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和他的徒眾,在繞行笛色雪山後,又返回古通的灰崖金剛堡。 昔日的施主和徒眾都來朝禮,他們都請問尊者這一向身體是否安康?密勒日巴說道:「我非常好。你們身體都好嗎?」 施主們答道:「因為師傅您的加持,我們的財物牲畜都沒有任何損失,人也沒有疾病或死亡。我們看見尊者這一次毫無障礙的繞行笛色平安歸來,心中十分高興。尊者這一向怎樣的愉快?可否對我們講述一番?」 第廿三篇 惹瓊巴的開悟 - 1 第廿三篇 惹瓊巴的開悟 - 2 尊者為他們唱了一首「瑜伽十二種歌」以為回答: 如彼罪犯脫牢獄,捨離家園一身輕,老密心境甚樂哉! 如彼野馬脫繩縛,遠離能所心解脫,老密心境甚樂哉! 如彼野獸伏地行,獨自行住意悠然,如是獨行甚樂哉! 如彼大鵬翱天際,得決定見心解脫,如是遨遊甚樂哉! 如彼靈鷲生太空,無有障礙任飛翔,如是自由甚樂哉! 閒伴羊群似牧童,明空覺受我密友,如是良伴甚樂哉! 如彼須彌大山王,無有動搖極堅固,心無動搖甚樂哉! 如彼江流無間歇,覺受不斷樂怡怡,如是瑜伽甚樂哉! 如彼墳場之死屍,心無一事離造作,離牽掛心甚快哉! 如擲石塊入大海,有去無回真痛快,如是瑜伽甚快哉! 如彼熙日耀中天,光明瑜伽樂遍滿,如是心境甚快哉! 如彼切斷之棕葉,從此不復再衍生,解脫輪迴甚快哉! 瑜伽十二快樂歌,為汝說法作酬禮。 施主們聽了此歌,都生起了淨信,各返自居。 密勒日巴尊者為了測驗惹瓊巴的出離心和覺受證解,一天忽然自己唱了一首「十二虛幻歌」: 世間諸法皆虛幻,故我尋求真實義。 散亂逸樂皆虛幻,故我修習無二理。 眷屬僕從皆虛幻,故我獨自住茅蓬。 財物資具皆虛幻,我若有之作法施。 外所顯境皆虛幻,故我專志觀內心。 妄念紛紜皆虛幻,故我追蹤出世智。 權教虛幻不了義,我惟觀察了義教。 文字經典多虛幻,我惟修持精要訣。 語言談論多虛幻,我常無整寬鬆住。 生死二者皆虛幻,我惟觀察無生義。 凡俗之心多虛幻,我惟增進明體用。 心執戲論皆虛幻,我惟安住實相中。 惹瓊巴想道:「尊者的心境已與諸佛完全一樣,豈尚有虛幻法之顧忌耶?他老人家是為了鼓勵我們這些不堪能修行的弟子才唱這首歌的。」 惹瓊巴於是把自己所了悟的見、行、修攝要地集成一歌,向尊者唱道: 慈父上師祈垂聽,我心愚癡無明障,祈以悲繩作鉤護。 斷常二見岔路中,我於離邊迷正途,未能抉擇觀實相。 沉掉岐途岔路中,明空正觀難契入,未堪制貪除執著。 取捨二邊岐路中,任運隨行未堪能,心仍不願斷迷亂。 虛偽造作岐途中,未能清淨持密戒,仍有心志不堅時。 輪涅二邊岔路中,自心佛陀未親見,未堪現證己法身。 希冀畏懼岐途中,四身佛果隱不現,未能親見本來面。 慈父上師仁波切,以往恒常護佑我,今後仍祈賜悲護。 密勒日巴說道:「惹瓊巴啊!你的證悟不止此吧!你不應緘默,應該坦白的告訴我你的覺受啊!」由於尊者的慈悲大加持力,剛說完此話,惹瓊巴的心境忽然突破至另一重高度的悟境,他當即向尊者唱了下面這首「七種悟解歌」: 慈父上師恩德故,我今證得七要義。 萬法之中得空性,無復執物為實有。 空性之中得法身,無復執實有行用。 眾顯之中得無二,無復執實有聚散。 紅白(1)於內得平等,無復執實有立破。 幻身之內有大樂,心境無復有苦痛。 世俗之中得勝義,無復執實有迷亂。 自心之中有佛陀,心中無復有輪迴。 尊者說道:「你的境界覺受,只能說是與證悟相符合,但不能認作是如量的證悟。真正的證悟境界應該是這樣的。」於是就唱了一首「八種自在歌」: 顯境空性若無別,則於見地得自在。 睡夢醒覺(2)若無別,則於修觀得自在。 空樂雙融無差別,則於行持得自在。 現在未來無差別,則於實相得自在。 心與虛空無差別,則於法身得自在。 苦樂二者無差別,則於口訣得自在。 煩惱智慧無差別,則於證量得自在。 自心佛陀無差別,則於果位得自在。 由於尊者慈悲的加持,惹瓊巴的證境,竟一層一層的向上飛進。於是他就唱了一首「證道六中有曲」,把他自己的究竟證悟稟告尊者: 敬禮至尊諸上師。 顯空雙融中有處(3),斷常二見絕蹤跡, 妄念所生宗派見,我已離執得解脫, 當下無生超心識,此我乞兒之『見』也。 有貪無貪中有處,有漏之樂已解脫, 矯偽法行我不為,當前境界皆良伴,此我乞兒之『行』也; 縱然躋身瑜伽士,此心適然無少愧。 有過無過中有處,無有清淨無不淨,虛偽矯飾我不為。 當下自心得自在,此我乞兒『戒律』也; 從此面對淨戒士,此心安然樂少怯。 輪迴涅槃中有處,佛陀眾生無差別, 我於果位無希冀,現前苦痛顯大樂,此我乞兒之『果』也; 縱然面對成就者,此心安然無少愧。 語言意義中有處,學者文語我已離, 懷疑揣測根斷絕,當下萬有顯法身,此我乞兒『證悟』也; 百千學者雖聚義,我心坦然無少愧。 尊者聽了十分歡喜說道:「惹瓊巴啊!如量的覺證應該像這樣才對啊!像你這樣才是有根器的弟子!一般說來,使上師歡喜的方法有三個步驟:最初要以信心和智慧使上師歡喜,然後由無謬的聞思薰習趨入大乘和真言乘,堅毅的如法修持,最後就會有殊勝的覺受和證解次第生起。 今後你不會對文字的教理心生喜愛了,你將致力於實際的修持。因此你以後要多閉嘴,少講話;常常一心內觀去用功。我的上師瑪爾巴曾對我說過:學佛的人不懂顯密經典亦非決定不可。只要他能不落言詮,謹依上師的教敕和修法,一心內觀;永不忘記那些緊要的特殊口授,厭離生死輪迴,這樣行持就必定能產生種種功德。你也應該如是依照瑪爾巴上師的教敕去修行才好。」 惹瓊巴道:「尊者啊!瑪爾巴祖師是怎樣說的呢?請您為我講述一番吧!」 為酬其請,尊者就唱了一首「瑪爾巴上師口授曲」: 瑪爾巴恩師對我言: 最勝依靠為佛陀,最佳伴侶為信心, 最惡妖魔為妄念,最厲惡鬼為我慢, 最大罪業為譭謗,行道大障為妒忌,少作無義之言行; 不依四力(5)行懺悔,流轉六道無了期。 若不積聚福資糧,解脫妙樂不可得。 若不斷除十惡業,必受惡趣之極苦。 不修空性及大悲,究竟佛果不能得。 若欲即身成佛位,無散專一觀自心。 密續了義之精華,六法攝盡應勤修。 究竟口訣之精義,應修密乘方便道。 若求利養與承事,終將成為魔眷屬。 若行自讚與毀他,必墮恐怖之險處。 不能調伏狂亂心,語句口訣有何用? 因地發心極緊要,空見無生最殊勝。 密法修觀(6)深邃故,應修氣脈明點道。 俱生智慧應爭取,殊勝上師勤依止。 自心無生應徹觀,人壽易盡莫蹉跎。 勿求輪迴短暫樂,苦樂亦有利益面! 明心即是成佛道,廣聞多為有何益? 百千法師縱聚義,難說較此更勝法,汝應依此善修持。 惹瓊巴聽了,心境得到很大的進益。 此後,尊者師徒節食苦行的在山中繼續修持,許多空行母都顯身出來奉獻供食,說道:「密勒日巴啊!你在修習見、行、修的時候,如果吃用一點人間的食物,穿著一點衣服,同時服用一點點空行的妙食,對你的禪修和善行都會有很大的説明的。這些衣食我們都會替你籌備的。」 尊者說道:「世人所有的財物和資具是不能與我們修行人的覺受和證解相比的。因為我們有了禪定的悅食,所以世間的衣食和享受有沒有都無所謂!」 聽我歌曰: 敬禮如父諸上師。 瑜伽行者我密勒,心住實相歌此曲。 意契無體法界性,由彼鼓興吭高歌,空行眾母請垂聽。 深信因果佛教法,普通信心焉能比? 深山隱居獨自修,普通三昧焉能比? 無有能所此禪觀,普通知見焉能比? 日用之中(7)無妄失,普通修觀焉能比? 不落言詮此正念,普通觀行焉能比? 空性大悲融一體,普通成就焉能比? 布衣一衫無寒冷,錦緞輕裘焉能比? 心入三昧無饑餓,普通酒肉焉能比? 恒飲汨汨菩提露,普通飲料焉能比? 樂然自足由內生,普通財食焉能比? 我父瑪爾巴大譯師,諸成就士焉能比? 親見自心佛陀面,觀想本尊焉能比? 瑜伽行者我密勒,一般行者焉能比? 無有疾病此肉身,依賴藥物焉能比? 諦聽諦聽空行眾!不明之處現已明,此心光明極光明! 無暖之處皆溫暖,單衫暖樂樂熾然; 無樂之處皆成樂,幻化此身即大樂; 不喜愉處成喜愉,夢幻人生亦喜愉! 密勒日巴樂融融,樂在灰崖頂高峰。 金剛灰崖聳雲霄,兀鷹拔地翱翔處, 金剛灰崖若不高,蒼鷹豈能展翅遊? 歲末寒風若不烈,山泉谷水豈凍結? 若無拙火暖布衣,單衫一襲怎禦寒? 我若不食三昧食,豈能忍受饑餓苦? 我若不飲菩提露,何能斷水離乾渴? 上師口訣不深邃,豈能無魔亦無障? 行者若不具證悟,無人山穴怎安居? 此皆上師之恩賜,善巧教授所出生,故我一心勤修觀。 眾空行母說道:「你能如是行解,實在稀有難得,明天將有一個具宿根的弟子前來,你應予以攝受。」言畢如虹彩般的消失於天空中。 次日,古通的施主和徒眾前來朝謁尊者,請尊者傳給他們法要。尊者就傳給他們皈依的禱文,並解釋皈依的種種利益。 施主們懷疑的問道:「尊者你自己也念皈依文嗎?你也以三寶為身心之皈依處嗎?」 密勒日巴說道:「我的一切善行和皈依處,也是完全仰仗三寶。因為我勤持皈依,所以才能得到今天的快樂和滿足,所以你們也應該虔誠的皈依上師三寶。不僅只是口中念誦,而是要從心底深處把身心一切交付上師三寶,這樣的『全體交付』,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過去我所說的種種證悟功德亦與皈依相應,以皈依為因行,才得到今日所就的快樂與滿足。」 於是尊者就向施主們解釋「皈依境」之差別和激發他們的向法之心,對他們歌道: 敬禮至尊諸上師。 佛陀正法與僧寶,此三外之皈依境, 我亦皈依得庇護,汝等亦應誠皈依。 上師本尊與空行,此三內之皈依境, 我亦皈依得滿願,汝等亦應誠皈依。 氣脈明點三精要,此三皈依密境也, 我亦皈依得成就,汝等亦應誠皈依。 顯現空寂與無別,此三了義皈依境, 我亦皈依得證悟,汝等亦應誠皈依。 若欲脫離無邊苦,應以身心作皈依,全體交付三寶尊! 嗟呼脆弱此幻軀,飲食風雨漸侵蝕, 歲月無情疾毀朽,肉身幻軀終破滅,故應行善無懼死。 譬如夕陽照身影,疾逃亦難脫影隨, 影隨行動不分離,我從未見能脫者。 學佛之人常念死,能激向上修道心,觀死能予究竟樂。 罪業之人常念死,能悟善惡之真諦,能生深心之懺悔。 富有之人常念死,能悟財寶實怨仇,能生慷慨行佈施。 年老之人常念死,醒悟無常速將至,能生傷感出離心。 年輕之人常念死,感悟生命甚短促,能生精進向道心。 父母肩擔兒苦樂,孤兒難解幸福義, 狐皮輕裘暖且柔,未曾著者不能知。 稼穡果實除貧苦,無力耕種不能得, 駿馬蹄奔馳如飛,未乘騎者不能知。 人生學佛能快樂,若不學佛何能知? 欲減饑餓應佈施,欲減睡眠勤行善, 常念惡趣之苦惱,自然精進修正法! 許多施主聽了此歌後,都成為虔誠的學佛者。來眾中有一青年,對尊者生起了不變的信心,請求尊者攝受為徒。 尊者忖道:「昨夜空行母的授記一定就是他,應該予以攝受。」於是就應允收他為徒僕,傳以灌頂和口訣。他依法修觀後,得到成就和解脫。尊者為之命名為雍瓊惹巴。以後成為尊者的親近弟子之一。 這是尊者加被惹瓊巴開悟和在灰崖金剛堡遇見雍瓊惹巴的故事。 譯文:張澄基 音檔製作:殷軍 本 篇 注 解
1. 紅白於內得平等----紅白二分,即陰陽二極,或二力也。無上密宗不用陰陽或正反之字樣來形容身體內二種相反而又相成之力用。而以紅白菩提來表示。蓋取其實際修本尊法內觀三脈四輪時上下明點之顏色也。 白菩提或白明點住於頂輪,表陰極,紅菩提住於臍下,表陽極。陰陽或紅白偏盛則成禪病。平等勻稱則互濟調和,故定力深厚之行者必能於紅白二分得自在,且保持其平衡也。 2. 睡夢醒覺若無別----直譯應做「睡夢白晝若無別」,但此處「白晝」似無「醒覺」之更能清楚的表達其相對之心理狀態也。 3. 中有----此句及以下各句皆用原文Bar•Do•其直譯應為「中有」。但實際上惹瓊巴所指者並非顯密教理一般所指之死後生前之中有或中陰階段,只是指兩種矛盾情形之間之關係耳。下文各句益準此。密師亦常有如此用「中有」一詞之情形。 4. 修行之道有二:一是把身心一切交付給一個有成就的上師,一切聽其安排,這樣自然不必懂得許多經典和修行的各種知識,這是最好的道路,亦是最簡易最直接的。瑪爾巴此處所說,即是指此。 但困難是,成就的上師如鳳毛麟角,何處去尋耶?且瑪爾巴此處所指乃得到究竟最大之殊勝成就的上師,這種上師古時亦極難得。若是略有成就或只有相當成就之上師,雖具功德,就不一定真正能夠完全以神通及預知力來指導弟子了。所以這種上師,和這條全依上師的路子實際上是極難得的。 因此就必須有另外一個辦法,即加強顯密經典之知識,多聞廣學研討比較實際修持之種種知識,及其一切準備工作。然後在積資懺罪之種種加行上努力,奠定聞、思、修之基礎,然後依自力、師力及本尊加持力,加上聞思研究之所得,根據基本原則行去,則亦能入道。在今日此恐是惟一可行之道矣。瑪爾巴所指示之道,現在幾乎已全不可能,故特申論之。澄基特志。 5. 四力懺悔----普通四力指:一、自力,二、他力,三、因力,四、方便力。但此處可能指四種懺悔淨罪之法:一、深懺已造之罪,二、誓不復造罪業,三、行廣大善業,四、觀諸法之罪性本空。 6. 密法修觀----此處「密法」二字為權譯,直譯應為方便道,藏文:Thabs•Lam•。方便道乃對解脫道(大手印)而言;為起正分之修觀也。故權譯作「密法」易曉也。 7. 日用之中----直譯應為「後得位中」。但「後得位」太專門,此詞今日已失去其精神及意味。故譯為「日用」,取其較易曉傳神故也。
0 Comments
|
線上有聲書為方便學習者學習佛法教義, 在此提供聖地文化叢書以及佛教經典佛學有聲書線上欣賞。 日期
June 2018
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