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文化出版社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

朝覲心靈的聖地

解脫生死

11/16/2017

0 Comments

 
解脫生死,在理論上有三種可能性:

(一)抑制業源論

認為眾生受苦因造業而起,造業的根源是思想意識,只要抑制思想意識,不起心動念,煩惱和造業之心就無從產生,善惡之業自然斷絕。這是一種把人的思想意識當做造業之源的息心滅識、絕源斷流之法。這是一種屬於外道的解脫法。世間禪的無想定和滅盡定都屬於這一類的抑制解脫法。

所謂“抑制”就是抑制煩惱顯現。就像對植物的種子進行冷凍,不讓他發芽生長。但這種方法沒有從根本上消除植物生長的基因,一旦解凍,生長因緣具備,仍然會生長髮芽。所以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二)精神斷滅論

眾生肉體雖壞,但精神意識隨業力而投胎轉世,生生死死流轉不息。生死流轉本身是苦,要想脫離生死流轉之苦,必須斷絕生死;要想斷絕生死,就要斷絕造業的主體精神意識,因為業是思想支配下造的。精神如燈火,業如燈油,油盡而燈滅。這就是斷滅解脫論。小乘有部毗婆沙派所主張的“無餘涅槃”即屬這類解脫。

但經部和大乘諸派對這種“精神斷滅涅槃”則進一步提出了“所證者是誰,受益者又是誰”的問題。既然死的時候,精神意識完全斷滅,那麼涅槃之樂由誰感受?這有甚麼好處呢?這種精神斷滅對證斷滅的主體來說,就像人的死亡不屬於人一樣,死亡對他而言已經沒甚麼感覺了,同樣斷滅也不屬於精神主體,精神主體得不到任何自身斷滅的解脫利益。

(三)斬斷束縛論

生命之所以在苦海中生生死死流轉不息,是因為自身有一種堅固的繫縛,這種繫縛捆綁住自己的手腳,牢牢拴在流轉不息的巨輪上,使人無法解脫。這束縛在流轉巨輪上的繩索,就是無始以來沈澱在人們心性中的,使心性變得混濁不清的染塵棗俱生無明。

只要用適當的方法清除心性的無明染塵,就像斬斷捆綁在流轉巨輪上的繩索一樣,自己就會獲得自由,脫離輪迴。在這種情況下獲得的結果不是精神斷滅,而是精神得到徹底的淨化和完善的發展。所以,涅槃不是精神的斷滅,而是完善和發展,是一種進化的境界。
Picture
文:多識仁波切
圖:日本京都龍安寺
​攝:義喜拉姆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佛學日誌

    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依循正法的佛學日誌與僧語名錄,導引我們走向利眾的成佛之道。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May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September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September 2014
    April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文章分類

    All
    佛學日誌
    佛學日誌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夏壩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大司徒仁波切
    天天藏曆
    安曲仁波切
    宗薩欽哲仁波切
    桑東仁波切
    現代科學與佛法
    藏傳佛教紀念日
    西藏聖境
    頂果欽哲仁波切

    RSS Feed

    聖地文化資訊網

We Would Love to Have You Visit Soon!


Telephone

+886-2-2682-8598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