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於學習者的建言 當我們學習一種新的語文時,必須先要有的體認就是:語文本身並不是目的而只是 一種手段或工具,透過這個語文所要獲取的某種知識,才是學習這個語文的目的。換句話說,我們是為了比語文更重要的目標而來學習語文的,這也就是「以目標為導向的學習」;而我們學習西藏語文的目標,就是為了學習西藏語文所保存的佛法。雖然語文只是個工具,但是若不熟練或精通到某個程度,想要清楚且正確地習得佛法知識,也是有困難的。因此目標的達成與否,和語文的優劣程度息息相關。 對於一位想學習藏文佛典的人來說,我會建議先學習藏文(即書面語或文語)文法再學藏語(即口語)語法;而如果是一位想學習藏語者,則會建議先學藏語語法,再學 藏文文法。因為藏文文法與藏語語法這兩套規則是有差異的,初學者如果同時學習,很容易混淆,反而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而不論是學習藏文文法或藏語語法,依我的經驗,以「密集課程」的效果最好。進行方式是每週上三次課,每次三小時,總共上六週;換句話說,大約只要花 54 小時就能把三十字母的讀音、音節內部的拼音、音節之間的連讀、包含實詞與助詞的所有基礎文法規則,完整地學習一遍。接著打鐵趁熱,立即進入進階的導讀課程,快的話,大約半年至一年就能具備一定程度的解讀能力,這是我親眼目睹的事實,絕不誇張。 此外,不要一直停留在反覆練習拼音與複習基本文法的階段,這並不是說基礎訓練不重要,而是即使文法規則再熟練也還只是紙上談兵而已,如果不拿一篇藏文文獻或法本來讀讀看,您怎會知道自己是否能活用這些規則?因此基礎文法熟練到某個程度時,不要遲疑,應該迅速投入下一個進階領域,也就是在沒有任何譯本的情況下,直接挑戰閱讀藏文原典。但是,最好請教有經驗者,請他們建議適合自己程度閱讀的藏文典籍,而不要讀一本從一開始就讓我們信心盡失、這輩子絕不想再看第二遍的藏文原典。如果是已經透過中文譯本學過寧瑪派《普賢上師言教》、噶舉派《解脫寶莊嚴論》、薩迦派《遠離四種執著修心論》或者格魯派《廣論》的人,我會建議應該以直接閱讀前述這些論著的藏文本為目標,如果內心有屬意的藏文典籍,那麼學習藏文的動機就會變得很明確。透過這種以目標為導向的學習,再加上每天至少三十分鐘細水長流的不間斷學習,要學會藏文應該不是難事。 總之,要讀懂藏文佛典及聽懂藏語,必須具備的五個要件就是:熟悉拼音、活用基礎文法與語法規則、累積一定數量的單字、瞭解相關的佛法背景知識,以及掌握前後語境的語氣與邏輯。而有了這些要件,即使要 “寫”藏文也不困難了。 二、對於教學者的建言 介紹過「學習者」方面應該有的動機、目標、態度、方法與要件之後,以下我就針對研討會的主題「薪傳」與「展望」,從「教學者」的立場,提供一些建言。首先關於「薪傳」的部分,我的重點是擺在文法學或聲明的承先啟後,這分四點來說明: 1. 重視前輩文法學者的學術研究成果 首先要重視前輩文法學者的學術研究成果。例如蕭金松所長對於「松大」(《文法根本三十論》及《字性組織論》二者的合稱) 的研究,以及多數大陸學者與國外學者對於「松大」及其相關注釋書,例如司徒.奔千的《司徒松大》等等的研究,值得學習西藏語文者去翻譯、注釋、並從中汲取精華。這些是藏文文法的源頭或根基,沒有這些根源就沒有立足其上的發展。 2. 傳統藏文文法與現代語言學二者結合的重要性 傳統藏文文法據說總共有八部,在失傳 了六部之後,僅剩「松大」這兩部。有可能 因為失去那六部文法書,而使我們在藏文的學習上變得很辛苦,這個部分我覺得可以用 現代語言學的概念來彌補;特別是「松大」 所沒有提到的單句的基本句型、由單句構成的複句、省略變形、取代變形、移位變形、 動詞詞幹的語尾助詞 pa 及 ba 的名詞化或形 容詞化等等概念。 例如讀過藏文文獻的人都知道,藏文文獻裡有很多省略,一般中文或英文會用代名詞「他」(她或它)取代前面出現過的名詞, 但是在藏文裡頭有時候會用 de 來取代,而有時候則連 de 這個代名詞也省略了;有時 候前面出現過的句子,到後面類似的句子再出現時,連主詞、受詞都省略而只剩下動詞,如果只翻出動詞的意思,則句意會變得很怪、不完整,這時候如果能從「省略變形」 還原為「基本句型」,那麼完整的句意便能清楚呈現出來。所以這裡的重點是:在將「松大」的相關文法書翻譯、整理出來之際,除了緊扣著傳統藏文文法這個基礎外,若能結合現代語言學,相信會讓許多具有現代語言學觀念的人更容易瞭解藏文文法。 3. 研發並出版學習者容易上手的基礎藏文文法教材 市面上有很多所謂「英文聖經」或「日文聖經」的文法教材,以及應運各種學科領域的需求而出版的各式英日文文法教材,這 意味著這些語文已經成熟發展並分工到某個細微的層次了。這種成熟的結果有賴於基礎文法教材的研發與各個領域的相關文法 教材的出版。在藏文文法方面,如果要蓬勃發展,也同樣有賴於眾多專家出版各種層次的藏文文法教材,彼此觀摩、激勵求進步。 像蕭金松所長、林崇安教授、許明銀教授、曾德明老師、黃奕彥老師、張福成老師、劉國威老師、蘇南望傑老師、葉蕙蘭老師等等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如果能夠去研發相關的藏文文法教材,我相信這應該是學習藏文文法者之福。 4. 出版聯繫基礎藏文文法與藏文佛典二者的藏漢佛典對照暨文法解析讀本 「藏漢佛典對照暨文法解析讀本」適合學過基礎文法教材的人作為進階學習之用。學過基礎藏文文法者都知道,即使有了文法基礎,若要進一步去解讀藏文文獻,其門檻仍然是很高的,而這類讀本就是試圖銜接這個落差。藏文文獻裡面活用各種文法規則,有很多情況如果沒有過來人的文法解析與引導,初學者是不容易掌握要領的。此外,有許多單詞與片語在一般的藏漢辭典與基礎文法書也看不到,而這些都要透過藏漢佛典的對照暨文法解析的讀本來彌補。 關於「發展」的部分,我將聚焦在佛典的口譯與筆譯,以及研究方法與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也分四點來談: 1. 透過口譯介紹並出版西藏佛典的口頭注釋傳統與口譯人才的養成 一般藏傳佛法中心主要是透過口譯來介紹西藏佛典,其優點是西藏法師的「口頭注釋」(oral commentary)傳統得以保留,因為沒有口頭注釋傳統,有很多藏文佛典,例如法稱的《釋量論》,是很難窺其堂奧的。但口譯的缺點則是這些錄音或錄影如果沒有人把它整理成文字的話,流通的範圍會很侷限。有些中心雖然把錄音檔整理成文字稿,但是因為錯誤很多,效果也隨之大打折扣。因此,呼籲各佛法中心能夠以經營出版事業的理念與嚴謹態度,把經過精確校對的文字稿整理出書,而非只是一般的影印本, 相信流通會更廣、利益也會更大。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口頭注釋傳統若不透過譯者的口譯,一般人難以得知,因此口譯人才的訓練與培養也必須重視,甚至應該研發一套訓練口譯人才的養成手冊。 2. 透過譯注與研究介紹尚未被漢譯的藏文與藏譯佛典 亦即透過譯注與研究的方式,介紹那些尚未被漢譯的藏文及藏譯佛典。藏文佛典就是西藏祖師們所寫的著作,例如《廣論》、《大宗義》、《密勒日巴大師道歌》等等,而藏譯佛典則是《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入中 論》、《俱舍論自釋》等等譯自梵文原典的文獻。這兩方面的資料均非常豐富、值得深入研究。以格魯派來說,有所謂六類基礎教科書(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宗義、地道、 八事七十義),透過基礎教科書的譯注與研究,我們容易進一步探討格魯派祖師有關 「五部大論」的注疏,然後才有辦法處理一般被視為最棘手的印度學者的注釋書,而這些都必須在前述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完成。更確切地說,就是在譯注西藏祖師著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譯注印度祖師的著作。 3. 透過藏譯本解明現有漢譯本或新譯與漢譯本對應的藏本 近三年我比對藏譯本《俱舍論釋》與玄奘法師的譯本,發現漢藏譯本互有優劣,彼此可以截長補短而讓整部《俱舍論釋》的文義傳達得更清楚,因此這個工作值得大家去努力。我們不能因為有人質疑:「難道現代的譯者會譯得比玄奘法師好嗎?」就卻步, 畢竟即使像玄奘法師這麼偉大的譯師,還是有疏漏之處。此外,舊有的漢譯當中,也有一些是必須重譯的,成功的例子就像如石法師譯自藏本的《入菩薩行論》,它較天息災所譯的《菩提行經》(T32, No. 1662)更明瞭易懂,而且品數與偈頌數亦較後者完整;更重要的是,寂天菩薩的思想至此才如實呈現在世人面前。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漢藏譯本相互解明,以及某些漢譯本的新譯,否則許多重要著作的教義,恐將永遠束之高閣而僅成膜拜的對象了。 4. 建立西藏佛學的明確研究方法與未來發展方向 關於西藏佛學的明確研究方法與未來發展方向,我覺得要特別重視譯注和基礎研究,因為如果沒有正確的譯注就沒有隨後立足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深入的研究。此外,要重視版本的校勘、譯注、研究、詞彙、參考書目、索引等學術規定;舉例來說,如果不先作校勘,我們可能會浪費許多時間在查找錯誤的單字上面;而如果列出相關參考書目,則有利於讀者比對出處,並做進一步的延伸閱讀等等。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作法可以讓讀者很精確、迅速地掌握到要點。 但是目前教育體制裡的某些宗教研修學院,規定碩士班研究生必須在兩年內畢業,此舉對於發展印度佛學、西藏佛學等等是不利的,因為學生為了在期限內畢業,就不會去選修藏文或梵文課程,當然也就更不可能去做譯注與研究了。因此,台灣整體的藏文教學表面上雖然興盛、學習西藏佛法者看起來也很多,但實際上深入者卻如麟毛鳳角,在藏文譯注與研究的質與量方面,感覺上是沒落與衰退的。反觀國外大學,跟西藏佛法有關的博士論文則欣欣向榮、有持續增加的趨勢,這點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此外,屬於教育部體制內的佛教研修學院,礙於政府現行的政策,無法聘請學有專精的西藏法師長期來授課。照理來說,這些法師才是真正的西藏佛法專家、才是西藏傳統佛法的源頭、是西藏佛教組最需要的師資,但是就因為他們拿的是西藏流亡政府給予的護照,國籍不被承認,因此無法成為正式老師。總之,這裡頭還有許多問題是未來必須努力去克服的。 最後,就像沒有人可以限制您的認知提昇為佛的遍智一樣,學習西藏語文也沒有人能限制您,要深入到什麼程度也沒人擋住您,要成為像法尊法師一樣的大譯師,或甚至超越其成就,也完全由自己決定;反過來說,要擺爛、學幾十年仍舊不會,也是自己的選擇。在西藏語文的門外徘徊一輩子,終究還是無法瞭解它;但是只要入門一窺堂奧,要熟悉它便指日可待。 朋友們! 與其追求此世短暫的財富、權勢、名聲與地位,倒不如打造一把可以帶領我們未來生生世世通往增上生、解脫與成佛決定勝的內在鎖鑰,您將會踏上處處令人驚異的神奇之旅。 文:法鼓佛教大學 副教授 廖本聖
文章來源:法光雜誌第267期 2011/12 「佛教經典語文教學的薪傳與發展」座談 圖:廖本聖 (照片來源:佛門網)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藏語學習隨著到西藏旅遊的人越來越多,藏語熱也悄然興起。藏語分為三大類,衛藏方言(拉薩語)、康方言(德格語、昌多語)和安多方言。在此匯整網路藏語文學習的各種工具提供連結讓學習藏語更方便。 歷史檔案
January 2018
文章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