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文化資訊網
  • 聖地文化
  • 聖地叢書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通路
  • 聖地影音
    • 線上影音課程
    • 線上有聲書
    • 藏文學習
  • 佛教哲學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佛學日誌
    • 修行日曆
    • 實修法門
    • 佛法討論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相關密法解答
      • 教理學修解答
      • 消除常見誤解
Picture
67、 佛教只是嚮往來世而不重視現實的消極宗教嗎? 這是外人對佛教缺乏瞭解的不適當的評價。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佛教是“立足現實,追求長遠”的一種高瞻遠矚的智慧性宗教。佛教的目標體系有世間和出世兩類。世間目標是脫離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爭取轉世人天二道和人天之中的富貴、快樂的人天之身。出世目標又分無苦涅和成佛兩種。佛教是因果論者,任何一種目標都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因緣基礎上的,也就是說來世的優勝轉世和解脫成佛的目標都是建立在今生今世的道德行為基礎上的。

信教徒的一切行善利眾的道德行為目的雖然是為了來世的幸福和永遠離苦得樂,但善行本身影響到今生今世的生活行為。如利眾行為,目的雖然是來世的幸福,但行為本身對現實社會和眾生有利,也對行為人本身有利,如行善利眾之人,在生活中備受人們的尊敬愛戴。

只關心眼前利益的“近視眼”,目光短淺,缺乏長遠的目標,因此也處理不好眼前的事情。如為眼前的經濟利益,瘋狂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人類生存帶來長遠的危害和不相信死後的善惡報應而肆無忌憚地進行危害人類社會的犯罪行為等,都是愚昧短見的現實例子。

目光遠大的人,為長遠利益著想,會放棄眼前利益,佛教徒為來世和永世的幸福,為眾生的幸福,淡化和放棄自己眼前的利益,正是佛教價值觀的體現。


Picture

聖地文化出版社

Picture
服務信箱 : saintyculture@gmail.com 
電話 : 02-2682-8598  傳真 : 02-8686-1272
地址:238新北市樹林區東豐街65-1號5樓


  • 聖地文化
  • 聖地叢書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通路
  • 聖地影音
    • 線上影音課程
    • 線上有聲書
    • 藏文學習
  • 佛教哲學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佛學日誌
    • 修行日曆
    • 實修法門
    • 佛法討論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相關密法解答
      • 教理學修解答
      • 消除常見誤解