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法鼓山與果東方丈座談會上的講話 今天到了慈悲道場,我們佛教主要講的就是慈悲和智慧。 過去說漢地五台山是文殊國,漢人特別聰明,就因為漢地是文殊的化地,而我們藏地是觀音的化地,所以,過去歷史上吐蕃國王都是觀音的化身,包括歷代達賴喇嘛都是觀音的化身。我們藏地從小孩到八十歲的老頭都念六字真言。 歷史上我們青藏高原是很野蠻的,為了化度眾生,就用觀音法。布達拉宮前面有座山上,那是最早出現六字真言的地方。(藏地)譯經開始的時候是吞米桑布扎,一個松贊乾布的大臣,被派到印度去留學,回來以後造了藏文。造了藏文字以後,第一次翻譯的就是21部觀音經典,所以我們藏地對觀音有特別的感情。 藏傳佛教把南海觀音叫度母,因為她是女身。觀音本來是男身,佛教里的觀音是男身。這裡我看到的觀音像也是男身、男相。色界天沒有男女的分別,四臂觀音啊、千手觀音啊,這些都是男相,唯有南海觀音是女相,我們藏傳佛教叫做度母,是觀音的淚水化成的,因為他看到六道眾生很苦,經常流淚,觀音的淚水形成了一個淚水池,結果當中生起了一尊佛像,就是度母。我們是這樣說的。 度母、觀音是藏傳佛教主要的本尊,最普及的是觀音法,人人都會念六字真言。我們一般的習慣是不做皈依儀式,很少有皈依儀式,因為整個民族是信佛教的,廣大的農村、牧區一般地不行皈依儀式,生下來就是佛的弟子,所以,度母、觀音法最普及。 後來藏傳佛教又稱蒙藏佛教,因為蒙古人從忽必烈的時候開始信仰藏傳佛教,那是薩迦班智達和八思巴在蒙古推廣佛教的結果。蒙古人信度母的最多,度母屬於觀音類,屬於觀音法系,是蓮花部的。一般的事部本尊分三類:金剛部、蓮花部、佛部。觀音是屬於蓮花部的,手持蓮花,當然各個佛坐的也都是蓮台。蓮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象徵,另外蓮花還代表慈悲心—--蓮花很美,就是代表慈悲心。蓮花部的佛是阿彌陀佛,所以我們超度亡靈的時候,一般念的都是觀音,超度去的都是西方極樂世界。蓮花部的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蓮華部的主尊是觀音,金剛部的主尊是手金剛,所以,我們的觀音法是很普及的法,人人都念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念了以後,奇跡也很多,比如,念夠一億時就長出來新牙。兩三年前去世的天祝縣一個政協副主席,一輩子念觀音咒,他到南海去朝聖的時候,在池子里看到觀音顯像。他念夠了一億觀音咒的時候,生了兩個牙齒,新生的乳牙。 我的一個弟子,是蘭州農大的女教授,她念了一個億,最後她生病胃癌,她說根本沒有痛苦。她檢查出來後,她的兒子叫母親住院,她不想住院,她說根本沒有痛苦,照樣吃飯。這個就是奇跡。 青海過去30年代,有一個女的,生下來就是盲人,是胎里帶的盲人,她就念六字真言,20幾歲時,念到了一個億。這時候她出現了神通:取水砍柴不需要人幫忙,能夠獨立生活,而且別人一到她的房子里,甚麼都不需要說,她就知道他得的甚麼病、該吃甚麼藥,就像有眼睛的人一樣。這是我們親自經過的。 我曾經寫過一篇論文,說的是,我們藏漢兩個民族的主要紐帶是佛教。我們文化不同、語言不同、文字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佛教,佛教把我們漢藏兩個民族聯繫到了一起。過去藏漢兩地歷代都是通過佛教領袖聯繫的,乾隆皇帝在熱河修布達拉宮,達賴喇嘛的宮殿。達賴喇嘛有很高的地位,有這麼大的金印、有金冊,現在在故宮里可以看到。達賴喇嘛、班禪喇嘛到北京城時,不從城門進,因為城頭上有人,駐守著軍隊,而是搭天橋,用黃轎抬著進城,是這樣的待遇。 所以,藏傳佛教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特別是元朝、清朝,是國教,皇帝、大臣都信仰藏傳佛教。北京城裡有兩座藏式的白塔。有一個人寫的一個調查稱,漢地的北京、南京、天津這些地方,過去曾有300多座藏傳佛教的寺廟。明朝永樂皇帝曾請宗喀巴到南京去,但宗喀巴年紀大了,50多歲,就派他的大弟子帶著宗喀巴寫給永樂皇帝的信去了。明朝還出版了藏文的《大藏經》,藏文的《大藏經》最早出版是在永樂年間,即南京版的《大藏經》,後來清朝的康熙、乾隆兩代都有藏文《大藏經》,前後兩版。目前藏文《大藏經》一共有13種版本,最早的三個版本都是皇家出的—--永樂版本、康熙版本、乾隆版本。 我昨天講了,藏、漢佛教都是佛的弟子,信仰的佛祖是同一個,三藏—--我們的課本是同樣的,只是因為語言不同、文字不同、習慣不同,形成了各自的應機說法。佛教是大方便,漢地形成了漢僧的服裝風格,藏地形成了穿紅色袈裟的風格。所以,我們漢傳、藏傳應該是親兄弟,我們沒有甚麼隔閡,應該互相尊敬、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加強團結,這是很重要的。 我們藏傳佛教在朗達瑪滅教的時候,有四個僧人從蒙古跑到青海,準備給青海當地的一個僧人拉欽·貢巴繞賽傳戒,其中一個是刺殺了朗達瑪的僧人阿隆華敦,所以他就不能傳戒了,只剩下三個僧人。僧人受沙彌戒、比丘戒的時候,最少要有5個比丘擔任戒師,當時我們藏傳佛教只有3個比丘,所以請了兩個漢傳佛教的比丘,共同傳戒,從而開創了後弘期。藏族僧人是不准穿黑的,但可以穿藍的,每一個僧人的坎肩上都有一塊藍布包邊,就是代表傳戒的漢僧法師,所以,我們藏漢佛教有著很親密的歷史關係。 文:多識仁波切
圖:法鼓山 果東方丈與多識仁波切 文字整理:殷軍 攝影:楊子慧攝於2017年12月11日,法鼓山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佛學日誌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文章分類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