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是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傳播於喜馬拉雅山區和中亞地區的佛教傳承之一。藏傳佛教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從世界上最完備的顯、密宗典籍到無數高僧大德的論述著作。
歷史上,信仰藏傳佛教的主要是西藏人和蒙古人,但從本世紀開始,特別是自五十年代末大量西藏人被迫流亡世界各地以來,藏傳佛教也隨著傳入世界各地,並正成為一個跨越國家、民族的世界性宗教。 藏傳佛教的價值正越來越獲得世人的重視和肯定。除了西方世界,藏傳佛教還在台灣和東南亞蓬勃發展。 藏傳佛教五大傳承: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覺囊派、格魯派
說明:依形成的時間上來區分從ㄧ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其他派、格魯派。因噶當派皆轉投入格魯派,另其他小派當中僅存覺囊派。 |
西藏佛教歷史
在佛教傳入之前,西藏盛行原始宗教--苯教。西元七世紀,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在他的兩個妃子尼泊爾墀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的影響下信奉了佛教。松贊干布又派吐彌桑布札等人到印度學習梵文,吐彌回藏後,仿梵文造藏文,並翻譯一些佛經。雖然松贊干布大力提倡佛教,並以佛教十善法治國。但在他之後,一直到八世紀初,佛教並沒有太大的發展。
西元八世紀時,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印度僧人寂護、蓮華生等到西藏傳播佛教。佛教慢慢與西藏文化相結合而形成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西元十世紀朗達瑪王在位期間大肆毀佛,但不久佛教即告復興,在藏西和藏東宏傳;印度和西藏學者又忙著翻譯佛經。隨著西藏佛教學者增多,入藏的印度學者逐漸減少。
因此,在西藏佛教的後期,就脫離印度佛教後期宗派而獨立發展,雖然它仍保留佛法的基礎。就其核心思想而言,西藏佛教從未在西藏僧人手中遭受更改或增加。他們的論疏都有明顯標記,為了權威起見,他們都會引用佛陀的主要教法或印度學者的著作。因此,如果認為西藏佛教有別於原始的印度佛教,或把西藏佛教稱為喇嘛教,這是不正確的。
西元八世紀時,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印度僧人寂護、蓮華生等到西藏傳播佛教。佛教慢慢與西藏文化相結合而形成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西元十世紀朗達瑪王在位期間大肆毀佛,但不久佛教即告復興,在藏西和藏東宏傳;印度和西藏學者又忙著翻譯佛經。隨著西藏佛教學者增多,入藏的印度學者逐漸減少。
因此,在西藏佛教的後期,就脫離印度佛教後期宗派而獨立發展,雖然它仍保留佛法的基礎。就其核心思想而言,西藏佛教從未在西藏僧人手中遭受更改或增加。他們的論疏都有明顯標記,為了權威起見,他們都會引用佛陀的主要教法或印度學者的著作。因此,如果認為西藏佛教有別於原始的印度佛教,或把西藏佛教稱為喇嘛教,這是不正確的。
藏傳佛教前弘期
在西藏歷史上,佛教前弘期是指第三十三代國王松贊干布,在西元七世紀時將佛教從印度傳入西藏,到西元十世紀藏王朗達瑪毀佛之間弘傳佛教的歷史。
在西元八世紀時,第三十八代藏王赤松德贊即位後大力發展佛教。他迎請印度著名的僧人寂護和蓮花生大師入藏弘法,兩位大師興建了西藏第一座院桑耶寺,並且剃度了西藏最早的七位出家僧眾,史稱「七覺士」。之後,赤松德贊繼續派人到印度迎請佛教僧人,同時派人到印度學習,主要是翻譯佛教經典和傳授印度佛教的教法。
佛教在藏區發展到另一高峰是在第四十一代藏王赤祖德贊的時候。赤熱巴堅篤信佛法,大量聚集印、藏譯師建立譯場,統一譯名。他為了統一翻譯佛經名稱,進行了三次西藏文字的規範化運動,同時又規定譯例,校訂舊譯的佛典和新譯的顯密經論,為了避免散失並將所校譯的經典編出目錄。赤祖德贊在拉薩河下游東岸創建烏香多寺,又命每七戶居民供養一名僧人。史家將他和松贊干布、赤松德贊並稱為「祖孫三大法王」。
赤熱巴堅之後,朗達瑪即位。朗達瑪實行禁佛運動,徹底毀棄佛教。這次法難時間並不是很長(西元八三八 ~ 八四二年),但是對藏傳佛教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讓西藏陷入近百年的「滅法期」。
在西元八世紀時,第三十八代藏王赤松德贊即位後大力發展佛教。他迎請印度著名的僧人寂護和蓮花生大師入藏弘法,兩位大師興建了西藏第一座院桑耶寺,並且剃度了西藏最早的七位出家僧眾,史稱「七覺士」。之後,赤松德贊繼續派人到印度迎請佛教僧人,同時派人到印度學習,主要是翻譯佛教經典和傳授印度佛教的教法。
佛教在藏區發展到另一高峰是在第四十一代藏王赤祖德贊的時候。赤熱巴堅篤信佛法,大量聚集印、藏譯師建立譯場,統一譯名。他為了統一翻譯佛經名稱,進行了三次西藏文字的規範化運動,同時又規定譯例,校訂舊譯的佛典和新譯的顯密經論,為了避免散失並將所校譯的經典編出目錄。赤祖德贊在拉薩河下游東岸創建烏香多寺,又命每七戶居民供養一名僧人。史家將他和松贊干布、赤松德贊並稱為「祖孫三大法王」。
赤熱巴堅之後,朗達瑪即位。朗達瑪實行禁佛運動,徹底毀棄佛教。這次法難時間並不是很長(西元八三八 ~ 八四二年),但是對藏傳佛教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讓西藏陷入近百年的「滅法期」。
藏傳佛教後弘期
朗達瑪滅佛之後,不久被拉龍白多射殺身亡,吐蕃王朝也隨之覆滅,整個藏區分崩離析,而進入群雄割據的時代。直到公元十世紀後半期,佛教才重新得到恢復和發展。一般史家將朗達瑪滅法近百年後,從多康再復興發展的佛法稱為「佛法後弘期」。
據說當朗達瑪滅佛之時,有三名出家大學者逃到西藏東部多康地區。後有名青海宗喀德康地方的藏人,跟隨這三個人出家,他就是西藏後弘期的著名人物喇欽貢巴饒賽。喇欽出家以後就在安多藏族丹底地方授徒傳教,後來丹底成為安多地區的一個佛教中心。 西藏著名的大譯師洛欽仁欽桑布,他連續出國多次,向印度的七十五位大師學習,並請來許多印度克什米爾等地的佛教大師到阿里古格會同譯經。 藏傳佛教史上把他當成一個界線,他之後翻譯的密宗經典叫做密續「新譯派」,而把他之前翻譯的叫做密續「舊譯派」。
阿底峽尊者是藏傳佛教後弘期迎請入藏的偉大的大師,他入藏之後主張修持大乘佛法,應該先顯後密,對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上有重大的貢獻,後人尊稱為「覺沃杰」即佛尊的意思。他主要的貢獻可歸納二點,就是教理系統化和修持規範化,這對往後的西藏佛教影響巨大。
據說當朗達瑪滅佛之時,有三名出家大學者逃到西藏東部多康地區。後有名青海宗喀德康地方的藏人,跟隨這三個人出家,他就是西藏後弘期的著名人物喇欽貢巴饒賽。喇欽出家以後就在安多藏族丹底地方授徒傳教,後來丹底成為安多地區的一個佛教中心。 西藏著名的大譯師洛欽仁欽桑布,他連續出國多次,向印度的七十五位大師學習,並請來許多印度克什米爾等地的佛教大師到阿里古格會同譯經。 藏傳佛教史上把他當成一個界線,他之後翻譯的密宗經典叫做密續「新譯派」,而把他之前翻譯的叫做密續「舊譯派」。
阿底峽尊者是藏傳佛教後弘期迎請入藏的偉大的大師,他入藏之後主張修持大乘佛法,應該先顯後密,對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上有重大的貢獻,後人尊稱為「覺沃杰」即佛尊的意思。他主要的貢獻可歸納二點,就是教理系統化和修持規範化,這對往後的西藏佛教影響巨大。
藏傳佛教的特點
2. 藏傳佛教吸收了佛陀教義的精華。
“天上有日月,地上有兩寶。”“地上兩寶”指的就是佛法中的兩大精華——密法和性空正見。
有些人攻擊密法是“左道旁門”、“邪法”,這是一種極端無知的表現。密法是佛教的精華、寶中之寶,是解脫成佛的最高法門。站在顯教菩薩乘理論的最高頂點上,才會認識到:要破除最細分所知障,徹底證悟無上菩提,必須依靠金剛乘這個佛陀在顯法中從未透露的玄機妙理,故宗喀巴大師說:“金剛乘比佛更稀有珍貴。”日本人空海大師也曾說:“整個佛教的終極妙理在於密教。”英國佛教學者約翰·布洛菲爾德說:“我把金剛乘視為人類思想發展最絢麗的花朵之一。”藏傳佛教具有無比珍貴的無上密法,是它最大的驕傲。
智慧正見是佛教的靈魂,但由於正見不屬於世俗感知經驗的範圍,使用符號語言和抽象概念性思維在理解上有相當大的難度。因而,佛教內部在真諦性空的理解上就產生了分別派、經論派、唯識派、中觀派等四個哲學層次。其中,中觀處於正見的最高層次,月稱所代表的駁論派中觀見是中觀的最高層次。有鑒於此,阿底峽尊者說:“除了月稱門,別無成佛法。”藏傳佛教屬清一色的中觀派。前弘期以自證派中觀見為主,後弘期駁論派中觀見占了主導地位。在甚深駁論中觀見理論的闡發成就方面,宗喀巴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連第八世噶瑪巴大師和甯瑪派中流砥柱居米旁巴也讚揚宗喀巴是“說空百代宗師”。現在有些對哲學和佛法一竅不通的外行誣衊宗喀巴是“詭辯論者”,這並不奇怪,藏族有一句諺語說:“在牛的眼中,再美的鮮花也只是一把草。”根據以上特點,說藏傳佛教包容了佛教的一切精華,並非誇大其詞。
“天上有日月,地上有兩寶。”“地上兩寶”指的就是佛法中的兩大精華——密法和性空正見。
有些人攻擊密法是“左道旁門”、“邪法”,這是一種極端無知的表現。密法是佛教的精華、寶中之寶,是解脫成佛的最高法門。站在顯教菩薩乘理論的最高頂點上,才會認識到:要破除最細分所知障,徹底證悟無上菩提,必須依靠金剛乘這個佛陀在顯法中從未透露的玄機妙理,故宗喀巴大師說:“金剛乘比佛更稀有珍貴。”日本人空海大師也曾說:“整個佛教的終極妙理在於密教。”英國佛教學者約翰·布洛菲爾德說:“我把金剛乘視為人類思想發展最絢麗的花朵之一。”藏傳佛教具有無比珍貴的無上密法,是它最大的驕傲。
智慧正見是佛教的靈魂,但由於正見不屬於世俗感知經驗的範圍,使用符號語言和抽象概念性思維在理解上有相當大的難度。因而,佛教內部在真諦性空的理解上就產生了分別派、經論派、唯識派、中觀派等四個哲學層次。其中,中觀處於正見的最高層次,月稱所代表的駁論派中觀見是中觀的最高層次。有鑒於此,阿底峽尊者說:“除了月稱門,別無成佛法。”藏傳佛教屬清一色的中觀派。前弘期以自證派中觀見為主,後弘期駁論派中觀見占了主導地位。在甚深駁論中觀見理論的闡發成就方面,宗喀巴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連第八世噶瑪巴大師和甯瑪派中流砥柱居米旁巴也讚揚宗喀巴是“說空百代宗師”。現在有些對哲學和佛法一竅不通的外行誣衊宗喀巴是“詭辯論者”,這並不奇怪,藏族有一句諺語說:“在牛的眼中,再美的鮮花也只是一把草。”根據以上特點,說藏傳佛教包容了佛教的一切精華,並非誇大其詞。
藏傳佛教傳承
藏傳佛教總體的學與修
藏傳佛教是全面繼承佛陀的教義,不是像禪宗、淨土宗那樣的枝枝節節,而是全部三藏法脈的繼承。
顯宗之學是公開的佛教教義,這裡有個根器的問題,學顯教的弟子,有適合學小乘的,有適合學大乘的,按照智力和修行的根基分為三士道。
下士道就是求下一世轉世時得一個好人身;中士道,認識到不管轉世為天道人道,這世界終究是苦海,所以求脫離苦海;上士道不僅僅要求自己解脫成佛,而且要幫助、度化一切眾生成佛,脫離苦海。但是顯宗就講到這裡,而密法有快速成佛法。顯宗的成佛要三個阿僧祗劫,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學密的最快可以即生成佛,也有的兩世、三世……可以成佛,最長的十六世可以成佛。
藏傳佛教,顯宗是基礎,密宗是究竟。地基是顯宗菩薩道,上層建築是密宗密法,所以說“顯密教義學修融一體”,即學和修融為一體,顯密雙運。
顯宗之學是公開的佛教教義,這裡有個根器的問題,學顯教的弟子,有適合學小乘的,有適合學大乘的,按照智力和修行的根基分為三士道。
下士道就是求下一世轉世時得一個好人身;中士道,認識到不管轉世為天道人道,這世界終究是苦海,所以求脫離苦海;上士道不僅僅要求自己解脫成佛,而且要幫助、度化一切眾生成佛,脫離苦海。但是顯宗就講到這裡,而密法有快速成佛法。顯宗的成佛要三個阿僧祗劫,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學密的最快可以即生成佛,也有的兩世、三世……可以成佛,最長的十六世可以成佛。
藏傳佛教,顯宗是基礎,密宗是究竟。地基是顯宗菩薩道,上層建築是密宗密法,所以說“顯密教義學修融一體”,即學和修融為一體,顯密雙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