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日巴尊者從繞馬遷移到獨利虛空堡去居住。一天,來了一隻猴子身騎野兔,手中拿了一方用菌子作的箭牌和一根用草杆做的弓箭,(其狀實在滑稽已極。)密勒日巴忍不住噗哧一聲笑了出來。那只猴子說道:「因為你心中有所畏懼和希望,所以才到這裡來居住的。如果你心無所畏,逕可離開此地到別處去!」 尊者道:「我已徹底通達一切外境皆由自心所現,自心的體性也就是『佛陀的』法身本來面目。鬼魔呀!無論你變現任何的幻境來擾我,對我而言只是可笑的兒戲罷了!」該魔聽了,不覺向尊者頭面禮足,發誓改過向善,旋即如彩虹般的消失於天空中。此魔原是著銅的大力鬼魔。 一天,著銅的施主們前來拜訪尊者,問道:「尊者啊!這個地方好嗎?有什麼佳勝之處呢?」... 密勒日巴以歌答曰: 祈請至尊之上師。此地佳勝汝知否? 汝若不知聽我說: 於此寂靜虛空堡,上有雲層濃霧繞, 下有碧澄藏江流,紅崖矗立沖天際。 前面綠密草原上,野花一片競芬芳; 草原邊際無人處,時聞野獸吼嘯聲, 鷲鵬翱翔闊天際,細雨密濛降又停; 蜜蜂吟歌聲嗡嗡,牝鹿母子戲奔撲, 猿猴跳躍任嬉戲,雲雀山雞競歌鳴; 溪水潺潺滌塵襟,美景如是常為伴,如是勝地難思議! 我今暢懷為汝歌,歌中流出勝口訣。 來此男女施主眾,汝等何不仿效我, 捨棄惡業行善事,專心一意勤修行? 來客中有一位修習密乘的人說道:「尊者啊!就算您心生歡喜送給我們來訪諸人的一點禮物,請您開示我們一些易解易行的見、行、修(1)三方面之法要吧!」 密勒日巴酬其所請,即地歌曰: 上師加持入我心,加持令我見空性。 為答信主之請問,作歌取悅本尊佛。 顯現空寂及無別,此三見地之精要; 明朗無散與無念,此三修行之精要; 無貪無執無掛礙,此三密行之精要; 無欲無懼無迷惑,此三成就之精要; 無諂無隱無矯作,此三密戒之精要! 來客聽了此歌後,都生起了信心,然後各自回家去了。 某日,許多徒眾又前來朝拜尊者。上次來的那些人,再次問道:「尊者啊!這一向身體安康?精神愉快嗎?」密勒日巴以歌答曰: 敬禮殊勝上師足。 無人寂靜深林處,密勒日巴習禪樂, 無有執著貪欲故,行亦樂哉止亦樂! 幻身無病盎然樂,無需睡眠靜坐樂,無有妄念三昧樂(2), 無有寒冷拙火樂,無有退悔禁行樂, 無勤無作耕農樂,無有喧亂寂靜樂,此為『身』之諸安樂。 方便智慧二具足,此是大乘法要樂,起正雙融(3)合修樂。 氣離來去正念樂,無人交談禁語樂,此是『語』之諸安樂。 無執離相正見樂,無間恒住禪定樂, 無有衰退法行樂,無希無懼果位樂,此是『心』之諸安樂。 無轉無念光明樂,大樂清淨入法界, 廣大交融法爾樂,無滅萬顯森然樂(4)。 我今略歌親覺受,身心極然大快樂! 此乃見行合一修,為告勤求菩提者,皆應如是而修持。 徒眾們說道:「尊者的身、口、意之安樂覺受,實在是稀有難得;請問這些覺受是由何而來的呢?」 密勒日巴說道:「這些快樂覺受都是由證悟自心而生起的!」 徒眾們說道:「我們當然不能達到像您這樣的高的安樂境界,但我們仍希望能得到極少份的一點點安樂,請您慈悲用易解易行的開示,告訴我們怎樣去修持明心見性的法門吧!」 密勒日巴為了回答徒眾們的請求,就唱了下面這首「十二心要歌」: 敬禮殊勝上師足。 汝等若欲明自心,皆應如是而修持: 信心博聞與精進,此三修行之命根, 令彼成長得堅固,則能趨入大安樂,此是修心之根本。 無貪無執無愚蒙,此三修行之盾甲, 穿著輕捷防禦堅,防身鎧甲如是尋。 修觀精進與堅忍,此三心之良駒也, 能避眾危馳如飛,雄駒良乘如是尋。 自證自明與自樂,此三心之果實也, 種使成熟食味甘,成熟果實如是尋。 我此十二心要歌,乃我修行所親驗, 自然流露為汝說,應具深信如法行。 徒眾們聽了都生起極大的信心,以後對尊者承事供養不遺餘力。不久,尊者就立意要到藥磨雪山去居住。 以上是密勒日巴在獨利虛空堡的故事。 譯文:張澄基 音檔製作:殷軍 本 篇 注 解 1.見、行、修----依藏文原來之程式應為見、修、行;但因此三字在歌集中應用極廣,非常普遍及重要故,改其秩序為見、行、修。因為如果照藏文原來之秩序見修行,則極易讀為「見到修行」。「修」和「行」,原為二事,中文之「修行」則為一事,為避免誤解起見,過去之譯者皆譯為見、行、修。這樣義理上不易混淆,在詞藻上亦好得多。下面略釋 見、行、修。 見:藏文(lTa.Wa.)即見地或瞭解也;但歌集中所指的見,大抵指大手印見,或空性見,此包括對空性及自心體性之認識,尤其是現量的認識,或現量的見。比量的認識亦屬必需,但不如現量之重要耳。 行:藏文(sPyob.Pa.)此指行為及修道上之種種活動,處世接物,弘法利生等一切行為皆為行也,但歌集中之行亦多指大手印之行,即由於心契大手印而產生之行為。 修:藏文(sGom.Pa.)即是指定慧之實際修持,尤指大手印之修法。 大手印:藏文(Phyag.rGya.Chen.Po)即密宗之修空性及心地之法門,亦即般若波羅蜜多之實際修法,極似禪宗;除不參話頭外,大手印可以說與禪宗無甚差別。見拙著佛學四講之大手印願文釋。又,此見、行、修,亦通一切顯密之教法,不專拘於大手印也。 2.無有妄念三昧樂----此處藏文可能印錯了。若依原文(rTag.Pa.Med.Zi.)則應為「無有常住」之意,不大說得通,(rTag.Pa.)大概是(rTog.Pa.)「妄念」之誤,所以照妄念譯。 3 起、正雙融----即是起分,正分或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合修之法。 4.無滅萬顯森然樂----前句言「大樂清淨入法界」,此句於萬顯之大用流行無盡中法爾有廣大交融之樂,與華嚴事事無礙之境界相似。 譯文:張澄基
音檔製作:殷軍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線上有聲書為方便學習者學習佛法教義, 在此提供聖地文化叢書以及佛教經典佛學有聲書線上欣賞。 日期
June 2018
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