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佛教智慧的產生跟定沒有什麼關係嗎?
大乘佛教行的綱領是六度。前三度修積福德資糧,定慧二度修真智慧——即智慧資糧,精進度是二資糧的助緣。
修禪定的目的是為了克服散亂心,激發真智慧;戒能護定、定能生慧、慧能解脫。所以,佛陀制定戒定慧三學,這是佛教的基本常識。說“智慧的產生與禪定沒有什麼關係”這句話足以證明,說這種話的人是十足的法盲外道。世間智慧是分別思維,在散亂心中也可以獲得,但超世現觀真智必須在九止心的定中才能顯現。故聖地真智分定中智和後得智兩種,真智始終與定心相伴,出定後的智慧混雜散亂心,稱為有漏智慧。
什麼是“道種智”?
道種智是《般若部》經典中所說的“三智”之一。三智是:
(1)一切智,聲聞緣覺之智也,知一切法之總相,總相即空相也;
(2)道種智,菩薩智也,知種種差別之道法者;
(3)一切種智,佛智也,佛智圓明,通達總相別相,化道斷惑一切種之法者。
根據《現觀莊嚴論》及其獅子賢論師大小疏解說,獲得道種智的最低階位是見道,從菩薩見道的一地菩薩到佛地均有道種智。道種智的體性是“見三道空性聖智”,獲得道種智,在見道一刹那之後便入一地,稱一地聖菩薩。在資糧、加行二道的菩薩均無此道種智,二乘最高果位羅漢、緣覺均無此道種智。獲得道種智的最低階位——初地,對於一個瞭解地道知識者來說,會知道不是輕易可以獲得的。在見道前,資糧、加行二道的功德圓滿需經一個阿僧劫的修程。在加行道要修四禪八定,超越世間頂位之後,才能進入出世第一道——見道(即通達位),才獲得道種聖智。
修禪定的目的是為了克服散亂心,激發真智慧;戒能護定、定能生慧、慧能解脫。所以,佛陀制定戒定慧三學,這是佛教的基本常識。說“智慧的產生與禪定沒有什麼關係”這句話足以證明,說這種話的人是十足的法盲外道。世間智慧是分別思維,在散亂心中也可以獲得,但超世現觀真智必須在九止心的定中才能顯現。故聖地真智分定中智和後得智兩種,真智始終與定心相伴,出定後的智慧混雜散亂心,稱為有漏智慧。
什麼是“道種智”?
道種智是《般若部》經典中所說的“三智”之一。三智是:
(1)一切智,聲聞緣覺之智也,知一切法之總相,總相即空相也;
(2)道種智,菩薩智也,知種種差別之道法者;
(3)一切種智,佛智也,佛智圓明,通達總相別相,化道斷惑一切種之法者。
根據《現觀莊嚴論》及其獅子賢論師大小疏解說,獲得道種智的最低階位是見道,從菩薩見道的一地菩薩到佛地均有道種智。道種智的體性是“見三道空性聖智”,獲得道種智,在見道一刹那之後便入一地,稱一地聖菩薩。在資糧、加行二道的菩薩均無此道種智,二乘最高果位羅漢、緣覺均無此道種智。獲得道種智的最低階位——初地,對於一個瞭解地道知識者來說,會知道不是輕易可以獲得的。在見道前,資糧、加行二道的功德圓滿需經一個阿僧劫的修程。在加行道要修四禪八定,超越世間頂位之後,才能進入出世第一道——見道(即通達位),才獲得道種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