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文化出版社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

朝覲心靈的聖地

關於上師那些事……主要看哪些“氣質”

12/8/2015

0 Comments

 
總的來說,為了獲得各門知識與技術,我們必須先向這一領域合格、有才幹的智者學習。只有學習我們才會懂,不然難以瞭解。同樣的,修法之前我們必須先學法,老師最重要。

老師光是嘴裡會講是不夠的,他必須是我們的學習榜樣。因此,宗喀巴大師的《道次第廣論》中說“自未調伏而調伏他,無有是處,欲調伏他相續者應先調伏自相續。”學法者的老師不僅會說法,而且要修習所說的法調伏相續,這樣才行。

調伏的情形如廣論所言:“謂若隨宜略事修行,於相續中有假證德名,全無所益。故須一種順總佛教調相續法。”那麼,順總佛教的老師必須具備何等調相續法呢?此即大寶三學。作老師的必須修習三學來達成師資。因此,《經莊嚴論》中說:“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等十種標準:第一,實修三學道;第二,修慧之中至少要明瞭人無我、法無我的道理並獲得定解。在這個基礎上,老師要瞭解所講經論的句義,並用正理來證成;要有悲心與利他心;為了利他不計辛勞。

上師是極重要的。佛陀對從毗奈耶依止師到密續金剛阿闍黎之間所有的上師德相都有仔細說明。如薩班所說“事關馬寶等,不大之買賣”等,即使是作現世馬、寶等買賣,我們都要仔細挑選,詢問他人,謹慎小心;“遇法即信受,如狗食不可”,當我們尋找深廣正法、成就今後永久目標的根本時,我們要記得認真觀察一下這位傳法者是否合格,此人所說的法是否符合經論的意趣。如果此人的見地有問題,那是不宜依止的。這是薩班的教導。

在現今時代,如果迎送上師的馬隊車隊人數眾多,此人便是大喇嘛,就算他沒有絲毫教證功德,民眾往往相信這種人。在藏人中,有的善知識功德不可思議,卻連一個弟子都沒有。自己背著行李到集市去的,沒人瞧得上他。而來時風頭十足、耀武揚威的,便算是大喇嘛。

我們往往將有活佛頭銜的視為大喇嘛,對沒有頭銜的則不加看重,這是錯誤的。上師就是上師。除個別有多生修持能力的,其它的如第五世達賴常說的那樣,“我之功德由學而知,不學則不知。”貢唐丹貝凖美也說:“轉世來弘教,應有講修績。”

轉世活佛來弘揚教法的,必須昭示其講修業績才行。只有這樣的上師,才是真正的上師。不然的話,光是掛個前世的虛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現在大都看重有虛名的人,而對真正合格的善知識不加註意,這是思想落後、這是錯誤。上師是為我們開示正道達到重要目標的人,必須要值得我們信賴。所以,在師弟關係建立之前,互相觀察很重要。

弟子如果想依止一位上師,無論如何先要觀察。常言說,在此人的前面嗅嗅氣味,在背後嗅嗅氣味,應好好嗅一下。有的人一見面對上師裝作畢恭畢敬,過段時間後發現上師有過失,數月數年之後忍不住了,便呆不下去了。所以,一開始便應認真觀察,前後觀察此人有何過失。不管對誰,人前很像個樣子,數月數年之後,在人後數落不是,這是不好的。

因此,我們要小心。常言說仔細觀察最重要。所以,先要好好觀察,要百分之百確定此人不會欺我、是真正的善知識。修密時,要像《事師五十頌》中所說的那樣,在依師法的基礎上聽講正法。但是,除了灌頂與授戒之外,其它一般的佛法討論、聽講,不需要先建立師徒關係。

拜師不要草率操之過急。

以前至尊密勒日巴協貝多傑晚年有段時間在外旅行,作朝山乞食狀,目的是為了接引具器化機。有一次,他像乞丐一樣獨居在一個深谷裡,一位少女見到他後,發願說今後不要像密勒那樣是個窮乞丐。密勒對她說,你縱然發願要生的像我這樣,也生不了哩。證德不是外表上的虛架子,那是內心上的。所以,真正的上師是指具有教證功德氣質的人。

簡言之,我們必須觀察此人是否具備智、成二者功德,揣測他可能有的證德。“有煙知有火,有鷗知有水;具慧之菩薩,以量善了知。”對此人外在的言行舉止不斷地觀察,能稍微揣度他的實情。

Picture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佛學日誌

    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依循正法的佛學日誌與僧語名錄,導引我們走向利眾的成佛之道。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May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September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September 2014
    April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文章分類

    All
    佛學日誌
    佛學日誌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夏壩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大司徒仁波切
    天天藏曆
    安曲仁波切
    宗薩欽哲仁波切
    桑東仁波切
    現代科學與佛法
    藏傳佛教紀念日
    西藏聖境
    頂果欽哲仁波切

    RSS Feed

    聖地文化資訊網

We Would Love to Have You Visit Soon!


Telephone

+886-2-2682-8598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