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在家人如何依師?在遠離善知識的情況下,如何調伏身心相續?
這是一個根本問題。菩提道次裡,第一個就是親近善知識,也就是找到一個很好的老師。因為佛法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不是像有些人講的那樣,我在夢中,佛給我傳了法了,這些亂七八糟的說法,我們藏傳佛教不承認這種說法。必須是真正有傳承的老師,藏傳佛教裡皈依論中的老師,是放在三寶之首的。有些人說藏傳佛教是四皈依,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只有三皈依。自己的上師是代表佛、代表佛法、代表僧人的,他是彙集三寶於一身的。為什麼把皈依上師放在第一位呢?因為佛陀圓寂2500多年了,在此期間,佛法就是靠大善知識們一代代傳下來的,所以我們要學佛就離不開善知識。
如何皈依師?按菩提道次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也分好幾個方面。首先,要尋找一個合格的上師,一個上師的戒行、品德必須是能夠作為自己師傅的;其次就是要懂得佛法的,有傳承的。所以過去藏傳佛教裡面講,老師要傳法時,需要考察學生十二年,學生也要用十二年的時間來考察老師,考察他的品德、他的證量、他的學問、他的傳承、他的慈悲心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考察。如果弄錯了上師,就如同走路第一步就走錯了,一步錯就是步步錯,所以非常重要。親近善知識在菩提道次裡是入道之門,這個決不能弄錯,一定要慎重地來尋找上師,如法皈依上師。
佛陀在圓寂時,弟子們問:“佛陀您圓寂了以後,我們以何為師?”佛陀說:“以佛法為師。”佛陀是這樣說的,佛法就是老師。我們有三藏佛經,一代一代許多善知識的著作。這也可以作為師來學習、皈依。遠離善知識的情況下,自己能夠找到一些非常好的、可信的書來學習,這樣也可以。因為大乘佛教裡的菩薩戒,沒必要一定有人來傳,可以在佛像前發心受戒。菩薩戒這樣是可以的,但僧人戒和密戒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作為人身的老師來傳授。希望大家多看《菩提道次第廣論》。還有我翻譯的《菩提道次心傳錄》裡,二分之一的篇幅就是在介紹親近上師。
這是一個根本問題。菩提道次裡,第一個就是親近善知識,也就是找到一個很好的老師。因為佛法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不是像有些人講的那樣,我在夢中,佛給我傳了法了,這些亂七八糟的說法,我們藏傳佛教不承認這種說法。必須是真正有傳承的老師,藏傳佛教裡皈依論中的老師,是放在三寶之首的。有些人說藏傳佛教是四皈依,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只有三皈依。自己的上師是代表佛、代表佛法、代表僧人的,他是彙集三寶於一身的。為什麼把皈依上師放在第一位呢?因為佛陀圓寂2500多年了,在此期間,佛法就是靠大善知識們一代代傳下來的,所以我們要學佛就離不開善知識。
如何皈依師?按菩提道次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也分好幾個方面。首先,要尋找一個合格的上師,一個上師的戒行、品德必須是能夠作為自己師傅的;其次就是要懂得佛法的,有傳承的。所以過去藏傳佛教裡面講,老師要傳法時,需要考察學生十二年,學生也要用十二年的時間來考察老師,考察他的品德、他的證量、他的學問、他的傳承、他的慈悲心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考察。如果弄錯了上師,就如同走路第一步就走錯了,一步錯就是步步錯,所以非常重要。親近善知識在菩提道次裡是入道之門,這個決不能弄錯,一定要慎重地來尋找上師,如法皈依上師。
佛陀在圓寂時,弟子們問:“佛陀您圓寂了以後,我們以何為師?”佛陀說:“以佛法為師。”佛陀是這樣說的,佛法就是老師。我們有三藏佛經,一代一代許多善知識的著作。這也可以作為師來學習、皈依。遠離善知識的情況下,自己能夠找到一些非常好的、可信的書來學習,這樣也可以。因為大乘佛教裡的菩薩戒,沒必要一定有人來傳,可以在佛像前發心受戒。菩薩戒這樣是可以的,但僧人戒和密戒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作為人身的老師來傳授。希望大家多看《菩提道次第廣論》。還有我翻譯的《菩提道次心傳錄》裡,二分之一的篇幅就是在介紹親近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