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文化出版社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
Picture
70、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宗教嗎?

說“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現象,不瞭解佛教本質的一種最大的誤解和歪曲。

佛教供奉佛像,有兩種意義:
一是紀念意義;
一是觀想意義。
紀念意義就是看到諸佛的光輝形象,聯想起佛的思想、智慧、慈悲功德,生起敬仰心,以佛、菩薩為榜樣修行做人、做佛。認識層次較高的人,還可以從各種佛像的象徵意義,得到精深豐富的佛教哲理的啟示,思想境界得到昇華。

觀想意義,就是修禪定的人,經常眼觀佛像,在大腦中形成佛的視覺形象,以便在修定過程中,思想集中觀想佛像,以觀佛的一念,代替紛繁的雜念,獲得入定成就。

對佛像的供奉除此二義,別無他義。佛代表的是一種精神境界,超感覺的理念境界,並非一種凝固的、靜止的、可見的物質形象。所以在《金剛經》中說“不可以身相見如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以及“佛性本空”、“理佛無相”等等。不瞭解本質,只從表面現象上斷定其性質,只能證明其無知和淺薄。


We Would Love to Have You Visit Soon!


Telephone

+886-2-2682-8598

Email

saintyculture@gmail.com 
tritexts@gmail.com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