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學佛的人多拜師、廣求學問,是不是違反戒律?
佛教中沒有只能皈依一師,學習一法,不能多拜師、廣求法這樣的“戒律”。
佛是具有遍知一切智慧的覺者,佛教是教人們修養善德,多學知識,開發智慧,求得遍知,以利眾生的聖教。
歷史上的高僧大德都是拜師廣求學問的典範。如藏傳佛教後弘期復興大師阿底峽尊者拜師153位,宗喀巴大師也有30多位上師。
試想,一個不拜有識之師,孤陋寡聞,只會念幾卷經,念幾條咒語的庸僧,能成為遍知一切的佛嗎?誠如薩迦班智達說的:“倘若不學成遍知,因果之說豈非妄?”
什麼叫傳承?傳承有哪幾種?
傳承是真法口耳相傳,一脈相承,從未間斷的法脈傳遞系統。傳承主要有戒脈傳承、經學傳承、灌頂隨許傳承等。
經學傳承又分經論閱讀傳承和講解傳承。如《菩提道次第廣(略)論》有三個經學傳承:一是世尊、文殊、龍樹一脈相傳的深密正見傳承;二是世尊、彌勒、無著一脈相傳的廣大菩薩行傳承;三是持金剛、文殊、大勇金剛一脈相傳的修習加持傳承。這三個純正無瑕的菩提道經學傳承傳到了宗喀巴大師這裡,大師將以上三個法流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寫出了曠世之作《菩提道次第廣(略)論》。
傳承必須是口耳相傳,不能用文書相傳,也不能由不具備傳授資格的他人代替。
傳授戒律的戒師,必須是戒行清淨,具備戒體的僧人。有破戒行為的人沒有傳戒的資格。
灌頂上師除具備從持金剛以下代代具德上師傳承未斷的法脈外,還要具備修持實踐和做金剛上師的“雙十”條件。
經典閱讀、講解,也有嚴格的師傳,不能望文生義,任意理解,隨意發揮。否則,就成世俗見解,不成其為深奧的佛法。
佛是具有遍知一切智慧的覺者,佛教是教人們修養善德,多學知識,開發智慧,求得遍知,以利眾生的聖教。
歷史上的高僧大德都是拜師廣求學問的典範。如藏傳佛教後弘期復興大師阿底峽尊者拜師153位,宗喀巴大師也有30多位上師。
試想,一個不拜有識之師,孤陋寡聞,只會念幾卷經,念幾條咒語的庸僧,能成為遍知一切的佛嗎?誠如薩迦班智達說的:“倘若不學成遍知,因果之說豈非妄?”
什麼叫傳承?傳承有哪幾種?
傳承是真法口耳相傳,一脈相承,從未間斷的法脈傳遞系統。傳承主要有戒脈傳承、經學傳承、灌頂隨許傳承等。
經學傳承又分經論閱讀傳承和講解傳承。如《菩提道次第廣(略)論》有三個經學傳承:一是世尊、文殊、龍樹一脈相傳的深密正見傳承;二是世尊、彌勒、無著一脈相傳的廣大菩薩行傳承;三是持金剛、文殊、大勇金剛一脈相傳的修習加持傳承。這三個純正無瑕的菩提道經學傳承傳到了宗喀巴大師這裡,大師將以上三個法流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寫出了曠世之作《菩提道次第廣(略)論》。
傳承必須是口耳相傳,不能用文書相傳,也不能由不具備傳授資格的他人代替。
傳授戒律的戒師,必須是戒行清淨,具備戒體的僧人。有破戒行為的人沒有傳戒的資格。
灌頂上師除具備從持金剛以下代代具德上師傳承未斷的法脈外,還要具備修持實踐和做金剛上師的“雙十”條件。
經典閱讀、講解,也有嚴格的師傳,不能望文生義,任意理解,隨意發揮。否則,就成世俗見解,不成其為深奧的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