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文化出版社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

朝覲心靈的聖地

佛學戒律依止上師

6/1/2015

0 Comments

 
Picture
女士應如何依止男性師父          文 釋龍相  (網站轉載)

我這篇文章多年來在網絡轉載率極高,但是在轉載的過程中,從題目到內容都經常被人篡改,有時候被改得面目全非,已失本旨,也很無奈。今天師父命我乾脆自己發個正版的出來,故依教奉行。此文寫在六七年前,如今看來也有不少需要修正的地方,今次也在原稿上做了些許修改,把想談的問題談得更明確些。

其實女弟子依止女性師父是最合適的。但很可惜的是這個時代具足德相的女師父寥若晨星,就算有零星的幾位,也輪不到一般女弟子依止,所以絕大多數女性還是依止了比丘師父。


經過大寺院嚴格訓練的女居士可能不太會出問題。中青年女居士,剛接觸佛教,不懂規範,在接觸比丘的過程中,要怎樣保護師父和自己呢?我們見到有些比丘法師本欲出來弘法,最後卻破戒或還俗,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女弟子的主動追求。青少年便出家,一直身處寺院環境,沒有社會經驗,其實確實不太會處理這樣的情況。的確,你如果真的愛佛教,就應該愛師父。但你若愛師父,就應該保護師父的道心,所謂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若愛到搶回家裡去了,那就真是罪人,因為這位師父,他本來是可以幫助許許多多眾生的,而他的這個事業,卻被你毀了。因此,女居士應該自覺主動地規避錯誤。一個人出家不容易,修行不容易,把他引誘回世俗中去,罪莫大焉!法師,他的主要魅力,說到底就是那件法衣,他有威儀有風采,是拜三寶加持所賜。脫掉法衣,他甚至比不上一個普通人,因為他既不懂賺錢,也沒有世俗社會生存能力。他存在的唯一價值本來就是宣講佛法,弘法利生,失去這個價值,他就甚麼也不是,如果他也曾有道心,他自己都會感到非常痛苦。男女欲愛,無常如空電,為了這點點動物都會做的事就自害毀他,是真正的愚痴。

當然,作為比丘,自己守住戒律是第一要務。自己守得好,任誰也不能怎樣。但作為女性弟子,若有機會頻繁地和比丘師父接觸,要怎樣去做,也是很重要的事。有時候有的師父靦腆,不好意思直接呵斥,妥協到最後就嗚呼哀哉了。

我曾親眼所見,有的女士,不懂比丘是不能觸碰女人的,講笑起來,一高興就把手搭到師父身上去了。如果是普通男生,那其實倒也沒甚麼,也不能怪女孩子,現在男女交往早就沒有那麼封建。但比丘,他們不是普通男性,他們不可以觸摸女人。師父當即就比較客氣地向這位女士指出:“請你以後不要這樣做,我是和尚。”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如果一開始不好意思講,天長日久互相觸碰,欲界凡夫,豈能無事呢!我還見過一位,她有事招呼異性師父,總愛去扯袖子,直到被一位師父瞪了一眼方才收斂。出家人不能觸摸異性是戒律,無論在哪裡,東方還是西方,這個戒律不能隨所謂民俗而改變。但凡與異性握手禮、擁抱、禮節性親吻,對佛教的出家人來說都是不可以的。這是一條重戒,沒有藉口。所以如果你見到一位法師與異性摟摟抱抱,還說是西方禮節,那麼你其實可以離他遠一點。不尊重自己的戒律者,很難指望更多的甚麼。

在我們漢傳和藏傳的戒統中(因為南傳我不是很瞭解),比丘不能單獨接見女性,也不能單獨為女性說法。一般來說,比丘師父在接待女眾的時候是會講明的:不要單獨來見我。如果他沒有講,那也應該自覺。要告訴自己:我不應該造成我的師父犯戒!女性見比丘,最好是帶男性同去。退而求其次,帶女性同去也可以。有些特殊情況,比如女性和異性法師在同一個場所辦公,那麼應當敞開房門,令所有過往人等都可以看到屋內的情形。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打電話是最合適的,能不要去見就不要去見。我自己也曾有很慚愧的經歷,那時還是初學佛,我和一位居士一起約好去師父那裡聽法,可是那天那位居士竟然沒有來,只有我一個人到了師父那裡,師父當即便叫我回去。那時是酷暑時節,我去一次師父那裡要一個多小時,在我被他趕回去的那一刻,心裡的確是很鬱悶,但在回去的路上,我便不由得非常敬重師父了。持戒的法師才是值得依止的。

實際上,女居士頻繁打電話、發消息打擾比丘也是不合適的,尤其不合適的是向比丘傾訴雞毛蒜皮的生活問題、糾結難解的感情問題,這種事情還偏就屢屢發生,這其中的尷尬其實真的只有出家人自己知道。感情不如意,找和尚,實在是不合理,又容易產生移情作用,到頭來極難收拾。就算是同性別的法師,其實也不好處理這類傾訴,因為出家人本來就不應插手這樣的事。

和尚就是和尚,長得再端嚴,性格再平易近人,也還是和尚。女居士應控制好自己說話的方式,切勿言語輕佻,更不應與和尚撒嬌撒痴。這種情況很多,有時是很難自覺的,因為在社會上已經習慣了。我遇到師父的時候還是年輕的大學生,有一次我在網上向他討書看,習氣現起來,說:“師父我要書我要書我要書。”本心倒也真的不是跟他撒嬌,只是和同學說話就是這樣習慣了。但師父當即很嚴肅地回復了一句:“不要跟和尚撒嬌。”這句話我始終記著,後來也再沒有以類似的現象引起師父不悅。其實會這樣教育弟子的法師,是更令人敬重的。

另外還有常見的不當行為,就是女居士去照顧比丘的私生活,洗衣疊被之類。如果一位比丘的侍者是個女人,一般人會怎麼看呢?這其實是不用多說的。除非這位比丘年老、多病、又完全沒有同性肯來照顧,那麼女性出於悲憫而照顧他時,也是要保持相當如理如法的距離。在藏地正規的寺院,如果比丘的床被女人坐過,那是很麻煩的事,要重洗。漢藏兩地,比丘都不會歡迎女人坐在自己的床上、觸摸自己的衣服被褥。這也是一個需要普及給初入門居士的常識。

退一萬步,哪怕你遇到的師父背地裡真的是個不守規矩的無良之徒,你自己能把規矩都做到,也不會出任何事。如果自己做不到,而這個師父還偏就不教,那,倒霉起來只好責任自負。你可以很開朗,可以說笑,可以用不著壓抑你的性格,不必把自己搞得跟戴著假面具一樣刻板,但,上述起碼的事情一定要做好。這樣做並不會妨礙你依止師父學習佛法。相反,不這樣做,則很有可能毀掉你原本擁有的學法前景。因為一位持戒、正直的師父,不可能喜歡一個女弟子跟自己動手動腳、言語輕浮、更不會願意破壞自己的修行。如果這個弟子總是那樣,那麼疏遠她是唯一的辦法。

如果有男性出家人約你單獨到房間“談談”,你應該婉言拒絕。如果他對你做出過於親切的言行舉止,你應當能跑多遠就跑多遠。有人會覺得這是師父對自己特殊,對自己好,沾沾自喜。可是我要告訴你:普通男士這樣做,不一定是壞人;一個出家人這樣做,他絕不可能是好人。

最後說明一點:引誘比丘破戒的女人,是沒有資格受佛教居士戒乃至出家戒的。這是一種被棄於解脫大海之外的極重罪。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佛學日誌

    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依循正法的佛學日誌與僧語名錄,導引我們走向利眾的成佛之道。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May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September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September 2014
    April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文章分類

    All
    佛學日誌
    佛學日誌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夏壩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大司徒仁波切
    天天藏曆
    安曲仁波切
    宗薩欽哲仁波切
    桑東仁波切
    現代科學與佛法
    藏傳佛教紀念日
    西藏聖境
    頂果欽哲仁波切

    RSS Feed

    聖地文化資訊網

We Would Love to Have You Visit Soon!


Telephone

+886-2-2682-8598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