日已久,勝德點滴也未認識。但在臨近死神之前,趁此生命一息尚存,對您(佛)產生一線真信,我自慶喜緣分不淺。”

看看他們是何等謙虛!正是他們的無欲,無我慢,虛懷若谷的偉大的精神品格,才使他們變成受億萬人民尊敬的偉大人物。

和佛教的這種情況做一對比,現在這些許多自稱、自封為“佛”、“菩薩”、“悟道聖人”、“轉世化身”的人,究竟是甚麼貨色,不是一目瞭然嗎?像某些人,自稱是“最大的佛”,但他自己的卑劣行為和後果是給自己作了最好的註解,難道還要別人鑒別嗎?

現在社會上以糊口斂錢為目的的傳法者,別說具真信、守戒,就連起碼的做人品德都不具備,別說偽造傳承,即使是有過真傳承,也被貪欲和壞戒的行為所污染而不具備傳法資格。

有些人自稱去過藏地寺廟,受過活佛高僧的傳授灌頂,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藏區等佛教教區,聽經、受灌頂的人多如牛毛,但並不是凡聽過經,受過灌頂的人都有資格傳法灌頂。猶如受過教育的人不一定能當教師,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不一定能當講師、教授。在學法修行人中具傳法灌頂資格者連萬分之一都很難達到,就藏區大寺,如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拉卜楞寺、塔爾寺等有幾千僧人的大寺,具傳法灌頂資格者,在每個寺院中,在一代人中也只有三五人。

現在內地,傳法灌頂的“活佛”“法王”,比羊糞蛋還多,真“活佛”“法王”能有幾人呢?

當今社會上打著佛教旗號,傳假法,騙錢的江湖騙子,大多數都是文盲和半文盲,是不懂佛法的“法盲”,不懂科學的“科盲”。他們造假、撒謊、吹牛,都憑的是“畫鬼”的伎倆。

甚麼叫“畫鬼伎倆”呢,過去有個傳說,有人曾問一位畫家,說甚麼最好畫?畫家說:“鬼相最好畫,為甚麼呢?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鬼’是甚麼長相,你可以隨心所欲地畫,誰也提不出缺點”。

一切騙子使用的都是這種“畫鬼”的伎倆,往往都是在文化素質低下,不懂佛教,不懂科學知識的人群中開闢市場,信口開河地談天說地,講佛論道,但稍有見識,懂佛法和科學的人,就不難看出他們偽裝和假冒的昭昭如日的痕跡。對這類騙子信奉得五體投地的人,不但可憐,也叫人可笑。

真正的佛教徒把信念和品德、戒行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決不會傷風敗俗,見利忘義,胡作非為,造十惡不赦之惡業。對現在那些胡說亂搞,弄虛作假,裝神弄鬼,愚弄群眾,貪利騙錢的人,無論打著甚麼樣的招牌,穿著甚麼樣的衣服,都不能輕易相信,落入圈套。

佛教自身門風敗壞,再加上假法師,假喇嘛傳假法,詐騙錢財,內憂外患,已使佛教正法正傳承瀕臨滅亡的邊緣。是否閻羅王等那些出世、在世諸護法現在都變得無能為力了?真正為佛教著想的志士仁人對這種情況不能不認真考慮了。

真佛假佛,真法假法本來是一目瞭然的,但由於廣大群眾不懂佛教知識,聽不到真傳正法,給邪魔外道的橫行,詐騙犯罪分子的招搖撞騙,飛揚跋扈,造成了有利的機會。

解決這種非正常現象的唯一途徑,只有兩個辦法:

一、加強國家執法的力度,徹底取締和嚴厲打擊各種邪教和各種披著宗教外衣,打著佛道旗號進行的詐騙等各種非法活動。

二、廣泛宣傳利國利民、培養高尚思想品德和改善社會不良風氣為宗旨的大乘佛教思想,提高人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善惡真假的鑒別能力。

追求正當的信仰,是社會的正常現象。若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食糧,人們就會吃“野菜”、食“毒草”,這是一般的規律。對精神垃圾的清除,毒草蔓延的抑制,若不採取積極有效的填補思想空虛的辦法,光靠禁令是難以奏效的。

Picture
1 Comment

【大寶法王對現今假活佛現象的警示】求法的心不正確,會遇到假的外道邪師

11/28/2015

0 Comments

 
問:法王提到外道或是佛教的出家人反而會破壞內部,現在很多信徒很可憐,他沒有分辨的能力,反而這些外道的邪師信徒特別多,他們甚至用「法王」、「仁波切」的稱號。
Picture
大寶法王:對,在台灣也好,其他的在東南亞,很多人可能對藏傳佛教有些看法。這些看法是因為在藏傳佛教裡面有些人,他們的行為舉止不好而造成的;而有些事情是因為有些人假裝藏傳佛教,他們做一些奇怪的事情,其實我也看到了不少這樣的事情。

這個非常難解釋,我覺得大家求法的發心好像不對了,所以才會依止一些不正確的人。因為佛法它不是專門治病的,或者它只是專門讓你發財的,或者是專門讓你得到很好的考試成績的。當然佛法會帶來無盡的福報與幸福,但是佛教的最終目的不是這樣,最終的目的是調整自心,對治煩惱,我們能夠慢慢變成一個很有慈悲的人,很有愛心的人,然後是很有智慧的人。


但是很多人他求法的發心不是這樣,可能因為生病了,求佛、菩薩保佑怎麼樣的,只要有人能治他的病,就是佛爺,就是菩薩。我覺得治病當然是很好,也不能說不好,如果只是一般世間的求財、治病的話,不一定要靠佛法,可以去醫院,或者找好的醫生,或是風水師甚麼的,很多很多方法。但是我覺得佛法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根據四聖諦所說的:要瞭解痛苦的根源,怎麼去斷除痛苦。痛苦來自於我們的煩惱業力,那我們要斷除煩惱,面對煩惱,我覺得這才是佛法的主要精髓。

所以大家對求法的心不正確,這個一不正確的時候,你就會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人,大家都要注意一下。求法的心不正確,這個一不正確的時候,你就會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人,大家都要注意一下。


摘自生命電視台《法王2015智慧座談》
整理:【噶瑪噶舉中國論壇】編輯組
0 Comments

不受戒,犯了錯就不嚴重?

11/26/2015

0 Comments

 
有些人聽說受戒後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還要大,便不敢受戒,這種態度是完全錯誤的,《入中論》中說:

增上生及決定勝,其因除戒定無餘。

為了後世得到合適修行的身體,現在一定要受戒、持戒。否則,光做佈施會受生成龍之類的畜生。不僅如此,受了律儀的人,其善業之流將連續不斷;相反,受“不律儀”的人 ,其不善業之流也將持續不斷。

例如,以屠宰或賣酒為生的人,在睡眠和談笑的時候,罪業仍不斷地增長。設想有兩個人,一人具有不殺生的律儀,另一人沒有。在未做殺生的某一段時間內,兩人雖然都沒有殺生,但是不受戒的人並沒有不殺生的善根,而受戒的人,不殺生的善根每天都在增長。同樣的,受了近事律儀、沙彌律儀、比丘律儀的人,即使沒有刻意修善根,在睡覺的時候,所受的五戒、三十六戒和二百五十三戒的善根仍在增長。受菩薩律儀者所獲得的善根,比上述所有人還要更多,不可勝數,《入行論》中說:

即從彼時起,縱眠或放逸,福德相續生,量多等虛空。

具有密宗律儀的人,其善根的增長數量相較之下,更大上一百倍、一千倍。所以說,甚麼戒也不受的人,只有經過特別修習才會有善根;而受戒的人其善根每天都在不停地增長。因為受戒有很大的利益,所以不要對受戒作狹隘短淺的邪分別。即便是在家人,也應受長淨、近事和菩薩律儀。節選自《掌中解脫》

Picture
0 Comments

布施得受⽤,持戒得⼈天

11/26/2015

0 Comments

 
⾝體造善,語⾔卻造惡,就是不⾏的,⾝語雖然不同,但都是同⼀補特伽羅的⼼相續攝。 

⼜若⾝體作頂禮,⼝作禮讚,可是⼼懷邪惡﹑不善的意樂,這也是不可以。所以造善根時,⾝語意絕對不可傷害他⼈,否則,⼀邊造業,⼀邊傷害他⼈,所造的善與惡將混雜⼀起。至於微細的業果道理建⽴,《緣起論》﹑《⼗地經》﹑《稻稈經》中都有提到。此所說的「戒」不是沙彌和⽐丘戒,是斷⼗惡業戒。 

「布施得受⽤,持戒得⼈天」,造善業﹑布施時若不守戒,感得布施的受⽤時,會因為戒失壞⽽投⽣為⿓類,⿓王的財物受⽤ ⾮常⼤,這都是它本⾝過去世布施的果報,不是別⼈給它的,但因為布施時沒有守戒,因⽽感得⿓⾝的異熟果;⼜例如⼀些有錢⼈家裡的狗,主⼈給這隻狗好的⾐服穿,好的⾷物吃,還給它戴了很多裝飾品。裝飾品根本不是畜⽣戴的,應該是⼈天享⽤的裝飾品,這是預享來世的福報,預先借債了。但它這世的⾐⾷享⽤,都是過去世布施的果報。 
Picture
0 Comments

格魯派的特殊修煉——觀修(思考修、分析修)

11/25/2015

0 Comments

 
在《菩提道次第》中,將所有佛法修持歸納為觀修和止修二類,而所有佛法修持對象中只有奢摩他——專注力的安止才是止住修,其他所有的內涵都要進行觀修,因此正確瞭解觀修是十分必要的。

觀修是說對於所應觀修的內容通過思辨、分析、推理等各種方法進行修持,當內心有所覺受的時候才進行止住修——安住於觀修所得之覺受。

Picture
就像我們對於一個仇人,每思及曾對我所作的損害則怨恨增加一分,這是我們平常人的“觀修”,佛法的觀修要把對境換成道次第的所緣。宗大師說,此觀修不但不影響止住修,反而可以幫助生起止,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有煉金的比喻。

我們起初安住修,精神很難集中,十分容易分散注意力離開所緣境。所以開始階段,我們在每座禪修期間需多次串修觀修和止修。例如修慈悲,我們要先參思眾生的種種苦,直至內心生起強烈慈悲的感情。當這種感情生起時,我們就進行安住修。如果感情減退,或者思想偏離到別處時,我們就要重新進行觀察修以再次生起慈悲的感情。慈悲的感情一旦恢復,我們就再次離開觀察修而抓住這種感情進行安住修。

現在很多人認為只有止住修才是真正的修持,其實是十分錯誤的,苦、皈依、業果、出離心等需要觀修才可以生起覺受、證德暫且不說,能斷除無始輪回生死根本無明的唯一鋒利寶劍——無漏智慧也是必須要通過觀修才能獲得,這點宗大師在很多著作中都有論述。帕邦喀大師曾說:這個觀修的教授是從文殊上師(指宗喀巴)語密耳傳所出,只有格魯派具備而他宗少分也沒有的教授(帕邦喀著《菩提道次第體驗引導修法教授》)。

既然說觀察修是思辨、分析等修持方式,那回憶道次第每個所要緣念的內容是否是觀修呢?這不是這裡所說的觀修,觀修一定要具備各種理路的推理、思辨,然後確定所觀察的對象,單純憶念並不具備這個因素。

背誦所聞的法義,然後進行思維也不是觀修,因為這只是屬於聞慧的範疇,按照所聞法義進行思維不具備觀修的要素。

熟悉道次第每個所緣以及他們的標準、修持方法、修持次第等也不是觀修,這屬於串習道次第的法義,令不忘所緣而已,並不能生起道次第的證德,故非觀察修。

現在很多人說格魯派所說的觀修其實沒有甚麼特別和殊勝之處,我想可能是不瞭解甚麼是觀修吧?這個教導在其他教派的確難以找到,但並非說他們沒有證德,只是沒有闡發出這個教導而已。
格魯所標顯的各種殊勝並非亂說,裡面具有嚴格的論述,有其他殊勝之處所以帕繃喀大師說此乃格魯特殊修法。
0 Comments
<<Previous
Forward>>

    佛學日誌

    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依循正法的佛學日誌與僧語名錄,導引我們走向利眾的成佛之道。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May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September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September 2014
    April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文章分類

    All
    佛學日誌
    佛學日誌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夏壩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大司徒仁波切
    天天藏曆
    安曲仁波切
    宗薩欽哲仁波切
    桑東仁波切
    現代科學與佛法
    藏傳佛教紀念日
    西藏聖境
    頂果欽哲仁波切

    RSS Feed

    聖地文化資訊網

We Would Love to Have You Visit Soon!


Telephone

+886-2-2682-8598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