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文化出版社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

朝覲心靈的聖地

據說西藏量學是以現量和比量為真正的量,那麼聖言量算什麼呢?

4/17/2016

0 Comments

 
​        由於人類知識的數量無限多,即使是可驗證的知識,既無可能,也不需要樣樣檢查驗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都相信經典書本知識,經典就成了一門認識未知事物的主要途徑。屬於通常經驗範圍的知識理論,如載於書本的各種科學原理,作為可信性論據使用,一般不會有異議。歷來對經典作論據有爭議的,主要是那些超經驗領域的學說。此類經典作論據,稱作聖言量。其原意,不限於聖經教言,泛指四吠陀之類的一切經典,故佛教不用“聖言量”之名,而用“經典量”。

        印度教認為“吠陀”是非人造天生書,其中字字是真理。其他各種宗教也主張自宗教典中語是絕對可信的真理。後來的各種世俗學派都把各自的祖師之言視為經典,當做權威學說,信奉不疑。這種違背理性的盲目信仰,在現今科技時代,仍然佔據破爛市場,可謂是人類的一大悲哀。在《釋量論》中,把吠陀的非人造說和語言與所表事物之間的自然關係說進行了摧枯拉朽式的批判。

        那麼,既然《釋量論》否定了吠陀的真理性,又如何建立經典量的呢?《釋量論》不是籠統地否定經典量,而是反對不加審查,盲目地信奉經典理論的做法。量學主張,在學術性論證中,可以作為論證理由的經典論據必須符合“三無過”原則。克主傑大師解釋“三無過”是:1.作為論據的經典語,經審查,屬於經驗境的內容,不違背現量準則;2.屬於一般隱蔽境的內容不違背比量準則;3.屬於甚深隱蔽境的內容不違背自述語言的邏輯同一性準則。經過審查,不違背上述三條準則的經典言論,被稱作“三無過經典言”(三淨言)。

        反對對經典的吠陀式的盲信,主張理信,是佛陀開其先河的。佛說:“比丘僧與眾學士,如像試金燒切磨,檢驗我語再採納,不能以敬去信從。”意思是說:告訴我的弟子和教外學士,要像經過燒、切、磨識別黃金的真假那樣,對我的話進行檢驗後,若覺得合理,你們再採納,不能以尊敬我為理由就去信從。燒、切、磨,比喻三無過審查。

       對經典教理的真假分辨,因明家除了用“三察”法以外也用“以主見從”法。“以主見從”法是從教理的總體和主要問題為依據,推斷局部和從屬性問題。《釋量論》中說:“主要義理無悖謬,其餘事理可比知。”其意思是說:教義從總體和主要問題的論述若合理可信,其他局部和從屬問題便用類比法推斷,也就是說,只要證明教義的總體和主要觀點正確合理可信,其他局部的和從屬性的問題,從類比法可以得知其正確可信。比如一棵樹,只要知道樹根、樹幹是檀香,其枝葉無疑也是檀香,沒有必要對每一個枝葉進行考察。

        佛理的核心是“諸法性空”,施教的總旨是悟出法性空理,消除心中的迷惘。從思辨的角度看,“萬物性空”是無可辨駁的真理。古希臘和印度的智者,現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學家和物理學家,在“空”這個問題上,不約而同地走在了一起,這表明智者所見略同,絕非偶然的巧合。心續總體不滅、流轉不息學說和隔世因緣之類,雖非直覺經驗所能證明之事,但用思辨和事實足以證明其可信性,地獄之類除了小乘的區域說,大乘自有更合理的“六道心態說”。這一切都能證明聖教量的可信。
​
        因明的這種考察方法也適應於其他一切學說理論的正確可信性的檢驗。一切偽科學、邪說迷信之類,在理性的“顯微鏡”和“照妖鏡”下,可以看清他們的本質。一切虛妄邪說都是鑽人們缺乏理性智慧的空子,理性的陽光照耀之處,非理性的黑暗就無處藏身。
Picture
文:多識倉活佛
​圖:西藏 
攝:陳堅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佛法討論

    佛說:“比丘僧與眾學士,如像試金燒切磨,檢驗我語再採納,不能以敬去信從。”意思是說:告訴我的弟子和教外學士,要像經過燒、切、磨識別黃金的真假那樣,對我的話進行檢驗後,若覺得合理,你們再採納,不能以尊敬我為理由就去信從。燒、切、磨,比喻三無過審查。 

    歷史檔案

    April 2016

    文章分類

    All

    RSS Feed

We Would Love to Have You Visit Soon!


Telephone

+886-2-2682-8598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