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文化出版社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

朝覲心靈的聖地

毗婆沙宗

毗婆沙的二諦觀  多識仁波切

Picture
      毗婆沙的二諦觀,主要代表作是《俱舍論》,其中說:

      彼覺破更無,慧析餘亦爾,
如瓶水世俗,異此名勝義。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一件東西(如水瓶)被砸碎,或經過分析(如水)在觀念(覺)中其物便不存在者是世俗諦;與此相反,砸不碎也無法分析、分割的事物如積微(物質的最小單位)和極短時之類是勝義諦。


     任何一個物件都是由各部分組成的,經過分析之後便不存在。比如房屋,牆不是房屋,柱子、頂棚等也不是房屋,把不是房屋的都去掉,還有房屋嗎?再比如森林,一棵、兩棵樹不能稱森林、十棵樹也不能稱森林,要有很多的樹才被稱為森林。但如果一棵樹、一棵樹分割下去,“這棵樹它不是森林”,把它一個個減掉,最後就沒有森林了。森林是一棵棵樹組合起來的,單獨看哪一棵也不是森林。念珠也是如此,它是一串珠子的名稱,如果分割成一顆顆珠子,念珠也就不存在了。諸如此類推理,如軍隊等也是同理,一個人不是軍隊,兩個人也不是……把不是軍隊的一個個人去掉,還有軍隊嗎?經過分析之後不存在或者能被直接毀掉的東西,都是世俗諦的東西。

      積微和極短時(剎那)是物質和時間的最小單位。物理學上將物無限分析,原子、中子、電子、質子等一直到夸克,不能破析的基本粒子稱作積微色。時間來說,可分隔成幾億分之一秒甚至到負的多少次方秒,沒辦法繼續分割的最小的瞬間就是極短時。如積微,無法分析、分割,不可變的東西就是勝義諦的內容。
總之,毗婆沙認為,名相概念會變的就是世俗諦,永恆不變的就叫勝義諦;可變事物是假諦,不可變事物是真諦。

     唯識在破斥積微的時候,主要問難是:積微有沒有方向性?凡立體的存在都是有方向的,比如東、西、南、北、上、下,沒有方向的東西沒辦法存在。一個積微和另一個積微接觸的時候,有接觸的面,也有沒接觸的面。但假如沒有方向,兩個積微甚至無量個積微合在一起,體積不變。如此一來,永遠也成不了可見物質,物質世界就不會存在了。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We Would Love to Have You Visit Soon!


Telephone

+886-2-2682-8598

Email

saintyculture@gmail.com 
tritexts@gmail.com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