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聖地文化出版社 - 實修法門]]>Thu, 18 Apr 2024 17:18:25 -0700Weebly<![CDATA[佛教徒應該拜甚麼樣的上師]]>Fri, 17 Nov 2017 06:52:19 GMThttp://saintyculture.com/23526204622786138272/3624234上師是一切善功德之源,盡諸佛未盡之責,替諸佛行事,引度苦海眾生離苦得樂者,是人天導師釋迦勝王教證二法純真法脈的繼承者和宏揚者,不是隨便一個甚麼人就可以擔當這個重任。
 
從一個學法弟子的角度講,拜師是萬世大計,選好上師可以萬世受利,選不好就會墮入罪惡的深淵。拜師如就醫,若逢到良醫,可以治好病,逢到庸醫不但治不好病,還會要命。病中最可怕的不是影響肉體的疾病,而是影響精神健康的疾病,因為前者只影響今生一世,而後者卻能影響萬世的苦樂。我們這些人所害的是無明煩惱病,是深入到心性深處的最可怕的病,世上的人治療一個肉體上的小病,尚且選擇良醫,何況我們害的是最難治的大病,豈能隨便請人治療?因此,選師必須十分慎重。
 
選師不能看名氣大小、地位高低、信徒多少,也不能看有沒有裝神弄鬼的神通之類,而要看具備不具備經續中明確指出的那些可做上師的德性。想做上師的人要以經續中提出的德性形相衡量自己,提高自己,想拜師就學的人,也要以這些德相條件衡量投靠的對象。下面分別介紹授戒、傳法、灌頂上師的必備德相——即必備條件。
 
一、傳戒上師的五條德相
 
《戒律三百頌》中規定:
戒行清淨知律儀,愛護病弱居處淨,
財法二施饒益眾,及時傳教好上師。
 
其含義歸納為如下五條:
1、戒行清淨——是指能嚴守所受戒律、無戒行破損瑕疵者,向人授近圓戒的戒師除戒行清淨無瑕之外,還需要具備受過近圓戒,並已過十年的戒齡。
2、通曉律儀——即傳戒的戒師必須要懂戒律法規、禁戒、犯禁懺悔儀規等。
3、有慈悲心——戒師要以財施法施護養四眾弟子,要特別照顧年老體弱、病殘的弟子,這就需要有高度的慈悲心。
4、居處清淨——居處指生活環境和周圍的人際交往。居處清淨,就是居住環境、做事、人際交往都不能有損於戒行的清淨德相。
5、知時機——傳戒傳法都講時機,還有節令性律儀、授戒適當年齡、犯禁時間長短等律中規定的有關時間性知識都必須掌握。
 
以上五條在《上師供養儀規》45中歸納為“德性”和“學問”兩條:一、德性——包括信德、戒德、善良慈悲德性等;二、學問——學問有多種,但傳戒傳法上師必備的學問是戒、定、慧三學。
 
二、大乘道上師的十種德相
 
彌勒在《經莊嚴論》中對大乘師的德相做了如下的界定:
善師須具戒定慧,德勝勤奮學問廣,
具有正見善解說,富有慈悲有耐性。
 
在菩提道次中講的《經莊嚴》中的這十條。簡介如下:
1、具足戒性——戒的本意是“調伏”,即調伏粗野的身心,使之變得和順,使一切行為符合棄惡揚善、自利利眾的三乘道德標準。
 
2、具足定性——定是心離外境五欲、守持心(池)地清淨,是消除散亂混濁,心神凝聚沈靜,顯現正見的內心境界相。
 
3、具足慧性——慧指智能,有分別思維活動的稱智,無分別思維活動的稱慧,後者是定中智慧,是見道以上的智能,常人無法得到。
所以,這裡提出的作為上師條件的慧德,是指一般的分辨是非善惡的智能、知識、理論素質等等。
 
4、具有廣深的學問——做為一個大乘教法合格的上師,“五明”46、“十學”都應掌握,但最主要的是要精通三藏教義。如講菩提道次的上師而論,《菩提道次第廣(略)論》是三藏教義的總綱,如果在整體上不掌握三藏教義,很難講深講透這部大法。佛教中的每一部經典都是佛教總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不掌握佛教的總體精神和教理大原則,就經說經,從文字表面上理解,就會犯誤解曲解的錯誤,從此可知講經上師具備廣深學問的重要性。
 
5、具有正見——正見就是指緣起性空正見、二無我正見。正見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經中說:“戒行比生命重要,正見比戒行更重要。”沒有正見就不可能有正信、正思維、正修持。一個沒有正見,甚至充滿邪見的人怎能做上師?怎麼會指引弟子入正道?所以,為人師者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正見。正見分概念性和直覺性兩種。後一種是見性真智的觀察境界,見道位以下無此種正見。上師條件中的正見是指概念性的理論性的正見,無此正見不但講不好“止觀”一類的高深佛法,就連輪回報應之類的基礎法也無法講深講透。
 
6、德才優勝——上師的德性、學問、才能一定要高於所教弟子。
《親友集經》中說:「拜低劣者自墮落,拜相同者無進步,拜勝己者有長進,應拜優勝者為師。」元朝皇帝曾問八思巴:“你與你的叔叔班智達相比,誰的學問高?”八思巴答道:“我叔叔學如大海,我從大海中只舀了一瓶。”像大海一樣的學問不是人人可以學到的,但學問見識必須高於所教對象是做上師的起碼條件。
 
7、勤奮——上師的德相勤奮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指做上師的人必須首先自己要戒驕戒躁,謙虛對待學問,經常努力學習,勤奮修煉,不斷提高自己;二是指上師要勤於教導,勤於事業,以勤奮精進的精神教育弟子。
 
8、善於解說——即是熟練掌握語言表達技巧和邏輯思維規則,能夠把所講的理論知識,全面、準確、有條不紊地解說清楚。
 
9、具有慈悲心——慈悲心是成佛的種子,學佛的人,人人都不可缺少。尤其是傳法的上師若無慈悲心,就會貪心滋長,做出貪財賣法,敗壞佛門清名的種種醜事。若無慈悲心,那些社會上的窮苦信眾就沒有學法的機會。佛門講“法施”,戒禁賣法,賣法的罪過比殺人搶劫還重,沒有慈悲心,就會把“法施”變成“法市”。本來是抑制貪欲的佛法,就會被搞成助長貪欲的魔法。如此看來,為上師者清除貪心,發揚真正的慈悲心多麼重要。
 
10、具有耐性——眾弟子智力根器、思想素質、愛好習性各不相同,不但要善於因材施教,而且還應該具備那種百問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和教育低劣質弟子的耐心。
 
三、密教灌頂金剛師的德相
 
《上師法五十頌》中提出金剛乘上師必具十三德相如下:
守持三正具慧心,能忍正直無欺詐,
懂得藥咒驅魔方,具慈悲心通經教,
掌握內外雙十法,懂得壇城製作法,
精通密道修煉法,信念堅定根處淨。
 
1、守持三正——即身正不做殺盜淫;言正不說妄語、粗語、是非語;心正不生貪、嗔、邪見。
2、富有慧心——即思想敏捷有認識分辨能力、記憶力等正常以上智能。
3、能忍——即忍辱、忍苦、忍修煉道途中的種種磨難。
4、正直——公正坦率、作風正派、言行一致、心地善良、不使心計等。
5、無欺詐——“欺”是欺騙別人,“詐”是自我偽裝,如不懂裝懂,無神通偽裝有神通,自稱佛菩薩,裝神弄鬼等不誠實作風。
6、懂藥咒法——懂得用藥物和密咒消病消災之法。
7、具慈悲心——慈悲心是利眾行為的原動力。佛門事事時時不能離開慈悲心。即使誅殺惡魔,也不能離開慈悲心,否則就會犯戒。
8、通曉經教——即通曉顯密教理。
9、掌握雙十法——即內外雙十知識,後面另做解釋。
10、懂得壇城製作法——壇城是本尊的國土名稱。灌何種頂,就用何種壇城,壇城分立體型、彩沙模型、彩繪圖、意境壇城等。灌頂上師必須瞭解壇城的含義、構造、質地、色彩、比例和壇城圖和模型的製作法。
11、精通密道修煉法——密道修煉法包括事行部的六佛定、瑜伽部有相無相瑜伽、無上部二次第修法等等。
12、信念堅定——密法修持者必須具備對佛教的一般信念和對密教上師的特殊信念,堅定不移的信念。
13、根處淨——根處指眼鼻耳舌身等五根五識等保持清淨,不貪色香聲味觸等五欲,即不貪圖享樂。
 
如果要灌頂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具足德相的上師所傳純真的法脈傳統;
2、沒有違犯誓言和密法根本戒的破戒行為;
3、如法閉關密修,獲得規定成就,或者完成咒語的規定數量和燒施供養;
4、精通灌頂程序法規等。
 
前面介紹的金剛上師德相十三條中第十條“雙十法知識”簡介如下:
一、內十法:
 1.護輪觀法;
 2.護身符製作法;
 3.瓶灌頂和密灌頂法規;
 4.慧灌頂和語灌頂法規;
 5.誅殺對象與其保護神隔離法;
 6.施食儀規;
 7.金剛咒、意念咒、轉輪咒等咒語念誦觀想法;
 8.激發功能訣竅;
 9.安神開光法;
 10.壇城觀修供養法。
二、外十法:
 1.繪制觀修壇城法;
 2.懂得佛身瑜伽等瑜伽法;
 3.懂手勢手印;
 4.懂得伸屈弓步、馬步等腿部動作;
 5.懂得金剛座、菩薩座等座式;
 6.懂得誦咒法;
 7.通曉燒供法;
 8.通曉各種供養法;
 9.懂得息滅、增長、勾攝、誅殺等法的使用法;
 10.迎送收展等觀誦法。
 
無上密上師要掌握“內十法”,下部密法師要掌握“外十法”,俗稱金剛上師的“雙十條件”。上面簡要介紹了三乘上師應具德相,但學法修行,只有具足德相的善德上師不夠,還必須要具足德相的善器弟子。
 
這種具德相的上師和弟子相遇才能教學見成效。這種殊勝師徒因緣若不和合,雖良師也無法培養劣根成才,雖高才銳根弟子,也無法在庸師門下成大器。
文:多識仁波切
圖:尊者 達賴法王
​攝:kalden T Lo
]]>
<![CDATA[佛教密法傳承下來的服藥秘訣]]>Mon, 02 Oct 2017 10:57:14 GMThttp://saintyculture.com/23526204622786138272/9114541此法由四世班禪所傳,多識 

 貝喀載貝喀載 瑪哈貝喀載貝喀載 然雜薩莽嘎代索哈
藥師佛咒唸三遍後,唸誦並觀想如下:
                                    
三寶尊及藥師佛如來,
以及成就眾仙慈悲力,
此藥化為醫治諸疾病,
藥到病除長壽神甘露。
                             
藏文:四世班禪
中譯:多識仁波切
圖:四世班禪塑像
]]>
<![CDATA[十萬大禮拜]]>Thu, 03 Aug 2017 04:32:16 GMThttp://saintyculture.com/23526204622786138272/2920589      我們每天禮佛,念誦皈依文,這是佛教徒基本的功課。這樣可以天天提醒自己,要心存謙卑,不忘修行。

       因為人只要有了傲慢心,認為自己的聰明能力勝過別人的話,就不可能從別人身上學習到任何優點。既然我們身為一個佛教徒,想要在濁世中離苦得樂,從輪回中得到解脫,就必須要破除傲慢,時時謙虛地向上師、佛、法、僧學習,承認上師和三寶比自己更殊勝、更偉大,才可能學習到佛法。
人最大的病根就是對自己的執著,這是形成宿世煩惱的主因。而人所執著的“我”,是根植於凡夫的軀體上,因此我們以身口意頂禮的方式,破除我執,調伏傲慢心。以無比謙卑之心,觀想自己化成百千萬身軀,想像大地微塵有多少,自己身體的數量就有多少。以微塵數身,和遍滿虛空所有一切眾生,一起頂禮。

        修習大圓滿加行,頂禮大禮拜,通常要十萬遍才算圓滿。在禮佛的過程中,要承受肉體和心力上的辛苦,這些是考驗你的恆心和毅力。種種苦修,可以培養你真實的虔誠心,讓你凡夫模糊而表相的信仰,更為堅定而清晰。在做完十萬遍大禮拜的當下,你會感覺虔誠心更為深厚,甚至達到不退轉的地步。在金剛乘中的修行中,都是將身體、語言和意念等身口意三門結合在一起修的,這是為了要轉換我們凡夫的身口意,成為佛的身口意。

        所以,作大禮拜時,我們身體是以五體投地的方式來禮佛;口中則念誦祈禱文或皈依文;心中恭敬虔誠,意念著:“自己不管現況境遇是好是壞,是苦是樂,都要全心全意信賴上師,將自己完全托付給三寶。”以這種方式,觀想一切眾生和自己一起頂禮究竟的法身佛。

        禮佛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專心。很多作大禮拜的人,雖然身體的姿勢在禮佛,但心念不定,雖然作完十萬遍大禮拜,卻很難產生出真正的信仰。因為他們大部分的念頭,是為了達成十萬遍的數目為目的。所以如果有人在左右交談或在旁走動,心念就會散亂,身體也會跟著左右晃動。這樣做大禮拜是徒勞無功,沒有任何意義的。

       有些人作大禮拜時,剛開始可以將皈依境觀想得很清楚,意中還有皈依境的影像,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忘記身口意三門要一起作了,甚至邊拜邊聊天的情形都會出現。有時候,自己邊拜,會邊看旁邊的人,是不是拜得比自己快,左看右看,連拜佛的雙手都斜到側面去,手勢也不正了;如果旁人比自己拜得快的話,就會想辦法比他拜得更快。像這樣的拜法,就成了罪過,有拜和沒有拜一樣。因為心沒有和身體結合在一起,只有身體上一點點辛苦的功德,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功德。
]]>
<![CDATA[觀]]>Thu, 03 Aug 2017 03:10:02 GMThttp://saintyculture.com/23526204622786138272/3213239觀本尊、觀壇城、觀非常複雜的佛像,這就是修定的過程。

密法的殊勝之處,它不是讓你老坐在那個地方消極地觀一個目標,而是用一種積極的辦法——修禪定的方便法門入定。
​採用積極辦法的原因是:人的思想是活動的,有事它就活躍,沒事它會沉昏、掉舉,要讓它有事做。比如說:讓一個小孩坐在那裡不動,根本不可能。若給這個小孩一個有趣的工作來做,繪畫、彈琴之類的,他就可以定下來。
密法中有那麼多的佛像、壇城,複雜的觀修過程都是為了入定、修定。

文:多識仁波切《樂空不二》


]]>
<![CDATA[སྒྲོལ་མ་བསྡུས་པ། 度母略讚]]>Sun, 21 May 2017 06:23:56 GMThttp://saintyculture.com/23526204622786138272/7956488
]]>
<![CDATA[居士戒  尊者達賴法王]]>Wed, 22 Jun 2016 02:52:35 GMThttp://saintyculture.com/23526204622786138272/4957511居士戒有兩種:最殊勝的是梵行居士戒,就是不淫行;第二者是圓滿居士戒,不一定斷淫行,但一定斷邪淫。
圓滿居士戒有五戒,不殺生(這裡的殺生主要是針對殺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酒,菩薩戒品釋裡說「不飲酒」,佛開示了酒的種種過患,不只是出家人,在家居士也不應該喝酒。這五戒盡形壽應該好好地遵守。
]]>
<![CDATA[願心儀軌  尊者達賴法王]]>Wed, 22 Jun 2016 02:47:48 GMThttp://saintyculture.com/23526204622786138272/7183740願心儀軌的部分:
我們觀想真正的釋迦牟尼佛在面前的虛空中安住,釋迦佛的周圍有觀世音、文殊和慈尊等八大菩薩,在他旁邊有舍利弗、目健連、須菩提等大弟子眾,在此旁邊有龍樹父子、無著菩薩兄弟等這些大論師安住在前方虛空,漢地的歷代大師也安住在前方虛空,因為他們持教、護教、令教法長久住世,所以安住在前方虛空。

你們受的是藏傳菩薩戒,所以在前方資糧田裡面,有藏傳的上師們,這些大師就是我們發願心的最佳證人。一切有情眾生都跟我一樣,想離苦得樂,可是他們無有依怙,沒有人真正引導,為了讓他們遠離一切痛苦,我必須要有承擔心和責任,我的生和死都是為了救護這些眾生,奉獻給眾生,在資糧田面前許下這種承諾,為了眾生離苦得樂我必須成就無上菩提,透過觀想,我們來念誦七支供養。

念誦的七支供養中,禮拜、供養、請轉法輪,請求長久住世四者是屬於集資方面的。後面的懺悔支是屬於淨障方面的,隨喜是屬於增長方面的,所以叫做集資、淨障,增長三者。這來自於《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回向文。

]]>
<![CDATA[一個真正佛教徒每天應該有的生活]]>Sun, 29 May 2016 01:15:45 GMThttp://saintyculture.com/23526204622786138272/4323958清晨一醒來(甚至在下床之前)我們應該想:我還沒有死,仍然有暇滿人身,今天我要盡力避免損害有情並盡力幫助他們,一天所有行為都要以菩提心為動機。在一天之初,我們就應該明確自己一生的目標是利益眾生,而不是沈溺於五欲的享受。

這樣想完以後,就可以下床進行梳洗,接下來就可以做早上的修持。關於修習道次第的方法,我們可以先修一個儀軌來幫助我們清淨心中的障礙(譬如三十五佛懺悔法)並積聚資糧,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使用《觀音法儀軌》、《供養上師法》(需要先受相應的灌頂)或《晨課儀軌》。在此之中可以配合略修道次第的整個過程,《供養上師法》之中已經包括了這個部分。如果不用《供養上師法》,我們也可以修習《勝道啓門頌》,它非常簡短,但是列出了修道的總綱,這樣就能每天熏習並且使自己回想起主要的步驟。略修只需要用幾分鐘的時間。

在這之後,我們可以廣修道次第的一個主題,每天修一節(如先修依止善知識、再修暇滿、無常……乃至菩提心、空性等,周而復初,所修的內容即本書前面的各節)。如果在某個主題上產生了感受,可以連著幾天修同一個主題。修習道次第成功的關鍵,在於結合自己的生活、思惟自己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以修習死無常為例,我們不是想非洲所有的人都有一天會死,而是應該想我有一天會、我的家人有一天會死,我終將捨離自己所製造的自我形象。另外,道次第的提綱能幫助我們瞭解修法的步驟而有條不紊地修持。

在我們思惟以後產生體驗時,則應該做止住修,在心中努力持住這種感受,使它對自心產生影響。比如,我們修死無常時想像死亡日復一日地逼近或者自己處在臨終,或壽終正寢、或壯年早逝,這思惟了一段時間,有時心中產生強烈的感受,覺得自己需要做一點甚麼或者需要修習佛法,但是又不是一些文字,這時我們應該安住在這種感覺之中,停止作思擇修(不再分析)。

每天之中自己會有許多次感到心中不快,這或是因為自己遇到甚麼事,或想起了甚麼事,這時我們需要認識到自己心裡有了煩惱,然後要看一看到底是哪一種煩惱,是貪、嗔、嫉還是慢……然後再使用煩惱的對治法,當然找不出是哪一種煩惱就無法進行對治。比如覺得自己心裡不舒服而去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害怕某人不喜歡並批評自己,這樣我們就知道這是世間八法中的貪著稱讚和認同。然後我們就修習這種貪著的對治法,我們問自己:如果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讚我們,這對我們有何益處?能否幫助我們的死、在今生中生起菩提心、空慧乃至下一世不墮惡趣?經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並沒有意義和價值,只要自己做得對,別人喜不喜歡自己是無法控制的,所以不必悶悶不樂。或許在同一天中的另一個時候,雖然沒有身語的表現,但是我們發現自己有嗔心,這時我們就要修習嗔的對治法,例如把自己放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所處的位置,這樣常能息滅嗔心。

我們要學著做一個醫生來醫治心中所生的煩惱之病,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從理性上認識佛法與修持佛法之間有極大的差別。我們對佛法只有理性的認識時不能認識煩惱,或者即使能認識也不對治,當我們修持佛法時,就有勇氣使用對治法來對付困難。消除煩惱並不容易,對治嗔恚一次不會使它就此消失。不同的煩惱可能在不同日子和時間,有時在某一階段中某一煩惱特別強盛,接著它就好像消失了,但是過一段時間又會出來,總之我們應該慢慢地持續運用這些煩惱的對治法,當我們這樣做時,煩惱的力量就會逐漸消退。

我們在修持時必須作長久的打算,我們應該準備花上許多生,消除煩惱決非易事,這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修習菩提心的動機在任何時候都非常重要,這是因為為利一切有情而求成佛是一個宏大的目標,它使我們產生一種長遠的觀念,因此,即使我們每一天只做一些很小的事來朝這個目標,我們仍然能感到有希望並且保持樂觀。因此,即使我們的菩提心是造作並且不是發自內心的,然而,由於它為其餘一切的修法設立目標並使內心堅固,所以我們應當每天思惟。

我們在修持中,應該保持自信和謙虛兩種態度,我們有佛性所以能夠進步並且終有一天會成佛,由此之故我們可以產生自信,謙虛則使我們能向別人學習。有人覺得有自信就會驕傲,但是我不這麼看,我們產生傲慢時往往沒有自信心,我們表現高傲的姿態是因為心裡不踏實,如果有自信心就不必傲慢了。同樣,謙虛時不一定有低劣的自我形象。我們應該謙虛以便向人學習,並且我們也使觀察慧來分辨所聽到的東西。

在每天的末尾,我們可以回顧一天所發生的事,並且從不同的角度判斷得失,對於修法行善的好事應該隨喜,對於做得不好以及產生煩惱的事則應懺悔。在懺悔過程中,對於將來怎麼做下一個決心,這能幫助我們評價自己並且使我們改進自己。最終隨喜自己以及其它有情的善根,並且將它們回向成佛。

談到加行的問題,它們包括頂禮、皈依、金剛薩埵、上師瑜伽和供曼荼羅。修加行的方法一是把它們並在《供養上師法》或《六加行》中,每天每一個都修一點,計不計數都可以,另一個方法是在作平常的修法的同時,集中一段時間強化修習加行,可以集十萬之數。至於為甚麼要修十萬,有一個喇嘛說它給我們十萬次機會使我們有一次修得對,另一個原因是我們修完十萬後容易對此隨喜。我們對數字不應該太為執著,我看到有人在閉關時整天盤算自己需要修多少才能在多少天中修完、或害怕落後於人,在修法的同時,腦子裡在做算術,這種情況還不如不計數為好。

修習這些加行對我們內心很有幫助,我學法一年後修了十萬金剛薩埵念修法,回來再聽師長講法時,效果與以前全然不同。但是我們也要注意,由於這些是用來淨治內心的,所以在修法過程中,心裡的垃圾會冒出來,這時我們要有勇氣來面對它們。如果我們願意的話,可以先修十萬頂禮,它非常有效,由於它跟身體有關,所以能夠先修消除我們身體中擾動的能量。完成了頂禮之後,我們可以再修其它的加行,但是完成了十萬的數字以後,並不是從此不再作頂禮或金剛薩埵等修法了。

師長一般建議在作無上瑜伽閉關之前先修一些加行,但是他們對不同的弟子又有不同的教誡。有的對道次第產生認識後受無上瑜伽灌頂,他們在保持日常修持的同時強化修習加行,然後再作無上瑜伽閉關,有人則在無上瑜伽之前先閉關修下三部的密法,在此之前也不修加行,所以是因人而異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比如修皈依能堅固信心,修頂禮和金剛薩埵能淨除障礙,所以這些對於修習無上瑜伽的閉關是很有幫助的。我們可以閉關強化地修加行,這樣一座接著一座修法的力量不會消退,但是也可以在做其它工作的同時每天只修一座,總之要視各人的情況而定。

摘自比丘尼土丹卻准《大乘精髓與日常實踐》
]]>
<![CDATA[《藏曆火猴年》四月薩嘎月]]>Mon, 02 May 2016 03:03:44 GMThttp://saintyculture.com/23526204622786138272/13《藏曆火猴年》四月薩嘎月
薩噶月意譯為氐宿月,即指二十八宿之氐宿出現之月份,以每年藏曆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十五日氐宿出現,故稱薩噶達瓦。薩噶月十五日即是藏歷的衛塞節,即月圓日之祭典。又作毘舍節,吠舍節,衛塞日。此日系衛塞月之月圓日,亦即古印度陰曆六月十五日。以此一節日顯示佛陀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智慧光輝照耀有情;並藉以發揚佛陀慈悲平等之教義,倡導世界和平。故此月是一年中神聖的月份。藏傳佛教不分派別均特別重視在薩噶月期間行善去惡,並在此薩噶月期間隨力依身於身語意三門而廣行善業。做何善惡千億倍。
 
藏曆 公曆 備註
初一 5月7日 禪定勝王佛節日,作何善惡成百倍。飛幡日(不適宜掛經幡)。十齋日
初二 5月8日
初三 5月9日
初四 5月10日 文殊菩薩聖誕(漢傳,農曆四月初四)
初五 5月11日
初六 5月12日
初七 5月13日 佛誕辰日(藏傳),四月七日佛降生
初八 5月14日 藥師佛節日,作何善惡成千倍。釋迦牟尼佛聖誕(漢傳,農曆四月初八)。十齋日
初九 5月15日
初十 5月16日 蓮師薈供日,千劫佛節日,作何善惡成十萬倍
十一 5月17日
十二 5月18日
十三 5月19日 飛幡日(不適宜掛經幡)
十四 5月20日 十齋日。小滿
十五 5月21日 阿彌陀佛節日,作何善惡成百萬倍。佛陀成道暨涅槃紀念日,薩噶達瓦節。松吉澤仁仁波切生日。十齋日
十六 5月22日
十七 5月23日
十八5月24日 觀世音菩薩節日,作何善惡成千萬倍。第十一世巴吾(巴沃)仁波切生日。十齋日
十九 5月25日
二十 5月26日
二十一 5月27日 地藏王菩薩節日,作何善惡成億倍
二十二 5月28日
二十三 5月29日 十齋日
二十四 5月30日 十齋日
二十五 5月31日
二十六 6月1日
二十七 6月2日
二十八 6月3日 藥王菩薩聖誕(漢傳,農曆四月二十八)。十齋日
二十九 6月4日 大護法及一切勇父護法會集薈供日、供養龍王日。全知麥彭仁波切圓寂紀念日。十齋日
三十 6月5日 釋迦牟尼佛節日,作何善惡成九億倍,布薩誦戒日、煙供火供吉祥日。十齋日。芒種]]>
<![CDATA[ 《修持大禮拜的功德》]]>Thu, 21 Apr 2016 09:14:55 GMThttp://saintyculture.com/23526204622786138272/15
《修持大禮拜的功德》—薩迦四祖薩迦班智達 著; 秋英多傑仁波切 講解

    我於三寶前頂禮,願消我等諸惡業;我之雙手作合十,願獲智慧與方便;
    雙手合十於頂輪,願我生於極樂剎;雙手合十於髮際,願諸身業得清淨;
 
    雙手合十於喉輪,願諸語業得清淨;雙手合十於心輪,願諸意業得清淨;
    合十雙手分展開,願證化報度眾生;我之雙膝跪於地,願達五道十地位;
 
    我之額面觸於地,願獲十一普光地;雙手雙腳速伸出,願成四種勝事業;
    脈絡不斷得屈展,願解一切脈絡結;脊椎中脈勁伸直,願氣融入中脈中;
 
    禮畢起身而站立,願從輪迴中解脫;而後不斷常頂禮,願佛長久住世間;
    我等頂禮之功德,願消病痛得長壽;死時生於極樂剎,祈願迅速證佛位。
    願諸眾生具安樂,一切惡趣皆成空,所有住世諸菩薩,一切發願祈成就。
 
          秋英多傑仁波切講解:正如薩迦班智達所說,做大禮拜時,先要觀想皈依境。如果你是薩迦派的弟子,那麼,你就觀想薩迦派的皈依境;如果你是寧瑪派的弟子,那麼,你就觀想寧瑪派的皈依境;如果你是噶舉派的弟子,那麼,你就觀想噶舉派的皈依境;如果你是格魯派的弟子,那麼,你就觀想格魯派的皈依境。
 
       另外,也可以觀想佛法僧三寶。如果你認為皈依境的觀想比較繁多難以觀想,那麼,也可以單獨觀想本師世尊釋迦牟尼佛,因為,佛陀一身已經具足了一切的上師三寶。《華嚴經》中說:“十方諸如來,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觀想了皈依境之後,可觀想自己一身變成無量身,與六道父母眾生一起頂禮上師三寶,祈願消除自己和六道父母眾生無始以來所有的惡業。
 
        先雙手胸前合十,猶如手捧摩尼寶。禮拜時,可做小禮拜,也可做大禮拜,大禮拜的功德是極為殊勝的。在《密勒日巴尊者傳》中提到:“密勒日巴尊者去衛地孔慶山拜見俄巴上師,當時,俄巴上師正在為們弟子講解《喜金剛本續》,正講到:'說法是我法亦我,聽法諸眾亦是我,我為成就世界主,世出世間亦為我,我即俱生歡喜大自在。'
 
        這時,尊者在遙遠處向俄巴上師頂禮,上師脫帽答禮,對在座的弟子們說:'這是我們瑪爾巴大師法系弟子的頂禮姿勢,緣起很好啊,將來,這個人會成就為一切法之王! ”當時,密勒日巴尊者頂禮的姿勢就是大禮拜的姿勢。
 
       當雙手合十時,具足了智慧與方便和合的緣起功德,同時,也祈願獲證方便與智慧無二的果位。
 
       當雙手合十於頂輪時,具足了往生諸佛剎土的緣起功德,同時,祈願往生阿彌陀佛剎土或密嚴剎土等剎土。
 
       當雙手合十於髮際時,具足了消除一切身業和獲得一切諸佛菩薩身加持的緣起功德,同時,祈願消除無始以來​​身所造的所有業力。
 
       當雙手合十於喉輪時,具足了淨除一切語業和獲得一切諸佛菩薩語加持的緣起功德,同時,祈願消除無始以來​​語所造的所有業力。
 
        當雙手合十於心輪時,具足了淨除一切意業、獲得一切諸佛菩薩意加持的緣起功德,同時,祈願消除無始以來​​意所造的所有業力。
 
        當合十的雙手左右展開時,具足了成就法身和報身利益一切有情的緣起功德,同時,祈願證得法身和報身的果位,利益一切六道有情眾生。
 
        當雙膝著地時,具足了獲得五道十地果位的緣起功德,同時,祈願圓滿證得五道十地的種種功德。
 
        當額頭髮際觸及地面時,具足了獲得十一普光地的緣起功德,同時,祈願圓滿證得十一普光地的功德。當四肢屈伸時,具足了任運成就息增懷誅四種事業的緣起功德,同時,祈願獲得任運成就息增懷誅事業的功德。
 
        隨著身體一切脈絡屈伸直時,具足了解除一切脈結的緣起功德,同時,祈願解除一切的脈結。當脊椎中脈伸直時,具足了粗氣、業氣和心氣等諸氣融入中脈獲得淨化的緣起功德,同時,祈願一切濁氣融入中脈令得淨化。
 
        當起身站立時,具足了從輪迴中獲得解脫的緣起功德,同時,祈願永離輪迴之苦。
 
        當不斷禮拜時,具足了祈請諸佛不入涅槃,長久住世利益眾生的緣起功德,同時,祈願一切諸佛菩薩和具德上師長久住世。
 
        由於自己磕大頭的善業功德,能令自己健康長壽,一切圓滿,同時,祈願健康長壽,一切如願。
 
        臨命終的時候,由於磕大頭的功德,可往生阿彌陀佛諸剎土,從而迅速獲證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果位,祈願命終之時往生彌陀剎土,獲證佛陀果位。
 
    祈願一切父母眾生恆具安樂,
    祈願一切惡趣令轉成空,
    祈願一切諸佛菩薩和諸位上師成就一切的誓願。
 
    在秋英林巴大師掘藏的《大圓滿掌中持佛——甚深前行儀軌念誦聽聞解脫成熟道修法》中,蓮師也做了相同的開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