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有人說,修禪和淨土什麼也不用學,就可以開悟、往生甚至成佛,這話對嗎?
如果可以這麼簡單走捷徑的話,佛就不需苦口婆心說法四十九年了。佛當時為何要說那麼多經典?僅憑想像,連一個世間的海都渡不過去,能渡過生死之海嗎?你可以試一試,站在長江岸邊發個願,能不能到達江對岸?佛教是實實在在的極為科學的東西,每一步都是實事求是的,不是一種虛無縹緲。
有的人還沒有在橫隔兩岸的大海中深入一步,就覺得自己已經超越了苦海,毫無自知之明地宣稱:“啊!我已經到達彼岸!”這是多麼的可悲和可憐!有些學禪的人說不需要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就像船,在到達彼岸後你可以扔掉它,但是在沒有過河之前,就把這個船燒掉或砸掉,這是種聰明的抉擇嗎?看起來似乎很英雄,實際上很愚蠢,沒有了船如何過河?開悟之前,甚至在成佛之前都要學習經典,十地菩薩還要灌頂傳法,最後才能進入佛地。
佛陀留給世人的珍貴遺產就是一條永不沉沒的“船”,一部“航海技術原理”,一張“航海圖”,一個“指南針”,這就是全部佛法。我們要渡生死之海,就要依靠佛法這條可靠的“船”,根據“航海的技術操作規程”,按照選定的路線前進,然後才能到達彼岸。
有人說,《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密法論典,禪宗和淨土宗的人沒必要學,這話對嗎?
信徒有民族、種族、語言文字的不同,三藏的教義並沒有什麼印度、西藏、內地的差別。
太虛大師在《宗喀巴大師偈讚》中寫道:“此土禪淨,今亦淪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唯師與我,志趣相當,千年萬里,不隔毫芒。”只有太虛大師這樣精通佛理的人,才能清楚認識宗喀巴大師其人及其著作的價值。很多的偏見,都是由於無知所致。我們追求的是遍知,是一切種智。只知道一個宗派的一個教典是不行的,我們應全面掌握三藏經論各教派的教義,即使不修,起碼作為一種知識來瞭解,也可免去謗法之罪。在佛教裡,謗法是最嚴重的罪孽。
有的人還沒有在橫隔兩岸的大海中深入一步,就覺得自己已經超越了苦海,毫無自知之明地宣稱:“啊!我已經到達彼岸!”這是多麼的可悲和可憐!有些學禪的人說不需要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就像船,在到達彼岸後你可以扔掉它,但是在沒有過河之前,就把這個船燒掉或砸掉,這是種聰明的抉擇嗎?看起來似乎很英雄,實際上很愚蠢,沒有了船如何過河?開悟之前,甚至在成佛之前都要學習經典,十地菩薩還要灌頂傳法,最後才能進入佛地。
佛陀留給世人的珍貴遺產就是一條永不沉沒的“船”,一部“航海技術原理”,一張“航海圖”,一個“指南針”,這就是全部佛法。我們要渡生死之海,就要依靠佛法這條可靠的“船”,根據“航海的技術操作規程”,按照選定的路線前進,然後才能到達彼岸。
有人說,《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密法論典,禪宗和淨土宗的人沒必要學,這話對嗎?
信徒有民族、種族、語言文字的不同,三藏的教義並沒有什麼印度、西藏、內地的差別。
太虛大師在《宗喀巴大師偈讚》中寫道:“此土禪淨,今亦淪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唯師與我,志趣相當,千年萬里,不隔毫芒。”只有太虛大師這樣精通佛理的人,才能清楚認識宗喀巴大師其人及其著作的價值。很多的偏見,都是由於無知所致。我們追求的是遍知,是一切種智。只知道一個宗派的一個教典是不行的,我們應全面掌握三藏經論各教派的教義,即使不修,起碼作為一種知識來瞭解,也可免去謗法之罪。在佛教裡,謗法是最嚴重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