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菩提道次第》中,將所有佛法修持歸納為觀修和止修二類,而所有佛法修持對象中只有奢摩他——專注力的安止才是止住修,其他所有的內涵都要進行觀修,因此正確瞭解觀修是十分必要的。 觀修是說對於所應觀修的內容通過思辨、分析、推理等各種方法進行修持,當內心有所覺受的時候才進行止住修——安住於觀修所得之覺受。 就像我們對於一個仇人,每思及曾對我所作的損害則怨恨增加一分,這是我們平常人的“觀修”,佛法的觀修要把對境換成道次第的所緣。宗大師說,此觀修不但不影響止住修,反而可以幫助生起止,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有煉金的比喻。
我們起初安住修,精神很難集中,十分容易分散注意力離開所緣境。所以開始階段,我們在每座禪修期間需多次串修觀修和止修。例如修慈悲,我們要先參思眾生的種種苦,直至內心生起強烈慈悲的感情。當這種感情生起時,我們就進行安住修。如果感情減退,或者思想偏離到別處時,我們就要重新進行觀察修以再次生起慈悲的感情。慈悲的感情一旦恢復,我們就再次離開觀察修而抓住這種感情進行安住修。 現在很多人認為只有止住修才是真正的修持,其實是十分錯誤的,苦、皈依、業果、出離心等需要觀修才可以生起覺受、證德暫且不說,能斷除無始輪回生死根本無明的唯一鋒利寶劍——無漏智慧也是必須要通過觀修才能獲得,這點宗大師在很多著作中都有論述。帕邦喀大師曾說:這個觀修的教授是從文殊上師(指宗喀巴)語密耳傳所出,只有格魯派具備而他宗少分也沒有的教授(帕邦喀著《菩提道次第體驗引導修法教授》)。 既然說觀察修是思辨、分析等修持方式,那回憶道次第每個所要緣念的內容是否是觀修呢?這不是這裡所說的觀修,觀修一定要具備各種理路的推理、思辨,然後確定所觀察的對象,單純憶念並不具備這個因素。 背誦所聞的法義,然後進行思維也不是觀修,因為這只是屬於聞慧的範疇,按照所聞法義進行思維不具備觀修的要素。 熟悉道次第每個所緣以及他們的標準、修持方法、修持次第等也不是觀修,這屬於串習道次第的法義,令不忘所緣而已,並不能生起道次第的證德,故非觀察修。 現在很多人說格魯派所說的觀修其實沒有甚麼特別和殊勝之處,我想可能是不瞭解甚麼是觀修吧?這個教導在其他教派的確難以找到,但並非說他們沒有證德,只是沒有闡發出這個教導而已。格魯所標顯的各種殊勝並非亂說,裡面具有嚴格的論述,有其他殊勝之處所以帕繃喀大師說此乃格魯特殊修法。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佛學日誌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文章分類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