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寶原理解說》
佛寶
|
“佛”是“佛陀”的簡稱,“佛陀”是梵語Buddha(布達)的音譯。這個名稱在漢文佛經中曾有過“休屠”、“浮陀”、“浮圖”、“勃陀”、“部陀”等等多種寫法。後來“佛陀”較流行,“佛陀”又簡稱為“佛”了。唐朝以前的漢語中沒有唇齒摩擦音“f”,“佛”、“浮”等字發“布”或“波”的音,譯經的人是按照當時的字音譯的,後來語音發生了變化,“布”或“波”變成了“佛”。
“佛陀”一詞義為“覺醒”。經典中對這個詞的解釋是“從無明夢中覺醒,心智從閉塞中豁然開悟”。《歡喜金剛續經》中說:“眾生本是佛,暫時受污染,染淨便是佛。”《時輪續經》中說:“什麼是魔? 魔是受污染的世俗心;什麼是佛?佛是無染的光明心。”什麼是光明心?什麼是污染?佛法認為任何一個有情識的生命都有一種慈悲善良智慧的光明心基因。這種基因被稱做“佛心”或“如來種”。 由於我執的虛幻顛倒,原始無明意識(愚昧無知)對人生和一切事物產生錯覺(法執),在此基礎上產生貪愛和嫌惡憎恨情感,以及這種自私卑劣情感支配下的種種行為。
這種愛恨和自私愚昧偏見使心靈變得渾濁不清,失去理智和良心,導致種種不良行為(業),造成種種使身心疲憊、困擾不安的痛苦後果(苦)。 在這種虛幻顛倒的錯覺影響下產生的愛憎偏見等煩惱和造業行為將自己拋入生死循環不息、充滿矛盾和艱難困苦的輪迴激流之中,並且在無窮無盡的輪迴過程中受到惡業惡習的熏陶污染,原具光明本質的心靈,如鏡生鏽,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灰塵(受染佛心)。 |
《不可思議經》中所講的:
佛智所及之處,就有佛身;佛身所到之處,就有佛光;佛光所照之處,就有佛聲;佛聲所及之處,就有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