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特別是格魯派學術界在弘揚佛法的講、辯、著述中都嚴格遵守一個原則:即依經、依理的原則。因為佛理佛法,不同於世俗理法。世俗理法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發揮,但佛法必須依經、依理去解釋,否則,就不是佛法。 佛祖在臨終教言中說:“我的弟子必須做到:觀修合於《經》,言談合於《論》,行為合於《律》,否則,就非我弟子。”因此,依經、依理,不但是佛教學術原則,而且也是個信仰原則。 我在寫作和講辯時,一貫遵守這一原則,不敢越雷池一步。 在“依經”方面有一個對佛經了義、不了義的理論解釋問題。對了義、不了義的觀點,唯識和中觀是對立的。唯識宗以《解深密經》為依據,判第二法輪諸經為不了義,第三法輪諸經為了義;中觀宗以《不盡智慧經》(或譯《無盡慧經》)和《禪定王經》(或譯《三摩地王經》)為依據判了義與不了義,與唯識宗正好相反。
格魯巴屬於中觀應成宗,理所當然地遵照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師《辨了義不了義論》(或譯《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分判何經何說是了義,何經何說是不了義的。 我宗解經立論,嚴格按照大車論師龍樹六論、彌勒五論、無著的瑜伽師地論、應成中觀“十五座堅固城堡”——十五部大論,以及宗師中觀六論、般若金珠蔓論、凱珠中觀千味合一論、般若難解之光論、嘉曹般若心莊嚴、寶性論疏、入行論疏等經論觀點解經立論,對宗喀巴三師徒中觀般若思想的理論解釋,有由索南扎巴、吉尊曲吉建參、凱珠丹德巴、嘉木樣耶巴等四大論師所著四大教材。 不讀上述經典理論,只能做格魯門中普通念誦僧,沒有資格充當格魯派善知識、大喇嘛而講經說法。 我雖然是個才疏學淺的凡夫俗子,但在解經立論上,嚴格按照格魯傳承,堅持依經、依理的原則,不敢隨意亂說而生怕玷辱格魯門風,死後怕曲解經文而墮入犁舌地獄。 關於“兩種佛性”論,不但不是我多識的杜撰,也不是我格魯派獨家觀點,而是大乘中觀、唯識兩家共同的觀點。現在有漢地自稱是格魯派的僧人竟然對“兩種佛性”論這種基本常識提出質疑,除了證明質疑者自己肚子里的油水的多少而外,能說明甚麼呢?更可笑的是對這種質疑迎來鼓掌叫囂的竟然是些無知的邪教嘍囉。 我們和邪教從來是勢不兩立的。不破不立,佛陀一生說法,都是在批判種種外道邪教邪見的基礎上建立正教的。佛對聲聞弟子說:“不批駁違經背理的邪見邪說者,非我弟子。 真理不辯不明,格魯派國內外上千座辯經學院,就是在對佛經教理進行辯論學習。學僧是在通過辯論的方法開啓智慧、精深理解佛經教理的基礎上建立正見的。 關於“兩種佛性”論的經典理論根據,我在此前寫的“兩種佛性”的短文已作說明。我的《三寶原理與皈依法》一文不是我瞎編胡謅的,而是嚴格按照彌勒五論中的《般若現觀莊嚴論》、《大乘經莊嚴論》、《寶心論》(或譯《寶性論》、《大乘無上續論》),以及解釋上述三論的宗喀巴大師的《般若金珠蔓論》、《菩提道次廣(略)論》,凱珠傑《般若難解之光論》、嘉曹傑《般若心莊嚴論》、《寶性論疏》等寫的。 皈依的對象分:因三寶和果三寶。因三寶是此前已證成法、報、化身的諸佛,法寶是道、滅二諦法,僧寶是三乘見道以上的聖僧。 果三寶是指自己修成的自身三寶。皈依的對象都是因緣形成的有為法,而不是甚麼“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空虛無為法。因為皈依三寶,學佛是為了得到三寶的指引救度,出輪回乃至成佛。如五穀種子播種在實有的土地上,才能生苗、結穗、收穫;如果把種子拋撒在無為虛空中還會有甚麼收穫呢?說皈依“自性”或“自心”是大錯特錯。所謂“物自性”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以說“諸法自性空”。自性空、本無、虛無、無性、無相、勝義諦、無為法、無戲法、無生法、自性涅槃等詞是等同概念。 在佛經《般若藏》系列、《華嚴經》、龍樹《中論》等六論、提婆《四百論》、月稱《入中論》,漢傳佛教《肇論》、《金獅子障》以及宗喀巴大師《中觀六論》等對二諦“諸法自性空”義說理論證,非常詳細。至於“自心”是指每個眾生的無始世來借以流轉的心續,其“體”是能知能感的智能心體,屬有為法,其“性”本空,屬虛空無為法。“佛性”就指此空性,所以說:“佛性本空。” 眾生的佛心是受染佛心,經中喻以掉進“糞坑”的金佛。一地到十地菩薩的佛心是半淨狀態;盡除二障、成就佛果時,佛心達到純淨狀態。把佛心的純淨狀態稱作“法身”。 一般學佛的人不懂佛法的基礎理論問題,並不奇怪,但擺出一副精通佛理的架勢,想和人一見高低的論師,應該提出一些更有水平的論題進行詰難。 還有人對我翻譯的宗喀巴大師的《佛法三根本要義》一文的“三根本”一詞覺得“欠妥”,理由是沒有譯成某些人採用的“三主要道”一詞。提出翻譯上的問題,應該是精通原文的了。我不知道質疑者讀過宗喀巴大師Lam gzo原文和歷代學者對此文的研究解說文章沒有? 我之所以沒有把gzo wo一詞譯為“主要”,而譯為“根本”是經過再三考慮的。我認為“主要”不等於“根本”。如“十三僧殘”屬比丘僧主要戒,並非根本戒。“四墮戒”才是根本戒。如三士道修行的各個階段,下士道主要法是認識無常,修三皈依、十善;中士道的主要法是認識世苦,生起出世心,修戒、定、慧;上士道主要法是修慈悲心,報恩心,發菩提心,修六度四攝。三士道包括大小乘一切佛法,上述各法,哪個不是主要法?! 文殊菩薩囑咐宗喀巴大師要抓住三個根本:出離心、菩提心、見無我智慧。無此三法,就不入佛道。無出離心和見性智慧就非佛道;無菩提心,即使修六度四攝,也非大乘道。在這個意義上才譯為“三根本”。 不懂原文的深層含義、原語文表達習慣、文化背景,僅從字面上看,對照詞條有限的字典進行翻譯,那是最拙劣的翻譯。如宗喀巴大師的中觀哲學名著《緣起理贊》,有人按字面意,譯作“緣起贊”。但這“贊”,不是贊頌“緣起”,而是贊頌佛陀自悟“緣起即性空,性空即緣起”之理,並向世人宣說其理的偉大事跡。整部《中觀論》就是宣說緣起之理,講解推理規則。因此在譯文中絕不能缺“理”字,但加上這個“理”就等於校正了此前的同類譯文,打破了陳式,可能會使一些習慣了舊譯文字的人覺得不順眼。 藏文《釋量論》有三譯,漢文《般若心經》也有鳩摩羅什、玄奘、義淨三譯,再而三的翻譯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趨於準確化。我在翻譯時,不用古詞舊語,著眼在表達準確化和語言通俗化兩個方面,並非標新立異。 對我的譯文,我對佛法的解說,有疑問,有不同看法,不論任何人,只要按學術辯論規則,引經據典,拿出違經、背理(違犯邏輯錯誤)的充足理由,指出錯誤,我便合十歡迎,虛心接受,或做出合理的解釋。對無理之辯,胡攪蠻纏,不屑回答,將一笑置之。 特此聲明。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佛學日誌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文章分類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